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人为差错是飞行事故最主要的致因因素,分析飞行事故中人为差错特点,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飞行安全至关重要。分析HFACS模型,把HFACS模型分解为两部分,包括飞行事故差错模式和差错成因。基于HFACS模型,结合专家主观评分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适用于航空飞行事故的人为差错致因分析的综合分析模型。利用专家主观评分法对飞行操纵中的人为差错致因进行分析,利用灰色理论对飞行操纵人为差错的影响要素进行量化排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民用飞机进近着陆阶段发生灾难事故,给出了1985年至2013年灾难性事故样本,获得了3种主要事故类型和14种关键致因。提出了一种灾难事故类型的预测方法,建立了事故类型预测流程,样本事故致因作为输入层,样本事故类型作为输出层,基于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进行多次训练和仿真。结果表明,预测的事故类型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针对事故致因有效判断民用飞机在进近着陆阶段潜在事故,给出纠正措施,保障航空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维修差错一直以来都是航空领域中的高发人为差错之一,也是很多航空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根据对全世界商业喷气机事故的统计,近10年来机组原因事故下降了3.3%,空管原因事故下降了1.2%,但与机务有关的事故却呈上升趋势,由原来的3.4%上升至6%,增加了近1倍;  相似文献   

4.
人为因素是现代航空事故最主要的致因因素,分析航空事故中人为因素的特点,进一步提出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飞行安全水平,实现本质安全。提出多模型集成的航空事故人为因素分析与控制流程,将事故树分析方法( FTA)和人因分析及分类系统( HFACS)相结合,寻找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全面识别航空事故中的人为因素、事故机理及事故演化过程;运用定量方法找出关键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避免由人为因素导致航空事故的策略;根据关联危害性分析法,挖掘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实现主动的事故预防。  相似文献   

5.
偏出跑道是影响着陆安全的主要事故类型之一,发生频率高,造成危害大,严重影响着民用航空器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近年来偏出跑道致因因素进行统计,从机组、管制员、航空器、气象条件、跑道、管理方面入手,对偏出跑道致因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分析。最后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针对涉及的组织单位(航空公司、空管和机场)分别提出相关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安全性是装备需要考虑的重要通用质量特性,需要安全性工程师在研制过程中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开展安全性的指标分解、评估和验证,完成安全性在在研制过程中的实现。在安全性工作的理论基础及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对各个事故致因理论相关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和可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可为后续开展复杂的装备系统开展安全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管制员的失误是导致危险接近、碰撞的关键因素之一,就量化管制员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管制员因素出发,提出了影响飞行安全的ATC(air traffic controller)指令、精神面貌和管制技能等3个子因素.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分析理论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量化了管制员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航空维修差错是诱发航空事故的重要原因.为有效实施维修差错的预防与控制,依据维修差错咨询通告(AC-121-007),运用专家调查(Delphi)法结合SHELL模型从人、硬件、软件和环境4方面构建维修差错诱因指标体系,采用灰关联熵理论量化分析诱发航空维修差错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计划与监督、维修环境、身心因素、信息沟通、职业素养等为导致维修人为差错的关键因素.鉴于以上维修差错致因,有针对性提出维修差错防控措施,从而实现降低差错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飞机交流发电系统是整机的主要电力来源,应对其进行完善的安全性分析。传统安全性分析方法对系统组件间非线性交互引起的安全问题关注较少,当研制型号支持数据不足时,存在分析遗漏风险。根据典型交流发电系统供电转换过程基本特点,基于STPA方法构建安全控制结构图,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UCA),引入相似系统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结果,分析UCA致因因素和致因场景,使用时间自动机理论的形式化工具进行系统建模与验证;通过专家评判及事故对比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引入STPA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不安全控制行为和事故发生的原因,该方法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个航空公司不断出现因地面支援设备引起飞机损伤的事故,严重影响了维修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介绍飞机损伤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飞机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航班延误的实时航班延误程度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大面积航班的延误程度进行实时评估,根据航班延误的时空分布特点,从延误时间和延误范围两个角度给出评估指标,建立了航班延误程度实时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班延误程度实时评估模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估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机场选址评价中大多采用模糊评价方法需要确定指标体系权重,使得评价结果带有较强主观性的问题,将突变理论应用到民用机场选址的合理性及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来。在对影响机场选址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各因素的分解排序,将底层评价指标进行标准量化后,运用突变理论的归一化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机场选址合理性及可持续性的突变评价值。针对突变评价值偏高的缺点,给出转换公式,运用Matlab对评价值进行转换计算。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奚之飞  徐安  寇英信  李战武  杨爱武 《航空学报》2020,41(9):323895-323895
目标威胁评估是空战对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影响空战目标威胁评估的因素复杂多样,且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导致传统的评估算法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评估结果。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PCA-MPSO-ELM)的目标威胁评估算法。首先,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威胁程度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评估指标进行线性变化处理得到综合变量,消除了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了对评估数据的降维;在此基础上,构建ELM神经网络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输入权值和阈值,提高了目标威胁评估模型的精度。最后,在空战训练测量仪中选取空战对抗数据,利用威胁指数法构造了目标威胁评估样本数据,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PCA-MPSO-ELM算法的精度和实时性,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空战目标威胁评估。  相似文献   

14.
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对空管安全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考虑影响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各种因素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引入云模型理论对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实现定量评价;基于空管安全运行管理的特点,构建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排队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克服主观因素对权重赋值的影响;通过逆向云发生器计算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评价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得到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的评价云。通过实例应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对空管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进行整体准确评价,并能找出影响保障能力的主要环节,有助于空管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The Doppler sidelobes of a received pulse burst may be partially controlled by varying the amplitudes of the pulses in the burst or sequence upon transmission and/or reception. When there is a peak power limitation, weighting the amplitudes produces a loss in signal-to-noise ratio. A general expression is derived for the loss factor under the peak power limitation, and loss factor formulas are given for the following cases: Case A: Full nominal weights upon reception. Uniform weights on transmission. Case B: Square roots of the nominal weights on both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ase C: Full nominal weights on both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hese cases are listed in order of increasing loss. Numerical results are tabulated for regular spacings and for the following nominal weights: 1) Dolph-Tchebycheff, 2) Taylor, 3) Hamming, and 4) Hann.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主对部队飞行训练质量进行定性分析,存在对训练效果难以做出公平、合理解释以及主观性强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飞行质量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依据飞行训练大纲、部队调研掌握一些资深飞行员经验,建立了飞行质量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以及基本动作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时域分析原理,结合飞参数据现实需求,提出了合适的时域分析指标,权重以G1法进行确定,针对各个指标展开定量分析,评价结果合理。便于对训练期间的问题进行查找,提升飞行员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战斗机空战效能评估在武器装备研制采购、对比敌我双方作战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评估 模型只能在宏观上对空战效能进行评估,无法通过对比不同战机的优劣指标来进行微观评估。借鉴双基点法 改进多指标评估模型,构建空战效能评估模型;针对超视距空战和视距内空战,分别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根据 评估指标赋权时主观法与客观法存在的缺陷,利用最小信息熵原理综合结构熵和信息熵两种不同类型的赋权 技术,构造组合赋权法。算法验证表明:组合赋权法不仅可以反映两种视距条件下指标重要程度的不同特点, 而且改进模型能纠正传统模型的评估错误,可以对空战效能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8.
舰机适配性是航母与舰载机研制过程中的难点,充分协调舰艇系统和飞机航空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发挥航母战斗力的关键。文章提出了 1种基于改进的熵值法与突变级数法的多因素耦合的舰机适配性评估方法。首先,进行指标选取,建立多因素耦合的舰机适配性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突变级数理论确定指标体系对应的突变模型;其次,利用改进的熵值法计算各个指标的贡献率,提高排序结果的准确性;再次,利用突变层次结构模型进行舰机适配性评估;最后,以国外某型航母与舰载机为评估对象,验证新的综合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文章提出的方法不需要对指标赋权,减少评估过程中由于赋权带来的主观性,为舰机适配性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三阶HWCNS的构造及其在高超声速流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网格质量要求高、计算稳定性差和计算效率低是制约高阶精度格式应用于高超声速复杂流动模拟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发展了三阶精度的混合节点半节点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HWCNS3),改进其光滑测试因子和非线性权得到了HWCNS3-OP,并给出了它们的频谱特性。利用Lax和Osher-Shu算例测试了格式对间断和高频波的捕捉能力;通过钝锥和航天飞机的高超声速绕流算例,考察了HWCNS3-OP在真实流动模拟中热流和气动力的预测精度及其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HWCNS3-OP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良好的间断捕捉能力,高频波捕捉能力相对HWCNS3提高了约3倍,相对守恒律的单调迎风中心格式(MUSCL)提高了约4倍;HWCNS3-OP计算稳定性较好,计算效率相对五阶HWCNS提高了2~3倍,HWCNS3-OP是一种较适合高超声速复杂流动模拟的高阶精度格式。  相似文献   

20.
Various important issues concerning the sidelobe cancellation (SLC) approach for suppressing sidelobe interference signals in radar are investigated. The concepts are presented in a tutorial manner and include: formulat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mplex weights for the auxiliary channels as an exact least-squares (LS) problem; computing the LS weights using orthogonal transformation for improved numerical accuracy; and mapping orthogonalization-based algorithms onto systolic arrays.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degrees of freedom (EDOF) associated with utilizing too many auxiliary elements when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jammers are present, is also considered. A divisionless orthogonalization-based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the computation of the auxiliary weights. Many of these issues have previously been either implicitly stated or only individually addressed in various sources by a number of researchers. Besides showing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divisionless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the final auxiliary weights, a major consideration was to present all of the aforementioned concepts in a coherent and unified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