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CAN总线特点 ,阐述了CAN总线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的一般模型 ,提出一套以CAN总线为核心的电阻焊网络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传输速度快等特点 ,可用于焊接生产的智能集成  相似文献   

2.
以某工程机械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BIT智能检测方法,研制具有高可信度的工程机械智能故障诊断仪,以提高工程机械作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点焊控制器,详细分析了控制器的硬、软件结构。该控制器利用CAN总线实现了控制器与上位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具有控制精度高、工作稳定可靠、通信速度快等特点,可应用于焊接车间的网络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提高长线传输数字波形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两方面论述数字编码波形在长线上传输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通过分析并经实验表明,长线的分布电容影响通常居诸因素之首位。改进长线驱动电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其传输波形之质量。另外,可利用长线传输波形的同时,还传输供总线接口电路需要的电源能量,满足总线浮空隔离的要求,有效地抑制了共模干扰。此项技术适用于远距多路串行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5.
光纤做传输介质具有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衰减小等优点。但是用它来实现总线型本地网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利用光纤元件不易于实现CSMA/CD协议所要求的冲突检测和信号在总线上的双向传输。 本文介绍了实现光纤总线网络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叙述了光纤总线网的结构、网络、网络接口原理以及接口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未来空间综合电子系统总线网络发展需求,本文在介绍现有星载电子系统体系架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环境应用的高速高可靠实时网络总线架构。对网络协议架构、网络拓扑、工作原理及网络关键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技术10 Gb/s的传输带宽、亚微秒时钟同步精度、多通道冗余传输机制能够满足未来空间环境应用需求,为未来空间电子系统网络架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LPC2292的嵌入式Ethernet-CAN转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不改变原有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改造为以太网分布式控制系统,作者研发了基于ARM体系结构的LPC2292嵌入式微控制器和R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的低成本嵌入式Ethernet-CAN转换器。LPC2292采用嵌入式TCP/IP协议栈通过RTL8019AS与以太网中的设备进行通信,利用LPC2292集成的CAN控制器与CAN总线上的终端进行通信。在通信过程中,LPC2292进行TCP/IP协议和CAN协议之间的转换,该转换器很好地完成了两种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和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8.
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在变电站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LONWORKS现场总线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LONWORKS现场总线在电力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并针对新建或改建变电站提出了设计与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9.
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中均采用了I^2C总线控制,使复杂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变得简单化,提高了单元电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但有时因元件老化等原因会导致总线参数变化,引起电视机某些功能失常。为此,本篇介绍了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中I^2C总线的常见调整及故障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种风洞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目的是对现场总线技术的核心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使得不同于传统测控技术的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应用于风洞试验中.首先设计出了一套基于以太网的风洞现场总线方案;研究了嵌入式Linux实时操作系统、PCI板卡及其驱动程序、异种操作系统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通过对以上几种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实现了现场总线技术在风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目的是寻求利用智能旋翼概念,将自适应随波前馈控制器应用于直升机旋翼的主动实时振动控制的可行性研究,但自适应控触所需参考信号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获得。本提出利用旋转变压器拾取直升机桨叶旋转信号作为参考信号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实现旋转桨叶和机体之间的双向多路信号的可靠传输,以组成智能旋翼闭环控制系统,本提出了一种非接触信号传输方法,并进行了实时振动控制试验,以验证控制策略、信号传输方法和智能旋翼概念.最后,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进行高效控制应当如何选择控制参数问题.  相似文献   

12.
C类时间触发协议(Time triggered protocol/class C,TTP/C)总线具有安全性高、实时性好和传输速度快的优点,本文提出将TTP/C总线应用于多电飞机配电系统中。首先分析了多电飞机分布式自动配电系统的结构,以及TTP/C总线架构和特点。然后提出了针对飞机配电系统的通讯网络,利用动态链接库分别实现C语言和LabVIEW语言环境下的通讯软件编程。接着给出,偏移地址选择方法决定数据来源走向,提出数据空间转换和格式转换方法提高通讯效率和可靠性。最后经过系统试验表明,该应用技术能够实现飞机配电系统中的TTP/C总线应用,满足系统通讯要求,提高多电飞机通讯系统的可靠性和通讯速度。  相似文献   

13.
软总线体系结构可以降低系统中各模块的耦合度,提高各模块的复用性,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从而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本文重点论述了“软总线”体系结构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了总线构架的体系结构的构造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机载电源系统中用电负载的智能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用电设备的监控和配电管理是以智能负载管理中心(ELMC)为控制核心,并通过多路传输总线及固态负载功率控制器来转换和保护负载而实现的,同时ELMC双是分布式航空电子系统-航空电源综合控制和管理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飞机电气负载的智能管理,是利用计算机来代替了飞行人员的操作,进行自动控制和自动管理负载,可大为减少配电系统的电缆长度以及飞行人员的操作负担,改善了现有的配电方式和负载管理方法,提高了飞机供电系统的性能和维护性能。本文研究了EIMC总体结构与组成原理,详细论述了ELMC中各组成模块的功能与硬件设计。整个系统方案通过了实验室原理样机试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事件触发机制应用到小型分布式测试系统中,存在控制命令复杂、需要主控制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时间触发的精简串行总线技术。详细分析总线系统的组成、信号线定义、总线系统基本特征、数据格式以及总线系统的时分多路访问(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通信控制机制。重点介绍时间触发功能的TDMA时序管理机的实现方法,进行基于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的软件设计,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TDMA时序管理机可实现系统多节点时槽分配管理功能,采用该时序管理机有利于实现基于时间触发的总线控制方案、构建小型分布式测试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根据飞/推综合控制技术对计算能力和数据通信能力的要求,提出基于DSP和CAN总线的飞/推综合控制优化计算机设计方案。优化计算机实时接收飞机和发动机的信息,利用内嵌的优化模块,对发动机控制指令进行校正,使飞机和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达到最优。论文阐述了优化计算机的软硬件设计方法,并通过基于优化计算机的飞/推综合控制半物理仿真试验,验证了优化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智能测试发射技术是智慧火箭概念的关键环节,快速机动是实现智能测试发射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我国运载火箭测发周期较长、地面测试设备复杂、缺乏机动发射能力的情况,CZ-6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以可靠、简易、快速、集成为主要特征。通过采用"总线为主、无线为辅、有线配合"的综合测试模式,结合军用方舱结构形式、高集成度测发设备、大流量数据传输与实时判读等关键技术,配合火箭总体实现了CZ-6运载火箭7 d快速简易测发的目标,为未来智慧火箭的智能测试发射打下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VXIbus的飞机供电参数的自动测试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系统设计中采用符合VXI部总线规范的仪器模块,实现多通道高精度及快速的数据采集,采集方式包括并行和巡回检测两种,采用即插即用结构功能扩展非常方便。在HPVEE5.0软件平台下,利用软前面板技术可用交互方式控制VXI仪器模块,用户界面直观明了,大大简化了VXI仪器的操作使用,根据相关标准采用VC^ 和HPVEE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数据处理软件,建立了动态链接库,通过单相交流电源系统的测试试验,表明系统性能先进,稳定可靠,测试精度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EIB系统的BCU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EIB系统的BCU电路设计及其通信协议的软件设计,设计中采用C51编程和IAP技术,为进一步进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各类智能住宅电器打下基础。对推动我国新一代住宅电器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智能结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泽  余君才 《强度与环境》1998,(3):60-64,F003
对智能结构及其分类、技术基础、工作机理等,做了论述,阐述了智能结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主动结构的设计概念。指出智能结构的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