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电流脉冲作用下的碳纤维石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研究了PAN基碳纤维在单电流脉冲作用下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ms量级的单电流脉冲作用下,难石墨化的PAN基碳纤维中的碳的乱层结构可转变成石墨结构,石墨化度为0.484.分析认为,用外场作用下的非晶态结构弛豫理论可以解释这种难石墨化碳的非平衡石墨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适宜于同聚合物进行纳米复合的纳米石墨薄片(NGS),采用微波膨化制备膨胀石墨(EG),利用超声剥离与表面修饰获得NGS,并借助SEM、XRD、FTIR等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EG由许多厚100-300 nm的石墨薄片连接而成并形成网络结构,孔隙尺寸约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通过对EG的超声剥离可破坏其原有网络结构并将石墨晶片进一步剥离为大量30-60 nm厚的石墨薄片;石墨微波膨化与超声剥离过程中微观形貌的变化及其表面活性基团的引入,有利于进一步借助插层法实现聚合物与石墨的纳米复合。  相似文献   

3.
石墨/环氧卫星天线支撑结构研制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通信卫星天线系统石墨/环氧支撑结构包括石墨/环氧薄壁梁,接头和玻璃纤维/环氧耳片等的研制技术,构件的胶接组装技术与结构的质量控制。该研制成果已多次应用于实际产品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叙述了国产石墨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层板工艺试验情况,且与日本M40石墨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层板性能进行了比较,指出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国产石墨纤维研制单位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卫星上的应用趋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碳纤维复合材料已成为应用技术卫星的主要结构材料。本文分析了这种发展趋势的必然性,并指出了石墨/环氧复合材料将是选用的基本材料,提高该复合材料制品的实际使用性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添加难熔金属化合物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液相浸渍法制备了含有难熔金属化合物的C/C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显微镜、面扫描观察了难熔金属颗粒在材料中的分散状态;并表征了碳纤维、基体碳的微观结构和纤维/基体的界面状态.研究发现,难熔金属化合物在高温下对碳具有催化石墨化和诱导石墨化作用,石墨微晶尺寸大,发育好,取向性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银-石墨-铜-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金相、XRD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等手段,对不同石墨和铜含量的银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硬度减小,电阻率升高;而铜对材料起强化作用的同时,随着其含量的增加,电阻率升高;石墨和铜的含量分别选择在4%~9%和5%~7%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研究了国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石墨片层结构的堆叠过程,分析了温度因素对于堆叠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碳纤维中的类石墨片层堆叠层数不断增加,结构趋于规整致密,并且在1 900℃后堆叠速率加快。同时,通过元素分析和Raman光谱的研究,解释了堆叠速率提高的原因,随着非碳元素的脱除和碳化学结构向SP2杂化转变,结构缺陷不断减少,有利于石墨片层的堆叠。  相似文献   

9.
一种多晶石墨的拉伸蠕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生儒  骆蓉  周达宇  杨峥 《航空学报》1994,15(8):955-959
对一种多晶石墨材料进行了拉伸蠕变试验后,用RAMANORU1000拉曼光谱仪对蠕变前后的试样作了分析,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蠕变前后试样纵向剖面的孔隙变化。结果表明:在1700℃,0.7MPa的应力作用下多晶石墨材料不发生明显蠕变。蠕变初期可用ε-ε0=Atn进行描述,在不同温度和应力下n值从0.485~0.8之间变化。在同一应力条件下,随温度提高,n值增大。激光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多晶石墨蠕变后石墨化程度增加、孔隙增多、变大。  相似文献   

10.
张然  郭晓波 《宇航材料工艺》2021,51(Z1):100-104
采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和混合基体碳的C/C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石墨化温度为2 500 ℃的C/C复合材料的模量比石墨化温度为2 300 ℃的纳米压痕模量降低了10%;纳米压痕法测得热解碳、树脂碳和沥青碳混合基体的C/C复合材料中的树脂碳模量最高,热解碳的次之,沥青碳的最低;通过对纳米压痕载荷位移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经过有限元计算最终得到C/C复合材料微观组元的表面断裂韧度为0.492 MPa?m1/2。  相似文献   

11.
碳化硼对碳/碳复合材料的催化石墨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用B4C作催化剂,以降低C/C复合材料的石墨化温度,并比较分析了添加B4C后,对C/C复合材料力学、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B4C后,在比通常石墨化温度低400℃的情况下,石墨化度反而增加了14%,达到了85%。C/C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也有提高。同时应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分析了B4C对C/C复合材料的催化石墨化机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阴极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沉积技术(PED)在TA2钛合金表面一步制备了含石墨的Al2O3陶瓷沉积层。利用SEM和XRD对沉积层的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沉积层的形成过程和机理。用摩擦试验机评价了沉积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石墨,利用PED技术可在TA2钛合金表面制备由α-Al2O3、γ-Al2O3和石墨相组成的复合沉积层。与TA2钛合金以及不含石墨的Al2O3沉积层相比,Al2O3/石墨复合沉积层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磨损率随之减小,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石英灯辐射加热器和电弧风洞耦合加热模拟高超声速飞行器驻点高温区的加热环境,对一
种内部为高温热管和一种内部为高导热石墨的简单球柱形套装样件进行了加热试验。利用非接触红外测温装
置对样件表面的温度进行了测量,通过与内部为C/ C 材料制成的对比样件的试验结果分析,发现高温热管和
高导热石墨均能够有效地将样件驻点高温区热量传导到柱身低温区,其中高温热管样件驻点温度降低9. 5%,
柱身温度升高14. 6%;高导热石墨驻点温度降低14. 4%,柱身温度升高11. 4%,显示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热
疏导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十八烷和棕榈酸的低共熔物作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基体,采用真空浸渗方法,制备出十八烷-棕榈酸/膨胀石墨相变储能材料。由于膨胀石墨的多孔结构,其毛细作用力和表面张力使得相变材料在发生固液相变的过程中,失去了流动性。采用DSC,ESEM、熔化凝固过程分析对相变储能材料进行了结构和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癸酸-月桂酸被有效地包封在多孔石墨孔内,膨胀石墨作为基体材料,较大的提高了相变材料的导热率,同时该储能材料还具有较高的相变潜热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可被应用于储能和热能回收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柔性石墨密封环的压力与变形的通用关联关系公式,搭建了柔性石墨密封性能试验台,对三种不同尺寸的柔性石墨环进行了压力变形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获得了柔性石墨环的压缩回弹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截面尺寸对柔性石墨密封环的压缩回弹性能影响较大,公称内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柔性石墨环结构参数与压力、变形等多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公式,并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分步热处理对石墨纤维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采用Raman光谱分析了石墨纤维的皮芯结构程度。结果发现: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分步热处理有利于石墨纤维拉伸强度和体密度的提高,而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则较小。分步热处理所得石墨纤维的表面石墨化程度较低,内部石墨化程度较高,其皮芯结构因子较大,说明其均质性更好一些。因此,分步热处理有利于提高石墨纤维的致密性和均质性,从而提高其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空气压缩机气缸的密封性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某型四缸无油摆式空气压缩机的四个气缸内,分别安装四种不同材质的密封石墨条,相同条件下.进行满负载运行30小时,分析各密封石墨条的受磨损情况。通过试验前后磨损量数据的比较,找到一种既满足密封特性又耐磨损的空气压缩机气缸石墨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耐高温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 研究了石墨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新型BMI复合材料Tg高达392℃,随着石墨添加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比磨损率逐渐下降,其中含30%(质量分数)石墨填料的BMI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最低磨损率仅为1.98×10-6mm3/(N·m).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建的可控气氛感应加热超高温氧化装置研究了ZrC、ZrC-TaC颗粒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在1900和2100℃下空气及0.2×103Pa的纯氧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石墨以及颗粒增强石墨基复合材料的径向线度随氧化时间直线减小,在1900和2100℃下的氧化烧蚀速率:石墨为3.4和4.3 mm/s,C-ZrC为1.9和2.4 mm/s,C-ZrC-TaC为1.4和2.0 mm/s.添加增强相后使得石墨在1900和2100℃的空气中氧化540 s后烧蚀速率分别降低了60%和54%.在2100℃下,C-ZrC在0.2×103Pa O2中的氧化速率是其在空气中的2倍多.综合考虑材料的氧化动力学规律以及氧化温度、气氛的总压及氧分压的影响,提出了超高温氧化边界层扩散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石墨材料的抗氧化性,在石墨表面制备SiC/Si-MoSi2抗氧化涂层.首先采用液硅渗透在石墨材料表面制备SiC内涂层,然后采用料浆刷涂法制备Si-MoSi2外层.详细研究了SiC内层厚度对所制备的SiC/Si-MoSi2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内层厚度对涂层的氧化防护能力有很大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当SiC内层厚度为240μm左右时,所制备的涂层在1 400℃的高温下对碳基体具有长时间的氧化防护性能.并从微观结构上分析和解释SiC内层厚度对所制备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