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材料圆柱形压力容器价值可靠性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Tsai-Hill失效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价值和可靠性的概念,为复合材料圆柱形压力容器提出了价值可靠性设计的一种新方法,得到了计算功能费用公式,只要给定材质、可靠度和圆柱形容器外径,就能直径算出所需材料费用,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模糊价值可靠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模糊价值分析出发,结合可靠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称其为模糊价值可靠性分析。文中引入实例,说明本文介绍的分析方法如何应用。本文结论正确,方法简捷,可供工程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3.
连杆机构容差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容差问题是机构系统功能可靠性研究的一个基础,也是机构系统功能可靠性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机构容差可靠性的基本随机模型,然后运用随机模拟方法编制了容差可靠性分析程序系统,并以平面四杆机构为例,分析了考虑回转副间隙的连杆机构的容差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一随机模拟可靠性分析方法在机构容差可靠性分析中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将表面裂纹断裂分析的线弹簧模型法与重要抽样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进行焊接结构断裂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典型焊接平板的断裂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材料特性、外载荷、焊接残余应力、裂纹尺寸等参数的不确定性,给出了结构的失效概率以及各随机变量的可靠性灵敏度,算例表明,断裂韧度KIC对结构可靠性影响最大,外...  相似文献   

5.
飞行器工作环境复杂,影响其结构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并且结构失效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其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使可靠性指标计算简化,现有文献主要采用杆板结构来模拟飞行器的空间结构,并且主要基于有限元来求可靠性指标。本文采用空间梁元与加筋板格元(SP)来模拟其三维空间结构,模型更符合实际模型。同时考虑材料的强度、梁元件截面积、板元件厚度和外载荷均为随机变量,采用随机有限元法分析了随机变量对结构节点位移的影响,并应用可靠性基本理论对该结构系统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最后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计算了两个算例,结果证明该方法对飞行器结构可靠性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机火烧构件检测中应用温色对比法能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这一问题,选用LC4CS、TC4、1Crl8Ni9Ti为试验材料进行烧伤模拟试验,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颜色变化与机械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颜色变化与组织结构的变化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短时的热变色有时与低温长时间的热变色相近;依据构件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构件所受温度的高低容易产生大的误差。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安全与可靠,必须与其它检测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Arrhenius方程开展材料烧蚀热解性能动力学特性的基本原理,试验测试方法.并通过对炭酚醛材料烧蚀动力学参数的高频等离子体风洞试验研究,验证了采用时间历程积分在试验结果处理中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板试验技术获得炭酚醛材料在600~1200K温度范围内的表面质量烧蚀率动力学方程,并将该方程所预测的结果与采用驻点烧蚀技术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最大误差不超过5%,通过理论初步分析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在试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最大误差限理论分析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T300/648复合材料在贮存环境下服役的可靠性,选取71℃,RH70%、71℃,RH85%、85℃,RH70%、85℃,RH85%四组不同温度与湿度条件对T300/648复合材料进行加速湿热老化试验,并研究了老化后材料的化学结构、断口的微观形貌以及力学性能变化。研究表明,T300/648复合材料在湿热老化后材料的整体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材料内部基体与纤维间界面脱粘显示材料的均匀性已经破坏。与界面及基体相关的力学性能均发生退化,且随着时间延长以及更加苛刻的老化条件性能下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热控材料与结构是航天热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所承载的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决定其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电子元器件在服役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热控问题,而工程中航天热控系统的设计大多数停留在热管与蜂窝集成上。近年来陆续发展了智能热控材料、高导热复合材料、隔/防热材料、被动热控结构、主动热控结构、智能热控结构等一些关于热控材料和热控结构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与热控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展望了航天多功能热控材料与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将可靠性设计理论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讨论了前轴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灵敏度设计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设计参数的改变对前轴可靠性的影响,为前轴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P-S-N曲线族方程,求出了在可靠度为P时的材料常数,并由疲劳寿命分布推导出疲劳强度分布,最后采用一维动态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研究了在随机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某硬铝合金的疲劳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基于可靠性的弹性折叠机构设计优化方法。采用特征造型方法建立了弹性折叠机构几何模型,CAD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折叠机构模型的参数化自动建模;考虑折叠机构几何参数不确定性,建立了折叠机构可靠性动态分析模型;基于功能函数的极小变换法将机构动态可靠性分析问题简化为静态问题;采用一次二阶矩法分析了机构折叠时间、最大应力和机构寿命的可靠度;以折叠机构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采用修正的可行方向法驱动优化使折叠机构质量最轻且寿命更长。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功能函数的极小变换法将机构动态可靠性分析简化为静态可靠性分析,可以在保证分析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可靠性分析效率;同时与传统优化方法比较表明,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可以通过牺牲部分优化目标性能换取优化设计结果可靠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处于恢复期展望1983年可靠性试验工业与目前世界性的经济恢复期的情况,使我对新的一年持乐观态度。最有影响的因素之一显然是不断地强调统计质量管理。它受到许多企业的广泛支持,这说明卖主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严格了。第二是增加了政府委托的试验计划(比如组合环境可靠性试验)。该计划将对83年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第三,在裁决产品退货及保险方面所花的钱已引起管理者对几乎所有企业中可靠性试验价值的重视。我认为83年以及今后几年试验工业面临着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条件更为苛刻而费用更为低廉的产品、部件可靠性试验; 2.在模拟整个使用期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虽然人们对高层建筑风效应的问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大气流场与结构物各种风致响应的关系机理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确保结构系统在强风期间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目标。笔者给出了大气边界层模拟要求 ,并介绍了一种研究建筑物的表面脉动压力和高层建筑动态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将可靠性优化设计理论、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技术与鲁棒设计方法相结合,讨论了具有不完全概率信息的螺旋管簧的可靠性鲁棒设计问题,提出了可靠性鲁棒设计的计算方法。把可靠性灵敏度溶入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之中,将可靠性鲁棒设计归结为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结构元件疲劳可靠性估算的剩余寿命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安全余量的定义出发,提出了一个估算结构元件疲劳可靠性的剩余寿命模型,基于常幅载荷下,疲劳寿命可用对数正态函数分布描述,本文分析了常幅和变幅载荷作用下材料的疲劳剩余寿命的分布形式,认为可用带位置参数的对数正态函数近似描述。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元件在常幅和多级载荷下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3个算例表明: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很好,本文给出的剩余寿命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粘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来研究温度变化引起的粘接结构中胶层的热应力分布情况。通过胶层应变测试试验,对比胶层侧边中点及端点处的应变与仿真结果的差异,验证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了多种因素,包括胶层厚度、胶层两侧被粘接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和被粘接材料的刚度的变化对胶层热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最后探讨了大温差环境中使用的粘接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胶层的热应力来选取胶层的厚度及被粘接材料。  相似文献   

18.
腐蚀管道的剩余强度与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靠性理论,以B31G为标准,综合考虑了缺陷深度、缺陷长度、管道壁厚、管道直径、屈服强度、操作压力等的随机性,建立了腐蚀管道的可靠性模型,并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计算了含腐蚀缺陷管道的剩余强度,用雷菲法(R-F)计算了不同缺陷深度、不同压力以及不同缺陷长度下的可靠度,分析了可靠性指标同缺陷深度、缺陷长度、工作压力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缺陷深度与操作压力对腐蚀管道的可靠性指标有显著影响,可靠性指标的递减速率与缺陷深度成反比,对于长腐蚀缺陷,缺陷长度的变化对可靠性指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鲁棒设计与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关系。可靠性分为失效和性能衰减两种情况。本文仔细论证了鲁棒设计的三种方法: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误差设计。它们均可在不同层面上对产品可靠性进行改进,故将可靠性方法与鲁棒设计方法相结合使用后,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结构可靠性设计活动的广泛开展和对结构的高可靠要求,基于众多的设计师们由于范围的限制而难于普遍推行可靠性设计方法,可靠性设计与传统的经典设计方法之间的过渡桥梁——载荷、强度因子设计法(LRFD)应运而生,并且已在国外顺利实施,为工程结构设计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就薄壁圆筒体结构的LRFD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载荷与强度因子的理论推导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