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利用二次量子化方法和量子场论中的S矩阵理论与Lippman——Schwin-ger方程,对中间耦合的极化子——声子散射。将散射振幅直接用初末态哈密顿本征态的矩阵元表示。在李政道的哈密顿和Garari极化子波函数的形式下,我们得到了极性晶体中慢电子迁移率μ的表达式: μ=1/2αω (e/m)(m/m*)~3f(α)e~(ω/χT) 其中α是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f(α)是一缓慢变化的函数,ω是晶格振动光频支频率。对电子迁移率μ的详细研究,有可能对固体表面接触带电以及对航空中的云雾与飞机表面碰撞带电等静电机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作出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晶格动力学理论计算了二维三角晶格的Peierls相变前后的声子能谱。并且在第一布里渊区绘制了声子色散曲面。通过对Peierls相变前后的声子能谱比较可知,随其对称性降低,声子能谱的简并度被破缺。二维三角晶格的Peierls相变前只有两支声频支声子能谱,Peierls相变后有两支声频支声子能谱与两支光频支声子能谱,并且声频支声子能谱与光频支声子能谱不相交,两支光频支声子沿ky轴平缓地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品格动力学理论计算了二维三角品格的Peimrls相变前后的声子能谱。并且在第一布里渊区绘制了主要的对称点、线上的声子色散曲线。通过对Peierls相变前后的声子能谱比较可知,随其对称性降低,声子能谱的简并度被破缺。二维三角品格的Peierls相变前只有两支声频支声子能谱,Peierls相变后有两支声频支声子能谱与两支光频支声子能谱,并且声频支声子能谱及光频支声子能谱不相交,两支光频支声子沿ky轴平缓地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二维US-FDTD方法的数值稳定性和数值色散特性。通过对增长因子的计算,证明了US-FDTD方法的无条件稳定性。利用增长因子的相位,推导出了US.FDTD方法的数值色散关系式。分析了US-FDTD方法的数值色散误差。数值分析表明,与ADI-FDTD方法一样,数值色散误差仍然是决定US-FDTD时间步长选取的关键因素。同时发现,数值色散受时间步长及网格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向海 《成飞科技》2005,(1):41-43,46
本文从粘接表面作用机理的研究入手,简述了目前通行的FPL侵蚀、磷酸阳极化(PAA)、P2侵蚀和铬酸阳极化(CAA)这四种铝合金粘接表面处理技术的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明桂  史为民  刘立国 《航空学报》1993,14(12):603-608
研究了降低机载雷达天线散射截面的频率选择表面(FSS)极化扭转板。根据Floquet定理利用模式电压概念建立矢量模式,对二维周期阵列的频率选择表面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设计并加工了一种降低机载雷达天线散射载面的频率选择表面极化扭转板结构。计算和实验表明:频率选择表面的极化扭转板在雷达天线工作通带内保持与原极化扭转板的性能不变,而在工作通带外具有降低雷达散射载面的效果。降低雷达散射截面7~10dB。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表面粗糙度对水滴撞击飞溅特性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不同粗糙度表面条件下开展了水滴撞击飞溅动力学实验。实验通过高速摄像机,观察记录了水滴撞击不同粗糙度表面时,飞溅子液滴的直径、反射角度与速度等信息,由此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水滴飞溅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撞击参数K范围,子液滴直径主要受粗糙度的影响,表面越粗糙,子液滴平均直径越大;粗糙度对子液滴法向和切向速度的影响呈现出相反的规律;子水滴无量纲角度与粗糙度St呈现正相关,尽管在St0.1时,温度影响开始出现,但相比粗糙度仍然是小量。  相似文献   

8.
在微波频段,频率选择表面中的金属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完全电导体,但是在红外波段,金属通常具有有限大的色散的复值电导率.因此首先建立了包含有金属色散电磁性质的材料模型,即金属部分被看作具有合适介电常数的介质层,然后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它在红外波段的特性并给出了场更新方程.最后与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研究了不同金属种类对红外频率选择表面谱域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一套高精度光纤色散测试系统,系统采用频域相移法测量光纤的零色散波长以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其零色散波长测量不确定度达到了0.11nm(k=2)。  相似文献   

10.
考虑到第三近邻相互作用情况下,利用晶格动力学方法,确定晶格振动的动力学矩阵及其本征方程,求解三维体心立方晶体声子谱,给出了非简并情况下声子谱的能量及与其对应的极化向量的解析解。并在第一布里渊区的全空间讨论了声子谱的特性,指出了声子谱能量只在第一布里渊区的主要对称点线面上具有简并现象,并按其极化向量判断了纵向声子与横向声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小轮齿面误差与调整参数误差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SFT(spiral format tilt)加工法加工的弧齿锥齿轮小轮齿面误差与调整参数误差之间的敏感性关系.给出含刀倾法加工的弧齿锥齿轮齿面模型建立方法,基于齿轮啮合原理建立调整参数误差敏感性分析模型,推导了弧齿锥齿轮小轮的理论齿面方程和误差齿面方程,继而推导了机床调整参数误差作用下的齿面任一点加工误差的解析表达式,并提出了机床调整参数误差对齿面误差的影响系数概念,依此判断各项机床调整参数误差对齿面误差的影响程度.通过理论齿面和误差齿面的比较,确定了各项机床调整参数误差作用下的全齿面法向误差的变化规律.由解析法和数值法求解共同确定了弧齿锥齿轮加工过程中对齿面误差影响较大的调整参数误差项.研究结果可为弧齿锥齿轮齿面误差补偿修正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直齿渐开线齿轮齿面磨损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步研究直齿轮齿面磨损的基础上,对磨损机理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综合考虑了摩擦系数、载荷、齿面曲率及滑动系数等影响磨损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齿面磨损量的计算公式,并运用齿面离散化方法进行齿廓磨损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3.
应用双三次B样条曲面理论建立了飞机座舱段机身曲面的数学模型,并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通过型值点数据反算出控制顶点,再经过理论外形计算和三维图形变换,进而随机显示飞机座舱段机身曲面造型的智能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实际应用中,桥梁颤振稳定性可用风洞试验的结果作为评估标准,但颤振时断面的压力空间分布特征是不清楚的。本文对弹性悬挂的刚体模型在颤振时及固定时(来流风速与颤振风速一致)的表面压力进行采样,首先分析模型在颤振时的表面各部分压力特性,结果显示,右部压力相位相当于左部具有滞后性,表明是受迎风侧特征紊流影响的被动区域。随后运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分析模型表面压力分布特征与颤振发散性运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所获得的本征模态中存在与颤振扭转发散运动关联极强的'主导颤振模态',该模态对总升力矩系数波动的贡献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主坐标频率与颤振频率一致且具有与振动位移一致的发散性,但其归一化空间分布特征在断面颤振过程中不变化。结合模型在固定时的本征模态分析结果,除颤振主导模态外,其余模态均能在固定时的本征模态中找到类似空间分布的模态,且与断面发散性运动的关联性很小。本文工作为今后颤振机理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矩量法求解闭合导体目标的电场积分方程或磁场积分方程将得到不正确的表面电流。提出了一种确定正确表面电流的有效方法,即正确的表面电流由非谐振模电流和归一化的谐振模电流与一未知复因子的乘积组成,通过令闭合导体内给定点的总电场为零可得该未知复因子。计算了一无限长理想导体圆柱谐振时的表面电流,所得结果与解析解一致,进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用气膜冷却来防止热斑引起的涡轮叶片过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高文  刘松龄 《推进技术》2005,26(6):485-488
为了防止燃烧室出口热斑引起涡轮叶片过热,通过求解二维非定常N-S方程研究了热斑对高压涡轮一级叶片型面压力和温度的非定常影响,并对气膜冷却这种热防护方法进行了尝试。计算结果与公开发表的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结果显示热斑的存在对涡轮级型面压力影响微小,但是会导致动叶型面特别是压力面的温度显著升高并随时间大幅波动。在动叶压力面鳃区引入气膜冷却对型面压力和热斑在涡轮级内的运动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地阻隔高温热斑与压力面的直接接触,并显著降低壁温和减小温度随时问波动的幅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上游叶片尾迹对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定常表面压力的影响,采用在叶片表面埋设微型压力传感器的方法,测量了一个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的非定常压力分布。对转子叶片非定常压力分布的分析显示:转子叶片压力面非定常表面压力主要受上游叶片尾迹影响,其主导频率为上游叶片尾迹频率及其倍频,压力波动幅度随上游叶片尾迹的衰减而沿流向减弱。转子叶片吸力面非定常压力受叶片附面层和上游叶片尾迹共同影响,其主导频率为上游叶片尾迹频率及其倍频,但是在吸力面前部气流加速区压力波动幅度沿流向增大,而在吸力面后部气流减速区压力波动幅度沿流向减小。在存在尾缘分离的情况下,在分离区附近产生较大压力波动。尾缘气流分离产生的压力波动频谱中含有上游叶片尾迹频率及其倍频的分量,但其频谱可能比较复杂,并非单一地受上游叶片尾迹影响。   相似文献   

18.
Imawaki  Shiro  Uchida  Hiroshi  Ichikawa  Kaoru  Ambe  Daisuke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8(1-2):195-204
The mean sea-surface height obtained from satellite altimeters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oid by the amount of mean sea-surface dynamic topography associated with ocean currents. Assuming geostrophy at the sea surface, the mean sea-surface dynamic topography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mean sea-surface velocity field. This field is derived by combining anomalies (i.e., deviations from the mean) of sea-surface velocity obtained from altimeter data and in situ surface velocities estimated from trajectories of surface drifting-buoys (hereafter, drifters). Where a drifter measured the surface velocity, the temporal mean velocity can be estimated by subtracting the altimeter-derived velocity anomaly at that time from the drifter-measured surface velocity.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flow field of the North Pacific, using TOPEX/POSEIDON and ERS-1/2 altimeter data, and WOCE-TOGA surface drifter data obtained from October 1992 through December 2000. The temporal mean velocity field is estimated with a resolution of quarter degrees in both latitude and longitude. The obtained mean velocity field clearly shows the Kuroshio and Kuroshio Extension, which are narrower and stronger than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features derived from historical hydrographic data averaged over several decades. Instantaneous velocities are estimated by summing up these temporal mean velocities and anomalies, every ten days during the eight years. They compare well with in situ velocities measured by the surface drifters. The instantaneous velocity field shows energetic fluctuation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vividl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转静干涉对叶片非定常表面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英锋  胡骏  王志强 《推进技术》2010,31(2):198-203,239
为了研究转静干涉对叶片表面压力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一级低速轴流压气机流场,得到了充分收敛的周期性非定常流场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叶片表面压力及气动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改变背压,研究了流量对叶片表面压力和气动力的影响。最后在低速轴流压气机实验器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和实验的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0.
叶片压力面到吸力面射流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提出了从叶片压力面到吸力面开孔射流延缓吸力面尾缘气流分离的思想,建立了考虑射流影响的叶片三维流场数值计算方法。以NASA67风扇叶片为原型进行开孔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开孔射流对该风扇叶片的流动特性、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初步研究表明经开孔射流处理能有效改善叶片吸力面尾缘的流动特性,从而提高压气机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