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GPS/INS导引飞机精密进场的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雷  肖业伦 《航空学报》1993,14(11):561-568
建立了飞机进场的数学模型和导航观测器模型;确定了导引飞机精密进场的最优控制;以Airbus-300为例,给出了稳定的着陆窗口;计算了在GPS的各种定位精度范围内,从着陆窗口内开始着陆的飞机所能达到的等级;研究了GPS采样周期对飞机着陆精度的影响;分析了大气紊流和常值侧风对飞机着陆精度的影响。从计算和数值仿真结果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ARP准则研究了不同数量卫星发生硬故障、飞机非精密进场或终端航行时,GPS/气压高度表组合系统和GPS/GLONASS/气压高度表组合系统接收机自备完善性监测(RAIM)和导航解的可用性。结果表明:GPS/气压高度表组合时,RAIM性能不能满足TSO-C-129的规定;而GPS/GLONASS/气压高度表组合系统可作为辅助导航系统用于飞机非精密进场或终端航行。这两种组合系统都有较好的导航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国外最新资料的分析,介绍欧美等国利用GPS导航系统实现飞机进场着陆导航的研究及成果,并对我国民航陆基导航设备(如仅表着陆系统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ARP准则研究了不同数量卫星发生硬故障,飞机非精密进场或终端航行时,GPS/气压高度表组合系统和GPS/GLONASS/气压高度表组合系统接民睡机自备完善性监测(RAIM)和导航解的可用性,结果表明:GPS/气压高度时组合时,RAIM性能不能满足TSOC-129的规定;而GPS/GLONASS/气压高主工表组合系统可作为辅助导航系统用于飞机非精密进场或终端航行,这两种组合系统都有较好的导航  相似文献   

5.
针对数据链在着陆阶段存在盲区和塔台无法获得着陆飞机实时姿态、接地参数等问题,提出利用多功能光电跟踪技术建立飞机着陆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设计出飞机着陆监测与评估系统的技术方案。由于光电跟踪平台的视场有界,无法保证着陆飞机准确进入光电设备视场,采用精密进场雷达(PAR)牵引光电转台对准即将着陆飞机的方式,辅助光电设备捕获目标飞机,再经过图像检测算法处理,检测出目标飞机,进而转入跟踪锁定,计算出最终下降阶段目标飞机的姿态和偏航信息。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PAR初始化光电设备的方法、步骤。该系统在飞机下降阶段辅助塔台指挥,实现整个着陆过程的监视与评估,满足未来作战飞机精密进近引导的着陆保障和训练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满足空中交通管理具体运行的限制下降低民航飞机进场过程中发动机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了飞行参数优化问题。首先根据进场飞行轨迹特点构建了飞机进场模型;然后综合考虑油耗、发动机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飞行过程实现的便捷性构建了优化目标;最后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建立了优化求解模型。以空客A321飞机为例分析了速度变化对优化目标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飞行参数优化结果主要受空管运行的最大约束时间限制,所提优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进场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舰载飞机在进场下滑着舰过程中的飞行动力学问题。着重讨论了舰载飞机在进场下滑过程中的轨迹保持及其纵向控制,同时给出了此时飞机的飞行自动控制系统和进场功率补偿器系统反馈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动力进场速度是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使用的带动力下滑速度。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的操纵需求分析,解析和动力进场速度相关的准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与准则相关的飞机特性给出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初步建立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方法,可作为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飞机固有特性,诸如气动力特性、发动机特性和总体布局等对飞机着陆进场速度的影响,给出了确定最小着陆进场速度的方法,并以一架超音速歼击机为例,选择了它的最小着陆进场速度。  相似文献   

10.
适于地形复杂机场的应答着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答着陆系统(TLS)是一种新型导航系统。它根据飞机已有的雷达应答机发出的信号,计算并跟踪飞机在空中的位置,然后向机上的机载仪表着陆系统(ILS)接收设备提供导航指示。作为以应答机为基础的Ⅰ类精密进近导航系统,TLS可以提高机场和航站的可用性,尤其适用于自然条件较恶劣的民用机场和军方移动导航需求  相似文献   

11.
后缘襟翼运动型式的选择及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飞机起飞和着陆,离不开襟翼、缝翼的运动。后缘襟翼不仅能有效提高飞机起飞、着陆时的气动、飞行性能,而且也大大改善飞机爬升率、进场速率及控制进场最佳飞行姿态,还与巡航时的飞行阻力密切相关。介绍设计后缘襟翼的目的、国外主要飞机的襟翼运动型式及多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及性能分析,比较两类典型“滑轨-滑轮架”襟翼,分析后缘襟翼的运动问题,为飞机设计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     
飞机着陆导引有新招 惯性/差分GPS精密进场着陆导引系统试飞成功 由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和空军某部合作研制的惯性/差分GPS着陆导引系统经过试飞考核,获得满意结果。 该系统不仅精度高,可靠性和适时性好,而且一次投入低,易于普及推广。该系统除原有的导航功能外,还能以极高的精度指示飞机沿着指定的航迹飞行,给飞行员提供图形化的精确、安全的进场着陆导引信息,导引图像直观,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飞机全天侯,尤其是在复杂条件下的飞行能  相似文献   

13.
在飞机编队飞行时,成员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是实现系统协同作战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机群编队飞行的相对导航定位精度,在无地面基准的机群编队飞行JTIDS/GPS/TACAN/IFDL组合的相对导航系统中,采用交互式多模型扩展卡尔曼滤波(IMM-EKF)算法,设计实现了多传感器相对导航系统,克服了飞机动态模型参数变化导致使用单一动态模型滤波精度下降的问题。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可以提高相对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特别在GPS可见卫星很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具有良好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14.
GPS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高精度的飞机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从而优化航路,节省燃油。为满足精密进近/离场要求,可采用差分GPS进一步提高精度。鉴于上述优点,波音公司正积极推进GPS在波音飞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航路点协同约束下飞行轨迹预测中飞机性能参数优化问题,依据飞机进场剖面构建了飞机进场轨迹,并提出了飞机进场航路点协同约束合理性的验证方法。创建了两种多目标适应度函数并进行对比、选择,在简化问题复杂性的同时保证了优化模型运行的稳定性,并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建立了优化求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对具有多个航路点协同约束下的节油飞机性能参数进行有效求解,使用非线性适应度函数较线性适应度函数综合稳定性提升了161. 67%,所提出的RTA约束窗口大小设置方法对空管实际运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飞机着陆操纵指令模型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莹潇  赵伟 《飞机设计》2010,30(5):39-41,61
针对某型飞机进场着陆完全靠目视飞行的现状,分析了该飞机加装着陆指令驾驶系统的可行性,分别设计了下滑线、基准线和下滑速度操纵指令模型。对人机闭环系统进行了飞机全量运动方程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着陆操纵指令模型可用于实现飞机着陆指令驾驶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李益瑞 《飞行力学》1993,11(4):69-74
针对电传控制增稳飞机进行了进场着陆的飞行品质地面模拟试验研究,验证了适合于进场着陆的控制律,并得出一些重要的有关进场着陆的驾驶员评定意见。此外,还计算了轨迹角超调值,验证了该参数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飞行品质准则。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联信公司航空电子设备部1997年12月15日宣布,世界上首套生产型精密跑道监控系统(PRM)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批准在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安装并投入使用。联信生产的精密跑道监控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套完全获准使用的最新雷达系统,能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确保飞机安全地在间隔很近的平行跑道上完成双机同时进场着陆;该系统还可向空管员发出飞机监控告警声音和可视信号。精密跑道监控系统的静态电子扫描(E-SCAN)天线没有任何活动部件,其扫描速度要比现有的监视雷达快5倍,它能以每秒一次的速度跟踪飞机并提供最新的…  相似文献   

19.
大型客机起飞着陆过程噪声辐射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准稳态假设和分布点声源模型,并采用最新发展的噪声源半经验参数预测公式,发展和完善了用于飞机飞行过程中噪声辐射预测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该计算方法能够预测飞机起飞、着陆过程中的适航噪声,并能够对飞机不同噪声源的噪声辐射特性(声级、频谱特性和指向性等)进行计算分析。以某大型客机为对象,对飞机进场着陆过程和起飞过程中飞机噪声源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飞机进场着陆和起飞过程中,不同噪声源对远场噪声级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起飞过程中发动机风扇噪声源是最主要的噪声辐射源,而在进场着陆过程中飞机机体噪声(包括起落架和襟翼等)是重要的飞机噪声源。文中也给出了不同噪声源频谱特性和指向特性等。  相似文献   

20.
自主安全着陆是当前无人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介绍和比较了几种引导无人机着陆的方式,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精密进场雷达在引导无人机自主着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然后介绍了精密进场引导雷达引导无人机自主着陆的过程,最后对无人机自主着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