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元器件贮存可靠性受多个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时间序列预测实质是实现一个非线性映射。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某元器件贮存可靠性性能参数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仿真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混沌时间序列。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是典型的小样本学习问题,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克服了神经网络易于陷入局部极值点等缺点,能够获得全局最优解。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在二次损失函数下采用等式约束求解问题的一种支持向量机,在保留支持向量机优点的同时使计算量大大减少。对典型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推广性能,预测精度高,适合于复杂非线性时问序列建模预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支持向量经验模态分解的故障率时间序列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弦  王宏力 《航空学报》2011,32(3):480-487
 针对故障率时间序列的非线性与非平稳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经验模态分解(SVEMD)的预测方法。首先,将故障率时间序列分解为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MF)与一个余量(RF),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时间序列两端的局部极值点,以抑制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D)的边缘效应;同时以LSSVM回归方式形成包络线,以取代传统EMD中的三次样条插值;然后,建立各IMF与RF的预测模型;最终,将各IMF与RF的预测结果相加以获得故障率时间序列的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传统基于EMD的预测方法与单一预测方法有显著提高,可实现对故障率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4.
混沌时间序列的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一类特殊非线性系统——混沌系统的预测问题。混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混沌时间序列难以预测和控制,文章先是通过重构系统状态相空间分析混沌时间序列,然后采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预测。对典型的Lorenz和Mackey-Glass混沌序列预测结果表明,如果训练样本足够多,网络结构简单适当,训练后的网络具有很好的泛化性能,说明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最后分析神经网络初始权值设置对预测性能的影响,指出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回声状态网络(ESN)预测模型,结合小波分析和主元分析,提出一种组合预测方法.首先对含噪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小波降噪,并重构时间序列产生训练样本,再将训练样本通过主元分析进行降维处理,降维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则输入ESN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对控制飞机动力输出的动压参数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方法的5步和单步预测速度累计提高了66.97%,预测的平均平方误差、标准均方根误差和归一化绝对误差也均有较大提高.该方法与传统基于ESN的预测模型相比,能有效地提高预测的效率和精度,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组合预测方法在APU状态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预测的方法以减小误差。该方法通过采用均方误差确定权系数的思想.拟合混沌预测和指数平滑预测的结果.对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的排气温度进行预测.通过监控排气温度的预测值监视其工作的状况。仿真结果表明.组合预测的精度比单一方法高.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时间序列广泛存在于工业、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时间序列预测是数据分析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提出的预测模型大多基于"原始时间序列是无噪的"这一假定,而实际应用中,对时间序列去噪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预测的准确率,针对这一事实,使用小波分析对原始时间序列去噪。利用小波变换对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分解,对各尺度上的细节序列使用阀值法去噪;使用支持向量机对重构后的各组小波系数进行预测并将结果融合,得到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用于时间序列预测,能及时反应序列的变化趋势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用相关参数实现参数多步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相关参数预测的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提出了用相关参数实现多参数、多步数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神经网络实时预测模型,并对预测参数进行了综合处理,不仅弥补了预测信息的不足,而且能够使故障状态提前得到多次警报,克服了传统预测方法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了预测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相空间重构和神经网络的压气机机匣静压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基于相空间重构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压气机机匣静压的预测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相空间重构,分析其混沌特性,根据重构相空间的最小嵌入维数确定网络输入参数的个数,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根据时间序列的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确定预测模型的最大有效预测步数,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强大非线性映射能力,实现对时间序列的非线性预测,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压气机趋势监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轴流压气机机匣压力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的强大非线性映射能力,实现了对某型轴流压气机机匣压力时间序列的非线性预测,并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增强了预测模型对混沌动力学的联想和泛化推理能力,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而针对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的预测结果证明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非线性编辑系统及应用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点以及与线性编辑系统的比较 ,以高职高专学校和普通高校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一般要求 ,提出了有较高性价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摄录系统、音频系统配置的方案 ,并阐述了应用该系统制作电视教材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火焰筒局部蠕变屈曲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考虑火焰筒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局部"特性,提出"局部蠕变屈曲"概念,并给出一套局部蠕变屈曲分析方法.基于Hoff理论建立蠕变屈曲理论模型,结合理论和试验数据验证有限元方法处理蠕变屈曲问题的可行性.考虑蠕变屈曲失稳要素,结合静力结果确定蠕变屈曲危险部位,将子模型技术引入非线性/热弹塑性/蠕变有限元程序中,结合曲率极大点判据,确定危险部位蠕变屈曲临界时间.方法将改善传统方法中的平均温度、平均压应力和平面应变假设,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获得非均匀复合材料的真实截面图像,以移动窗口方法依次选取截面中局部区域作为细观力学计算的单个胞元,结合改进的FVDAM方法获得复合材料的局部性能场,最后将得到的材料性能场输入有限元分析模型,求得复合材料在宏观载荷作用下的局部响应,为分析复合材料结构由于局部行为导致的失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火焰筒大修时出现的裂纹、烧伤及侵蚀问题,开展了火焰筒第4~6段换段修理工艺试验。通过分析火焰筒的结构,确定了用新段替换相应的故障段的方法对火焰筒进行修复。在拆分故障段时,尽量减小保留段壁厚的局部减薄量;在重新装配时,避免在原电阻焊点处再次焊接;通过采取以上工艺措施,实现了火焰筒的换段修理。同时进行了电阻焊焊接拉伸试验、撕破检查、金相组织检查等工艺验证试验。换段修理的火焰筒通过了发动机试车考核验证。换段工艺方法也可作为批生产过程中部分段制造有缺陷时的补救方案。  相似文献   

15.
唐汉祥  吴倩  陈江 《推进技术》2004,25(6):573-576
衬层涂覆工艺是流体的一种成型加工过程,涂覆的工艺性能与衬层浆料的流变性密切相关。经对发动机涂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手工涂刷的工艺性能应包括易刷性、抗垂挂性和流平性,可分别用涂刷力、屈服值和流平时间表征。通过对一种具有很好涂刷性的实验衬层浆料的流变特性测定,研究了涂覆工艺性能与衬层浆料流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际涂刷工艺性能与理论分析十分吻合。从而探索了一条经流变分析来预估、判断和控制发动机衬层涂覆工艺性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DY-3000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应用实践出发,论述了非线性编辑的特点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指出了它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某粉末冶金高温合金涡轮盘破裂转速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了平均应力法、平均径向应力修正法、残余变形法、局部塑性应变法等破裂转速预测方法,并采用这些方法对某粉末冶金高温合金涡轮盘破裂转速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得知:采用平均径向应力修正法、残余变形法、局部塑性应变法预测的破裂转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而采用基于径向应力分布均匀假设的平均应力法推算的破裂转速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航空齿轮弯曲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了齿轮的常规弯曲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在航空齿轮设计中的局限性,同时探讨了利用局部应力—应变法研究齿轮弯曲疲劳寿命的可能性,文中根据有关实验结果,进行算例分析,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钢/ 三元乙丙绝热层/ 衬层( K/ J/ B) 粘接试件和钢/ 三元乙丙绝热层/ 衬层/ 推进剂( K/ J/ B/ Y)矩形试件,对三元乙丙(EPDM)绝热层、无预固化衬层界面粘接强度进行测试,研究了EPDM 绝热层表面处 理工艺、衬层成型厚度以及衬层成型后装药间隔时间对界面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预固化衬层与表面 未处理的EPDM 绝热层粘接强度约1. 0 MPa,而EPDM 绝热层表面处理后,无预固化衬层与绝热层和推进剂界 面的粘接良好。无预固化衬层成型厚度为0. 3 ~0. 5 mm,界面粘接强度基本不变;衬层成型厚度增大到0. 7 mm,则界面粘接强度逐步增加。K/ J/ B/ Y 断裂面均在推进剂间,界面良好无异常;装药间隔时间从4 h 延长至 24 h,对K/ J/ B/ Y 粘接强度影响较小,无预固化衬层完全可以按照现行装药工艺进行装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