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飞机构型管理中的产品结构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的研制周期长、技术复杂、研制费用与风险高,并且要求多部门协同参与,同时它也会带来大量的产品数据的管理。借鉴目前欧美飞机制造商普遍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思想,从构型管理的角度研究了产品结构分解和管理方式,同时结合我国民机发展的特点将产品结构划分为装配结构树、系统结构树和制造结构树。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增强薪酬分配的激励性是目前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通过调查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40多所高校有关薪酬与考核制度的信息和资料,深入探讨了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状况和薪酬激励机制的特殊性。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薪酬体系为三元结构,薪酬激励机制普遍采用3P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大型龙门坐标测量机的综合性能,在对整机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X轴导轨、横梁、立柱和气垫等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机械结构的优化和创新性设计,并通过有限元法对新设计方案进行了应力、应变、屈曲等仿真分析,以对改进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估,降低质量风险。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的实际出发,分析其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发现在我国的债券市场上并不存在明显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这说明了我国债券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债券的期限有待进一步合理,债券的品种也有待进一步丰富,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复合材料三维编织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本文论述运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四步法编织工艺辅助设计,主要包括编织挂纱核子运动分析、织物结构模型和工艺计算三部分,文章分别从设计原理、设计思想、程序流程三方面进行说明。经使用证明,所开发的CAD软件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和高可靠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登机门是民用飞机机身中的重要且特殊的运动部件。运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数字化预装配、机构运动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登机门结构、机构综合设计。以某型号飞机登机门为对象,重新设计了一套实现相同功能但机构较为简单、可靠性高、重量轻的登机门机构。部分成果已有效应用于某型号飞机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7.
大量采用轻质结构和进行结构布局优化是当今飞机结构设计技术中的两大重要课题,是实现轻质、高效、低成本和高寿命结构发展目标的有效措施。这里重点介绍了先进复合材料、整体结构在飞机结构上使用和扩展的情况;概略地说明了飞机结构效费的综合设计;阐述了国内结构布局设计初探的两种优化方法——分级优化和集成法、知识驱动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FT8燃气轮机动力涡轮总体结构布局和部分设计特点,介绍了一些重点结构的安排目的及要求,为了解FT8燃机动力涡轮的结构和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登机门是飞机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飞机设计中的难点。国内各大民航均配置了登机门训练器,以模拟真实飞机舱门操作。本文论述了波音767飞机舱门训练器的设计及操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飞行器设计需求的提升,飞行器结构不断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飞行器新结构技术是飞行器结构发展需求的体现。本文从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发展的维度出发,着重对近几十年来出现的飞行器结构创新概念及理念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形成了对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的研判,分别从轻质/多功能结构、智能结构、变形/变体结构、仿生材料/结构和防隔热承载一体化结构5个方面展开介绍和分析,最后给出对航空和航天飞行器结构技术发展趋势的总结,这些结论可对后续飞行器结构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部分文献关注于复合材料零件结构设计,但是复合材料零件在设计结构的同时也是材料设计,所以铺层的设计是复合材料零件关乎成败的细节设计。通过对某型民机复合材料中央翼上壁板的设计,详细阐述了复合材料零件的铺层优化设计过程,总结出了诸多有意义的实际工程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2.
登机舱门作为飞机的重要运动部件,目前主要采用金属材料,具有很大的减重潜力。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用于登机舱门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及其关键问题,按照适航规章及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在国内首次开展复合材料登机舱门结构的设计与分析:首先采用有限元模型对三种舱门结构方案在设计载荷下的应变情况进行分析,优选设计构型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整体-局部单钉模型方法对优选的构型方案进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用于登机舱门结构设计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材料登机舱门结构的工程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复合材料U型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U型件进行热压罐温度场的模拟,模拟出在不同时间段工装和工件的温度分布情况,模拟工件在工装传热和变形影响下的内部传热、固化度、最终变形情况和残余应力水平等。根据模拟结果,优化热压罐固化工艺参数,从而改善固化热变形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补偿方案并实施验证,同时优化工装结构形式,采用工装型面补偿技术对零件固化变形进行预补偿。结果表明,补偿后零件变形后的外形与理论几何外形相差1.37mm,验证了补偿技术的可行性。工装型面补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制造精度。  相似文献   

14.
将动态逆控制技术应用于飞翼式布局无人机的姿态控制回路,以适应飞翼布局无人机控制系统要求。介绍了动态逆控制器解耦控制原理,以及神经网络补偿结构的作用和设计方法,并基于无人机非线性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动态逆控制器。在强耦合、强非线性的飞翼布局无人机模型上,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特性,控制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制导航空炸弹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焕钢  沈毅  王冠珠 《航空学报》1998,19(5):624-627
针对制导航空炸弹的滚转通道,设计了一种具有线性部分变结构控制器。基于弹体模型的时变特性,该控制器首先设计切换函数以确定滑动模态动特性,附加以参数变化范围内的定常模型为对象的线性部分用以控制趋近模态。对某型号制导炸弹设计变结构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能较好地适应系统的参数变化,提高控制精度,系统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6.
某大载荷承力支架结构采用碳/环氧管作为主承力构件,利用金属接头把承力管、前端框和后端板连接成整体支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7.0对承力支架结构进行了总体静力分析,并分析了接头的局部受力状态。根据接头的受力状态,结合胶接失效模型设计了整体接头叉形部分长度为50mm,并根据最大弯曲正应力设计了接头的壁厚为3mm,设计表明整体接头许用拉伸强度为250MPa,可满足承力支架的承栽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机翼内外翼连接件结构抗疲劳细节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大展弦比无人机的内外段机翼连接件结构承受幅值变化较大的交变载荷作用,是该无人机结构的关键件,也是疲劳危险部件。通过对机翼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和相关理论计算,筛选出疲劳危险部位,并针对其承载特点提出抗疲劳改进措施,探索出改善结构疲劳强度的措施和分析方法,有效地增加了该连接结构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8.
飞机机头气动补偿空速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刘  陈志敏 《航空学报》2011,32(7):1189-1194
针对某飞机需要在机头配置空速管的设计要求,提出了采用机头气动补偿空速管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设计思路.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该飞机的机头位置误差,由此给出了一种气动补偿空速管外形;对给出的空速管的气动补偿特性进行了计算,并通过风洞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得到了该空速管的补偿曲线和补偿区的最佳静压开孔位置;在此...  相似文献   

19.
张永杰  吴莹莹  赵书旺  司江涛  袁昌盛 《航空学报》2019,40(9):623054-623054
翼身融合布局飞机具有大升阻比、低阻力、低噪声等优点,是未来民机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由于特殊布局所采用的非圆截面增压机身,给翼身融合布局民机结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降低非圆截面机身承受增压载荷时产生的高弯曲应力、提高机身结构稳定性及承载效率,翼身融合民机机身结构设计先后经历了圆柱组合式多舱室机身、双蒙皮多舱室机身、带加强支撑的盒式机身、基于拉挤杆缝合高效一体化结构(Pultruded Rod Stitched Efficient Unitized Structure,PRSEUS)的盒式中央机体等发展阶段,其中最具承载优势和可实现性的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波音公司共同提出的基于PRSEUS盒式中央机体结构设计方案。PRSEUS结构不仅充分利用了复合材料一体化缝合、整体共固化、低成本等制造优势,而且具有抗拉伸/压缩、多路径止损/止裂、刚度和稳定性裕度大、承载效率高、易金属修补等优异的力学特性,已被拓展应用到了翼身融合民机机翼等结构设计中。本文以非圆截面机身结构设计为重点,回顾了翼身融合民机结构设计发展历程;从整机身结构、关键部件结构、整机优化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翼身融合民机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基于国外相关技术研究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翼身融合民机机身结构设计研究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学报》2016,(6):1602-1617
This study describe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in which basic aerospace engineering aspects (performance, aerodynamics, and structure) and practical aspects (configuration visualiza-tion and manufacturing) are coupled and considered in one fully automated design optimization of rotor blades. A number of codes are developed to robustly perform estimation of helicopter config-uration from siz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trim analysis, to rotor blades configuration representa-tion. These codes are then integrated with a two-dimensional airfoil analysis tool to fully design rotor blades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rotor planform and airfoil shape for optimal aerodynamics in both hover and forward flights. A modular structure design methodology is developed for real-istic composite rotor blades with a sophisticated cross-sectional geometry. A D-spar cross-sectional structure is chosen as a baseline. The framework is able to analyze all realistic inner configurations including thicknesses of D-spar, skin, web, number and ply angles of layers of each composite part, and materials. A number of codes and commercial software (ANSYS, Gridgen, VABS, PreVABS, etc.) are implemented to automate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from aerodynamic data processing to sec-tional properties and stress analysis. An integrated model for manufacturing cost estimation of composite rotor blades developed at the Aerodynamic Analysis and Design Laboratory (AADL), Aerospac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Konkuk University is integrated into the framework to provide a rapid and dynamic feedback to configuration design.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modules has constructed a framework where the size of a helicopter,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structure analysis, and manufacturing cost estimation could be quickly investigated. All aspects of a rotor blade including planform, airfoil shape, and inner structure are considered in a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without an exception of critical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