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三维实时动画技术在运载火箭飞行视景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蓓黎 《航空计算技术》1998,28(4):43-45,58
介绍了三维实时动画技术实现飞行器视景仿真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如何在SGI图形工作站及OPenGL图形库支持下开发运载火箭飞行视景仿真软件,重点介绍了三维实时动画技术在该系统中的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2.
反舰导弹红外视景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反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快速发展,舰船反导拦截系统迫切需要对其进行追踪与防御。而作为近程防御探测设备,红外探测器需要为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研究了反舰导弹的红外视景仿真,使用Creator软件完成对导弹弹体的几何建模;使用Vega Prime软件完成视景配置;通过C++语言应用程序接口API调用ACF文件完成红外图像的生成;构建了导弹飞行驱动模块、尾焰模块、红外图像生成模块和气象仿真模块,并生成了典型导弹攻击航路的红外图像序列,为目标指示、识别和跟踪提供了仿真技术思路,在红外视景仿真开发实现上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某型反舰导弹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 dSPACE 仿真平台进行某型反舰导弹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软件设计,比较传统方法具有方便、高效、精确等优越性。简要介绍了 dSPACE 实时仿真平台及其软件环境,并提出了半实物仿真软件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导弹6自由度运动学方程组的基础上构建了6自由度矩阵式运动学方程组,使用Matlab/Simulink编程工具构建了导弹的非线性6自由度矩阵式Simulink模型.利用AC3D软件建立导弹的三维物理模型,在对指定部位设置了对象名称后,将其导入至FlightGear中.最后,通过数据接口将Simulink中的仿真数据传输至FlightGear,从而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与轨迹,并在FlightGear中实时显示.该可视化仿真可以多视角全方位直观地显示导弹的飞行姿态与轨迹,为导弹的可视化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vega的导弹飞行视景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某公司某重点型号在飞行中的控制问题,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和计算机仿真(Computer Simulation)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状况,而后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Creator/Vega,建立了某重点型号的飞行环境模型、三维弹体模型和飞行动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解算弹道数据并调用API函数编写驱动程序,最终实现了导弹飞行的视景仿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基于SIMBOX实现弹道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方法。给出了弹道所采用的比例导引法的具体算法,利用3DSMAX软件构建出导弹与目标的三维模型,将其导入到SIMBOX软件的视景系统,采用VC算法对导弹进行具体的机动动作控制,并通过SIMBOX软件对弹道进行了可视化仿真,以动画的方式实现了导弹跟踪及爆炸的三维视景,分别给出了3D和平面的效果图,并分析了比例系数和导弹与目标速度比对弹道的影响,最后将仿真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系统控制复杂,离线仿真与传统全实物的故障试验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控制功能强大的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基于dSPACE1007系统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半实物实时仿真平台,解决可模拟绕组内部故障的实物电机、dSPACE与Simulink软件三方联调时的数据接口与控制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在DFIG定、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工况下,通过Control Desk界面可灵活改变控制参数及算法,实现电机绕组内部故障状态下的容错运行,为DFIG故障检测和容错控制研究提供硬件平台。  相似文献   

8.
将飞行仿真系统分解为飞行器动力学模型与飞控系统、仪表显示及操纵控制台、视景仿真等独立子系统,并以FlightGear和Matlab/Simulink为平台设计搭建一套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采用免费开源的飞行模拟器FlightGear作为视景系统,使用Matlab/Simulink作为动力学建模与飞控设计工具,并利用Simulink中的RTW工具包将飞行器动力学模型与飞控系统编译生成实时程序以与FlightGear通信。  相似文献   

9.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其实验软件工具ControlDesk不可避免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提供给开发者足够的扩展空间,无法满足特定的需求.而CLib作为dSPACE的接口库,开发者可以利用其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应用软件.在详细介绍了CLjb之后,根据无人机飞行仿真的具体要求,成功的将CLib应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仿真,开发了基于CLib的无人机仿真飞行航迹显示软件.实验结果表明,CLib的应用增强了dSPACE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实时通信技术和同步算法是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某型导弹半实物仿真系统强实时性的设计需求,选择VMIC反射内存卡来搭建仿真系统通信网络平台。采用基于VMIC虚拟共享内存软件中间件的设计方法,提出服务器、客户机和监听机3种工作模式,完成了整个实时网络通信程序的开发,解决了实时通信和时钟同步问题。平台仿真结果表明,该半实物仿真系统具有很好的实时性,仿真周期内没有出现数据错帧和丢帧现象,保证了系统数据通信的同步,对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在 Windows 平台上,利用 VC++6.0和 DirectX7.0等软件实现了某型反舰导弹飞行可视化仿真系统的设计,解决了如导弹飞行尾焰、导弹模型实时驱动和视点变换控制等主要问题,并对于在微机平台上以较低成本开发复杂图形仿真系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弹道仿真软件有助于飞航导弹武器飞行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为此,设计了基于Matlab Simulink的弹道仿真计算方法,建立了六自由度空间弹道数学模型,利用导弹相关的气动数据和控制参数测试了算法,实现了软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风场中无动力滑翔弹可攻击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无动力滑翔弹气动力特性与动力学模型、中/末制导律与控制系统的飞行仿真模型,以及风场模型等,在一定的释放条件下,通过不同风场(即不同风向与风速的组合),计算了大量的可攻击区。利用VC 与Matlab飞行仿真软件,较为直观地比较了无风与不同风场中的无动力滑翔弹可攻击区及相应的六自由度(6DOF)飞行轨迹。大量的数据表明风场改变了无动力滑翔弹的可攻击区的形状及大小。因此,风场是影响无动力滑翔弹命中率与可攻击区的重要因素。当计算无动力滑翔弹的可攻击区时,随机风场必须考虑,这在实战中很有参考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tlab的导弹飞行动力学仿真模型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仿真的技术及导弹飞行力学的相关理论、Matlab软件及其部分工具箱(RTW、 Simulink等)的使用方法,通过Euler角、四元数等方法说明了导弹飞行力学各方程中变量的关系及其意义,结合具体要求设计了基于Matlab的某型导弹飞行动力学仿真模型库。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个微惯性测量组合(MIMU)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对该系统的结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进行了描述,重点介绍了系统软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RS232通讯测试技术、VC和Labwindows/CVI的混合编程技术、多线程技术、VC和Matlab的混合编程技术。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基于高性能CPU和(CPLD、FPGA等技术的微惯性测量组合的测试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舰空导弹协同制导仿真系统的设计问题,通过给定舰舰协同和空舰协同这两种典型协同制导作战模式的作战流程,对仿真系统的组成及组成单元的模型构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分布式仿真技术,对分布式半实物的协同制导仿真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并且通过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和半实物仿真代理联邦成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半实物仿真的实时性要求和半实物仿真与分布式仿真的互操作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敏捷导弹六自由度导弹动力学建模和仿真问题,首先给出了用于拦截器的姿控脉冲发动机和用于空空导弹敏捷转弯的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的力学模型,然后给出了带干扰(包括风的干扰)的具有大迎角大姿态机动能力的敏捷导弹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最后利用上述模型对先进空空导弹的越肩发射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部分结果。该模型除了可以进行一般的导弹动力学仿真外,尤其适用于空空导弹敏捷转弯(含越肩发射),高空弹道导弹拦截器的大姿态机动等的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典型末端规避战术实时性低、操作难度大和规避效果差等缺点,研究了一种实时指令控制的战斗机末端规避战术轨迹控制方法;分析了增大脱靶量的末端规避原理,在以导弹为原点的球坐标系下建立了导弹与战斗机的相对运动模型;结合战斗机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脱靶量末端规避数学模型;选取脱靶量为优化指标,建立了战术轨迹最优控制指令模型;提出了滚动关联粒子群算法并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战斗机的最优战术机动控制指令;通过仿真,对比了滚动关联粒子群与粒子群、混沌粒子群三种算法对最优控制指令模型求解的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