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李增聪  陈燕  李红庆  田阔  王刚  高峰  王博 《航空学报》2021,42(9):224616-224616
为了提高航天器回转曲面加筋型连接结构的集中力扩散效率,需要开展回转曲面加筋集中力扩散结构设计。传统放射肋设计方法普遍依赖设计经验、难以满足集中力高效扩散需求。因此,提出一种面向集中力扩散的回转曲面加筋拓扑优化方法。第1步,建立了一种基于各向异性过滤技术的集中力扩散拓扑优化方法,保证拓扑优化结果满足回转曲面加筋制造工艺要求;第2步,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变形技术的拓扑优化结果智能重构方法,可高效准确地对回转曲面加筋拓扑优化结果进行模型自动重构。基于所提出方法,以卫星平台对接环这种典型的回转曲面加筋壳为对象开展算例研究,并将优化结果与传统放射肋设计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得到加筋构型清晰、满足回转曲面加筋制造工艺要求的优化结果,且具有集中力扩散效率高、网格质量依赖性低、拓扑特征重构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PEEK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突出的韧性和高损伤容限,但因成型工艺条件较为苛刻,且铺覆性能差,影响了曲面成型能力.利用柔性混编预浸料技术则可解决这一难题,高质量、高效率地实现复杂曲面结构件的制备.分别带有"L"型加强筋和帽型材的加筋口盖的制造,对此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高航  袁业民  陈建锋  王宣平 《航空学报》2020,41(2):623319-623319
整体叶盘结构是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且多采用难加工材料,如何实现整体叶盘高质高效加工是机械制造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通过高压磨料水射流(AWJ)加工技术实现整体叶盘毛坯的开坯粗加工,是一种有效缩短整体叶盘加工周期、降低昂贵铣削刀具成本、提高开坯效率的工艺手段。本文就磨料水射流加工材料去除机理、复杂曲面轨迹优化、多物理量和机械量参数组合优化和整体叶盘开坯设备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具有复杂曲面结构的整体叶盘开坯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若干解决思路和技术途径,指出了高压磨料水射流在复杂曲面零件高效加工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现行飞行器制造过程中,型面法向测量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组合结构激光和视觉信息处理技术的在线测量新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解决飞行器制造孔加工过程中对复杂曲面法向的精确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整体叶盘抛光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云  肖贵坚  邹莱 《航空学报》2016,37(7):2045-2064
整体叶盘的表面质量和型面精度对航空发动机的气流动力性和使用性能影响巨大,而抛光是保证整体叶盘最终表面质量及型面精度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国外对整体叶盘抛光技术及装备的严格保密、国内整体叶盘的抛光仍然广泛采用人工打磨的现状,对整体叶盘的抛光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归纳总结,为整体叶盘的抛光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参考。首先,概述了整体叶盘抛光加工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分别从整体叶盘结构特性、材料特性和曲面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整体叶盘的抛光工艺,并介绍了整体叶盘抛光工艺要求。然后,就整体叶盘磨料流加工、电解加工、砂带抛光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整体叶盘抛光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整体叶盘型面抛光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研究内容和解决方案。最后,根据整体叶盘的技术现状及核心关键问题指出了整体叶盘抛光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自动铺带技术研究——曲面铺带轨迹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海燕  李勇  肖军  还大军 《航空学报》2009,30(9):1782-1787
为满足自动铺带成型工艺要求,在自由曲面上规划预浸带轨迹。采用三角形网格划分逼近自由曲面方法,将商业CAD软件导出曲面的表面三角化数据格式(STL)文件用于曲面分析,对网格信息重构,建立点、边、面之间的关联信息。算法中应用“自然路径”原理在曲面上规划预浸带轨迹,研究了曲面边界处轨迹计算问题,提出了过三角形顶点出现“奇异性”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在曲面上求解预浸带轨迹,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先进航空发动机的不断更新设计,叶片的结构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对于叶片检测技术与检测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坐标测量机矢量检测功能在自由曲面测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做为一种拥有微小进排气边圆弧的自由曲面,它的检测精度与批量检测效率一直是制约叶片制造能力的瓶颈问题。与其他航空零部件相比,叶片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形状与结构十分复杂、尺寸极化现象十分严重、叶  相似文献   

8.
曲面形状激光自动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udyonAutomeasuringTechnologyofCurvedSurfacesbyLaser讨论了曲面形状激光自动测量系统的组成、原理以及测量的实例应用。目前,曲面微观形状测量(如粗糙度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都已比较成熟,但具有整体协调要求的大型复杂曲面的宏观形状测量问题,仍然是国内外测量技术领域内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例如,飞机机翼曲面的宏观形状对飞机整体性能而言至关重要,解决其快速测量问题有助于提高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飞行性能和寿命、降低油耗、节约能源,还有助于加快飞机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曲面形状激光自动测量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空气冷却器是航空发动机中空气热量交换的重要场所,针对传统扰动结构强化换热不足问题,重点研究了空气冷却器 中扰动结构的结构形貌特征与流动换热的关系。以三周期极小曲面结构为基础,设计制造了D型极小曲面扰动结构、P型极小曲 面扰动结构和基于Sigmoid函数杂化方法的D-P型(P-D型)结构。并利用纳米CT重构出样品的3维数字特征,试验研究了不同结 构来流速度与压降、换热性能和综合换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D型极小曲面结构具有最优的压降、换热性能和综合换热性能: D-P型杂化极小曲面结构的阻力系数f最大,比D型结构的高56.81%;D型的平均努塞尔数Nu比P型的高18.49%,P-D和D-P杂 化结构的换热性能比P型结构的有效提高;P-D型D-P型杂化结构的Nu分别比P型结构的高2%和8.27%。在4种结构中,D型结 构的综合换热性能最优,分别比P型、P-D型、D-P型结构的高40.35%、57.2%、71.02%。  相似文献   

10.
在某型机外形数模修形设计过程中,探讨如何确定修形原则,即针对存在各种问题的曲面形态,如何确定不同的修形方法,使整个飞机外型数模达到光顺性、结构可实施性、曲面连续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弯曲激波压缩系统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反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堃元 《航空学报》2015,36(1):274-288
总结了近十年来弯曲激波压缩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弯曲激波压缩系统的新概念,即利用特殊设计的楔形弯曲压缩面或空间弯曲压缩面,产生一系列与前缘弱激波相互交汇或叠加的压缩波系,从而使前缘激波弯曲,形成特殊的弯曲激波,它与波后的等熵压缩波来共同完成对气流的压缩。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由给定出口气动参数的超声速内流道反设计,实现了由给定压缩面压力分布和给定压缩面马赫数分布要求的型面反设计,实现了由给定激波波面的压缩型面反设计。研究证明,弯曲压缩面-弯曲激波压缩系统具有良好的综合气动性能,为高性能高超声速进气系统的气动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给定壁面参数分布规律反设计压缩面的方法,通过几何方式组合研究了壁面采用压力/马赫数复合分布规律的弯曲压缩面,分析了压缩面的参数分布和性能特点.在与参考二维进气道相同约束条件下,将弯曲压缩面应用于二维进气道,分析了其性能并与参考二维进气道进行了对比.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几何方式组合能充分发挥壁面按单一参数设计所得弯曲压缩面的优势,使壁面参数分布得到有效改善并趋于更加合理.同参考二维进气道相比,几何方式组合进气道的外压缩面长度有所增加,但在来流马赫数在4~6范围内它的喉道总压恢复系数均得到显著提高.来流马赫数为6时,几何方式组合进气道的喉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10%;来流马赫数为4时其喉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9.6%.  相似文献   

13.
高超声速弯曲激波压缩侧压式进气道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壁面马赫数呈线性分布的曲面压缩系统改进参考侧压式进气道的顶板,得到弯曲激波压缩侧压式进气道,并与参考侧压式进气道进行了比较.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状态无黏时曲面压缩顶板壁面马赫数分布与给定的马赫数分布基本一致,并且有黏时其壁面压力分布也与二维曲面的基本相同;同参考侧压式进气道相比,顶板采用曲面压缩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壁面压力分布,使其末端压力梯度变化平缓;并且非设计状态下的性能也得到有效地改善,特别是来流马赫数为4时,其流量系数提高6.0%、达到0.799,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提高1.9%;来流马赫数为5时,其流量系数提高5.2%、达到0.909,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提高3.2%.随着攻角增大,该进气道流量捕获能力增强、隔离段出口截面流场畸变减小,但喉道截面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剧烈.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大型低温贮箱,基于水平环形防晃板和竖直防晃板设计了一种布置于整个贮箱的固定结构防晃板,采用CFD软件Flow-3D数值模拟了一定简谐激励下,不同充注率时该防晃板的防晃效果.通过与液面水平环形防晃板对比发现:两种结构防晃效果相近,均可以显著抑制不同充注率下液体的质量中心波动范围.当充注率为50%时,两防晃结构甚至可以使波动范围减小64%;在晃动过程中,相比于液面水平环形防晃板,固定结构防晃板中单层水平环形防晃板的受力更小,但是贮箱受到的压力会有所增加;对比相同面积液面水平环形防晃板和竖直防晃板的防晃效果,液面水平环形防晃板优势更加明显;随着充注率的增大,液体在贮箱内晃动时液体的质量中心波动范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盘榫连结构,提出了缩比为1:2.5的圆弧形榫连结构疲劳试验方案,分别设计了高、低循环疲劳试验件及其夹具,并进行了疲劳试验验证.为了简化试验,低循环疲劳试验采用拉-拉循环加载试验方案,高循环疲劳试验则通过测定试验件1阶弯曲振型下的疲劳极限来实现.在低循环疲劳试验中,试验件结构的裂纹萌生寿命远大于60000次循环,具备足够的抗低循环疲劳能力;在高循环疲劳试验中,试验件结构在设计目标为207 MPa下通过了3×107循环的疲劳寿命考核.结果表明:圆弧形榫连结构的高、低循环疲劳试验装置设计合理,实现了预期的试验目标;所设计的圆弧形榫连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满足大涵道比发动机的寿命设计目标;失效形式为由微动磨损引起的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6.
可移动插板式压力畸变发生器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移动插板式压力畸变发生器是现代航空发动机稳定性评定试验中的一项关键设备。本文概括介绍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可移动插板式压力畸变发生器的设计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是成功的,研制出的可移动插板式压力畸变发生器能够满足发动机稳定性试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凌静  高镇同 《航空学报》1991,12(7):365-372
 本文论述了在疲劳可靠性分析和设计中求P-S_a-S_m-N曲面的必要性,探讨了P-S_a-S_m-N曲面一般形式的选择原则,提出了矩法和最大似然法两种疲劳试验方案,分别给出了根据试验所得的疲劳性能数据求P-S_a-S_m-N曲面的方法,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水陆两栖飞机采用增升手段降低起降速度后,需要提高方向舵的操纵能力。将吹气式附面层控制方法应用到水陆两栖飞机的垂尾上,建立其二维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设计垂尾安定面与方向舵之间的缝道挡板,防止迎风一侧的高压气流冲击背风面、阻碍吹气气流附着;研究垂尾安定面后缘和前缘吹气共同作用的组合吹气方案,防止方向舵较早失速。结果表明:垂尾采用吹气式附面层控制之后,结合缝道挡板和组合吹气,方向舵操纵能力可提高1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二维曲面基准流场的流线追踪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压力梯度可控设计方法优化后的二维曲激波基准流场为基础,结合流线追踪和截面渐变技术实现了矩形进口、圆形进口以及方转椭圆进气道设计,证明基于二维曲激波基准流场可以设计出各种进出口截面形状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利用上述设计方法设计的3种不同进出口形状的高超声速进气道,与相同约束条件下的常规二元三楔进气道进行了对比.数值仿真研究表明:3种非常规进气道设计点无黏流场马赫数分布及总体性能与基准流场接近,具有二维基准流场的特征,波系结构简单,出口畸变较小.此类进气道的总体性能相当,较常规进气道可以显著缩短外压段长度,流量捕获能力更强,非设计点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以上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