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用于与弹道目标会合的三自由度拦截弹仿真,其导引方法可以使拦截弹与弹道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相匹配,在会合后能够跟随目标运动。该方法采用朗伯特导引,控制在主动段飞行的导弹,使它的弹道与弹道目标的弹道重合。在与弹道目标会合之前,预先设定了一个短暂的末修段,以使拦截弹的速度与弹道目标的速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航天器发射过程因发射场地的地理位置约束造成的入轨夹角问题,基于火箭上面级二次点火,对航天器横向转移零速度偏差入轨弹道进行了设计。对二次点火和变射面横向转移弹道进行了研究,根据横向转移弹道特点,为简化控制程序,分时序对火箭二级非连续点火纵横向飞行程序进行了设计;并分析横向转移入轨弹道各项约束条件,建立弹道优化模型。根据弹道设计模型,以某两级液体燃料运载火箭为研究对象,对二次点火横向转移入轨弹道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入轨时刻航天器位置偏差为0.391m,速度偏差为1.277m/s,速度偏差比二次点火固定射面入轨弹道减少了737.844m/s,满足零速度偏差入轨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弹道修正过程中,需根据一段实测弹道参数,准确地估算常规弹箭的飞行弹道。工程中,常应用Kalman滤波方法,结合质点弹道模型建立六状态滤波弹道模型。速度初值估计的准确性,是对滤波过程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改善这一状况,采用多项式拟合用以对速度状态进行估计并以此作为滤波初始值。在此种估计下滤波,速度滤波过程可快速收敛,位置滤波过程收敛速度大幅度提高,可使最优弹道诸元参数获取时间缩短30%。  相似文献   

4.
打击复杂地形目标的导弹再入机动弹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军  张毅 《飞行力学》2004,22(3):53-56
建立了再入机动弹道数学模型,给出了气动力系数为速度、迎角、高度的函数拟合式,进行了最佳再入机动弹道设计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数学模型正确,计算方法可行,利用再入机动弹道技术可有效地打击复杂地形目标、提高导弹的作战效能和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外测弹道数据特性判断后效段时间,进行后效误差分析的方法。在后效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将试验外测弹道后效段速度参数的变化量从发射坐标系转换到弹体系下,直接转化为折合弹道的速度变化量,由此可进行后效误差折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临近空间拦截弹中制导段大部分所处空域空气稀薄的情景,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拦截点的预测制导直接力修正算法。首先,为提高预报速度,利用弹道拟合法对再入段的滑翔弹道进行快速预报;其次,利用预报弹道的终点和预测拦截点的几何关系得到虚拟拦截点,针对虚拟拦截点解二体Lambert问题以确定变轨需用速度,并依据此速度预报弹道,解算零控脱靶量;最后,经多次预报后得到零控脱靶量最小的虚拟拦截点,以此确定最终变轨需用速度并利用速度增益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与无虚拟拦截点修正的策略相比,针对虚拟拦截点的拦截修正方法有效减少了发动机燃料消耗和零控脱靶量,更好地满足中制导能量约束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力学约束的实时弹道滑动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卫星短弧定轨理论,根据导弹运动特性建立被动段弹道动力学模型来约束其运动,研究了基于动力学约束的实时弹道滑动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弹道的定轨精度和稳定性。同时通过设计合理的累积窗口和滑动窗口宽度,可实现弹道处理近实时的快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将该方法用于被动段实时弹道处理,其速度精度可提高1~2个量级,明显地克服了滤波定轨的收敛时间较长和单点定位精度较差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子弹的抛射和末端弹道的物理过程建模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各层子弹抛射速度、抛射延时给子弹分布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适当调整母弹弹道、抛射延时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子母弹的覆盖面积。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地球扁率J_2摄动的影响,在非正交分解法的基础上,利用自由段弹道地心距迭代解析解,给出了一种弹道飞行器零射程线的计算方法。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且计算速度较快,在闭路制导能量耗散和多弹头进攻弹道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空地导弹弹道增程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空地导弹直线对准弹道方案,采用优化初始航迹角的方法得到满足终端速度约束的弹道;最大射程飞行方案采用控制迎角的方法使航程最大,采用多项式样条插值的方法来估计迎角变化规律,用遗传算法优化采样点的参数,得到了满足终端速度约束的最大射程。通过算例对比可知,最大射程飞行方案的射程比直线对准飞行方案提高了三倍多。研究结果对空地导弹的标准弹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飞行仿真气动力数据机器学习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器学习思想,提出了一种大空域、宽速域的气动力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飞行仿真弹道数据辨识的气动力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对高度、速度、姿态和舵偏角等多维度强非线性特性的全弹道气动力数据的高精度逼近。首先,分析了神经网络层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等对建模误差的影响,通过对典型弹道气动数据的神经网络建模计算,确定了较合适的神经网络层数和较优的隐层神经元个数。进而,利用飞行仿真的弹道数据辨识出沿弹道的气动力,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了包含多个弹道融合的气动力模型,输出量分别为三轴气动力系数和力矩系数。最后通过气动模型输出量与原样本数据的对比,以及4条未参与训练弹道气动数据的预测,验证了该气动力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建模结果表明: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飞行器气动力模型,对拟合多源耦合输入全弹道非线性气动力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在样本覆盖的高度、速度、姿态和控制舵偏角范围内,气动力拟合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外推性。该项研究可以为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气动建模提供新的方法,并且能为飞行器气动力数据挖掘、飞行仿真和总体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就新一代"远望号"测量船(以下简称新船)在某次任务中,测控联调时发生的通讯入弹道速度曲线异常问题,模拟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下简称西安中心)送给各测站的弹道数据,发现在把测站送给西安中心的瞬时站址数据由测量系转换至地心固连系时,复合演算出的速度值发生了S型变化,分析该现象是由于瞬时站址缺失角速度导致,最后提出了如何完善瞬时站址的结构和弹道转换的算法,并且验证了改进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目前,在外弹道测量中,最小二乘估计仍是一种基本估计理论。外测系统中,经常采取增加测量设备,获得多余观测信息,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提高弹道参数估计的精度。为鉴定制导系统精度的多套站连续波系统联用就是使用这一种技术的具体实例。弹道参数估计的精度提高与利用增加何种测量元素的测量体制是密切相关的。举例来说,在主动段测量中,试图用增加R、A、E测位元素的方法去改善速度参数估计的精度也许毫无意义,而增加多R测速元素对弹道速度参数估计的精度却是有益的。但在自由飞行段(或轨道运行段中),增加R、A、E定位元素,并根据二体运动的力学条件估算弹道速度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助推滑翔导弹快速发射的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诸元数据库的助推段弹道诸元快速解算方法。首先,利用滑翔段弹道解析估算,得到影响射程的助推段终端参数。然后,对助推段终端空域进行网格化剖分,针对每个高度速度特征点,利用牛顿迭代法对弹道诸元进行解算并形成诸元数据库。最后,基于诸元数据库利用临近点双线性插值方法计算弹道诸元并开展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良好精度的同时可以大大缩短弹道诸元计算时间,从而提高弹道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基于SIMBOX实现弹道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方法。给出了弹道所采用的比例导引法的具体算法,利用3DSMAX软件构建出导弹与目标的三维模型,将其导入到SIMBOX软件的视景系统,采用VC算法对导弹进行具体的机动动作控制,并通过SIMBOX软件对弹道进行了可视化仿真,以动画的方式实现了导弹跟踪及爆炸的三维视景,分别给出了3D和平面的效果图,并分析了比例系数和导弹与目标速度比对弹道的影响,最后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于近地航天器返回地球,月球返回舱存在再入速度更高、大气和气动参数误差影响更大以及再入动力学耦合更强烈的特点。为缓解这些突出问题,降低月球返回舱所受到的冲击,对跳跃式再入弹道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跳跃式返回弹道的设计流程和算法,分析了不同再入角和航程约束下的弹道形态,并针对7 500 km航程可能出现的横向超调现象提出了3种解决方案。其中控制出口射面法引入了"预测-校正"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自由飞行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弹道设计流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机动发射条件下,为提高空间飞行器变射面横向机动模型的诸元计算速度,设计了基于牛顿迭代算法的诸元快速计算模型。以基准弹道诸元参数为迭代初值,选取了6个关键参数,在同一弹道模型基础上,采用牛顿迭代法对诸元进行快速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迭代后的变射面横向机动弹道能够与飞行中段弹道高精度交班,且计算耗时不超过2 s,能够满足机动发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伟  王志刚  蒋奇英 《飞行力学》2012,30(3):272-275
为了保证导弹攻击目标的精确性,根据平面弹道的几何特性,设计了一种输出指令为过载的瞬时圆周制导律.描述了瞬时圆周加速度制导律原理,详细推导了制导方程.利用导弹质心和目标质心的位置及速度信息,得出导弹攻击目标的过载制导指令,并进行了弹道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瞬时圆周加速度制导律不仅能够保证导弹准确命中目标,而且弹道平...  相似文献   

19.
在仅使用单点位置、速度信息计算轨道的奈件下,针对轨道半长轴、远地点高度的精度问题,在轨道面内,应用活力公式和二体运动学理论推导得出了轨道计算精度与弹道测量精度间映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给出了不同的位置、速度误差与半长轴、远地点高度最大误差之间的数值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位置误差和速度误差大小分别为100 m和1 m/s的算例,半长轴最大误差和远地点高度最大误差分别约为2 km和4 km.基于此方法,可以将弹道误差传递至轨道参数误差,进一步分析故障误判和漏判概率;也可根据轨道参数精度要求反算弹道测量精度要求,以作为地面测量系统建设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种扩展的比例导引规律及其弹道方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扩展的比例导引法 ,并给出了该导引规律下的相对弹道方程。文中的推理过程表明 ,这种导引规律对导弹、目标的运动速度几乎没有限制 ,理论上说明运用该制导规律的导弹将能对付高机动大速度目标 ,其弹道方程的建立 ,使得研究该制导规律下的弹道特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