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空-空导弹用二元混压超声速进气道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空空导弹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元混压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数值研究。应用NND格式耦合对流迎风矢通量分裂技术(AUSM),按照MacCormack时间分裂方法对贴体坐标系下二维雷诺平均N-S方程进行有限差分离散。数值模拟了此进气道多种工况下的流动状态。结果表明,对于捕获激波和模拟附面层内流动均有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来流马赫数、进气道工作高度及出口反压对进气道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真实火箭燃气流场的测量与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激光-莫尔偏折法测出的真实火箭燃气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在计算中采用了二阶精度的MUSCL格式,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二维问题,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实用S形进气道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汉东  汪翼云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2):203-205,223
根据YangJY的思想构造了一种求解湍流k-ε模型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湍流U-格式。采用此种方法以及一种完全N-S方程解算器对变截面S形弯曲进气道内部旋涡湍流运动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型号设计与计算证明了本套方法可以正确地描述流场中的分离、二次旋涡等重要物理现象。作为一种特例,本文给出了一种S形进气道内部流动的数值模拟结果,并与圆截面S形弯管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定性比较。  相似文献   

4.
俯仰振荡翼型跨音速粘性绕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捷  刘千刚 《航空学报》1996,17(5):79-82
以LU-TVD混合格式求解二维非定常湍流N-S方程,计算了绕1/4弦点振荡的翼型跨音速粘性绕流解,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取不同CFL数计算表明:在能得到非定常稳态解的情况下,取小CFL数更能真实地反映非定常时间历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干扰和流场结构,对一个二维进气道模型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风洞流场中进行了实验(M_∞=5.0,Re_∞=7.5×10 ̄6m ̄(-1))。采用纹影方法,结合压力测量对进气道内流结构进行诊断,同时用Yee的TVD有限差分格式通过求解二维N─S方程对相应实验状态下的进气道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取得了较好的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对进气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带配平翼钝体高超声速粘性绕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NND差分格式,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带配平翼钝体的高超声速粘性绕流。文中首先以球头驻点压强和热流为参数,讨论了在差分方程左端采用LU-SGS、LU-ADI和对角化ADI三种不同隐式算法收敛效率的异同。然后以带配平翼钝体的高超声速粘性绕流为模型,对所研制的程序进行了计算验证。在计算中采用了代数方法和求解椭圆型方程方法相结合的网格生成技术,针对配平翼外形给出了贴体性、  相似文献   

7.
梁剑寒  王承尧 《推进技术》1997,18(4):1-4,13
采用LU隐式方法强耦合求解有限体积法离散的完全N-S方程及组分方程,数值模拟超燃冲压发动机机燃烧室机的化学反应流流场。计算中和了AUSM通量分裂格式,两方程的化学反应模型和Baldwin-Lomax代化学反应流场。  相似文献   

8.
跨声速轴流风扇转子流场三维粘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一种快速求解三维粘性流场的计算方法求解跨声速压气机风扇转子内部流场。该方法以LU型隐式格式和MUSCL TVD迎风格式为基础,结合壁面函数方法和简单的混合长度湍流模型,使用多重网格迭代加速收敛技术,对三维可压缩雷诺平均N-S方程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了NASA Lewis 67跨声速、低展弦比轴流风扇转子的性能曲线,并重点分析了最高效率点工况和近失速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此方  相似文献   

9.
二维非常规压缩型面超/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设计概念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志光  张堃元 《推进技术》2004,25(3):226-229
为了提高满足一定尺寸要求的进气道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非常规压缩型面进气道,并用数值模拟手段对该进气道和常规的二维斜楔式进气道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该进气道能够获得跟常规二维斜楔式进气道大致相当的气动性能。非设计工况下,该进气道性能优于常规进气道。一体化设计时,该进气道对保持前机体来流附面层的稳定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0.
一种求解S形进气道三维粘性流场的多重网格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网格技术,可快速求解S形进气道粘性内流场的实用工程算法:从Brandt的多重网格理论出发,采用隐式Beam-Warming时间推进格式,结合“锯齿式”迭代技术交替在粗、细两种网格上对雷诺平均三维非定常N-S方程进行求解。用此算法数值模拟了某型号S形进气道的内流场,与试验结果对比显示:计算得到的流场符合一般S形管道流动特性,所捕获的二次流图谱清晰合理,进气道出口截面处总压恢复系数与试验值较为接近。与普通单层网格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结果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三维直叶栅非定常流动的并行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分离直接关系到压气机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对分离流动的研究是叶轮机械真实流动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针对三维压气机单转子叶片中截面所构成的三维直叶栅跨音速分离流开发了通用数值计算程序,该程序基于B-L湍流模型及高精度差分方法。多种工况的数值计算显示本程序结果与实验值吻合比较理想,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10°攻角下分离区脉动压力的频谱与实验结果的数量级吻合,说明本程序能够较好地模拟大攻角分离流这种非定常复杂流动。为了提高计算规模及计算速度,作者对程序进行了并行化并针对微机机群系统进行了并行优化。实际计算表明本程序具有较高的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气道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LU-SGS隐式推进方法及ROE的通量差分分裂格式,结合带非线性限量因子的MUSCL插值方法编写了雷诺平均的三维N-S方程的数值求解程序,并供助该流场计算程序研究了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在未经流场控制情况下的流动结构和气动性能(M=1.9,H=11Km)。计算结果表明:所编制的流场计算程序能够准确快速地求解三维粘性流场,并对流场间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所研究的进气道即使在未经流场控制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这体现了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高的优点,但由于流场中存在分离流动,应采取抽吸附面层等流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飞机的测力风洞试验中,为了模拟进气口附近流场,通常在进气道前设计堵锥,但对于背负式进气道飞机,常规的进气道堵锥设计可能不再适用。本文通过CFD方法进行了进气道堵锥类型的选择,使试验中风洞模型进气道附近流场的流态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混压式进气道与弹体一体化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博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2,23(4):307-310
基于Favre平均的N-S方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采用Jameson格式和矩阵人工粘性,对X布局的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与弹体的一体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解决了数值计算中的附面层抽吸及混压式进气 启动问题,得出了进气道内外流场的马赫数分布和速度分布,讨论了绕弹体非均匀来流条件下,进气道的位置,附面层抽吸及攻角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和进气道外型形状对弹性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混压式进气道必须进行附面层抽吸,进气道的位置对进气道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进气道的外型型面对弹体的气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翁培奋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4):406-408,440
实验研究了可调唇口对大攻角下S弯进气道内气流压力场的作用。在攻角从0°到80°、唇口角从0°到50°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量了S弯进气道的4个壁面沿程静压以及管道出口截面静压。结果表明:如果没有可调唇口技术,随着攻角增大,S弯进气道内的压力会大大减小。可调唇口大大地提高了进气道压力,改善了进气道的预扩压性能  相似文献   

16.
多段翼型大迎角下主翼、襟翼上的分离流及缝道流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使用雷诺平均N-S方程、采用可用于较大分离区的Johnson-King紊流模型、嵌套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研究大迎角下的多段翼型绕流,特别是主翼、襟翼上的分离流动及缝道流动。利用嵌合体技术对组合体每一部分生成高质量并适于高效求解的贴体网格。以具有17%相对厚度的GAW-1翼型带30%襟翼翼型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证实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计多段翼型上的分离流、缝道流动与最大升力。  相似文献   

17.
A block-structured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AMR)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computational problem of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an aeroengine intake.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and storage efficiency in aeroengine noise prediction through reduction of computational cells. A parallel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algorithm was achieved using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 It combined a range of 2nd- and 4th-order spatial stencils, a 4th-order low-dissipation and low-dispersion Runge–Kutta scheme for time integration and several different interpolation methods. Both the parallel AMR algorithms and numerical issues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in this work.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coustic radiation from an aeroengine intake, the code was extended to support body-fitted grid structures. The problem of acoustic radiation was solved with linearised Euler equations. The AMR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s computed on a uniformly fine mesh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urrent AMR strategy. As the computational load of the whole adaptively refined mesh has to be balanced between nodes on-line, the parallel performance of the existing code deteriorate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cessors due to the expensive inter-nodes memory communication costs. The potential solution was suggested in the end.  相似文献   

18.
外涵偏轴分开排气喷管的流场和声场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原型,建立了1/10缩比的分开排气式涡扇发动机排气喷管物理模型,采用大涡模拟(LES)计算了不同外涵偏轴距离的排气喷管非稳态流场,利用FW-H(Ffows Williams-Hawkings)声学模型和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排气喷流噪声声压级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外涵偏轴式分开排气喷管有抑制排气喷流噪声的作用.喷流噪声整体抑制效果与偏轴距离有关,在偏轴距离为0.15D时,排气喷管下方的噪声降低达到最大,且排气噪声峰值由原型的146.7dB降低到139.5dB,降低了7.2dB.研究的排气结构和数值计算方法可作为分开排气式涡扇发动机降噪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矩形埋入式进气口是一种新型冷风道引气方式,其功能是将飞机外部冷空气引入飞机内部使用。所讨论的矩形埋入式进气口主要应用于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通过对矩形埋入式进气口在亚-跨-超声速范围内流量特性的数值仿真计算,发现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导流板角度增大,进气口引气流量单调减小。结合风洞吹风试验结果和工程实际需要,认为导流扳角度在15°左右可以参考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MHD控制激波诱导湍流边界层分离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磁流体动力学(Magnetohydrodynamics:MHD)加速边界层对激波-湍流边界层相互作用的影响,用高阶有限差分法求解了小磁雷诺数近似的MHD湍流方程。其中,无粘通量采用WENN格式离散、粘性通量采用Roe平均中心差分离散,时间采用半隐式推进,并采取追赶法求解。计算给出了湍流、电场、磁场和电导率等参数对边界层分离的影响,数值结果显示:在同样的逆压梯度下,湍流边界层分离能更快地趋于稳态流场,且分离区比层流小;通过施加洛仑兹力加速,边界层速度型面变得更加饱满、位移厚度减小、分离点和再附点向激波与固壁的交点靠近,分离区尺寸减小甚至最终被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