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基于完备里兹向量基的精确模态综合技术首次以自由界面模式在文[1]中提出,但是文[1]仅具体讨论了它的近似综合过程,考虑到某些特殊工程问题,主要要求综合精度高,计算时间降至次要地位,因此本文在文[1]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精确自由界面法的运作过程,并给出数值例题考核,用以证实这种精确综合技术的特点,精度高,几乎可以综合出整体结构的任意阶精确特征对。  相似文献   

2.
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方法,分析精度较高,同时部件模态易于试验验证,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它的缺点是求剩余模态的影响时,要对部件K阵求逆。一旦K阵奇异,各种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方法全部采用了Mac Neal的方案。该方案十分繁琐,不仅编程困难,又使精度下降。为此本文提出移位方案以代替之。在综合方式上本文沿用复旦的概念,对多个部件复杂联结的情况作了描述。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建立了一个通用程序,对五个算例所作的计算表明十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从自由试验提取边界具有弹性支承的约束结构模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作者曾对“从自由试验提取约束结构模态”所提出的动柔度法,仅适用于刚性支承情况。在工程中,弹性支承状态是常见的,为此,本文重新建立了这一情况下,约束结构试验模态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具有普遍性,因为当支承刚度很大时,由本文方法可得到刚性支承下的结果;当支承刚度很小时,便可获得工程中用橡皮绳悬吊结构后所测得的自由-自由试验模态;当支承刚度为零时,本方法可提取到纯粹的自由-自由模态。总之,当支承刚度为任何值时,本方法都能提取到相应约束结构的满意试验模态参数。这些表明本文算法是非常的稳定,这一点对于工程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种经过改进的完备模态型减缩法成功地本文提出来了。它有效地克服了原完备模态型减缩法不能保持自由结构之刚体特性的缺点,可是由ICMR法产生的减缩模型的弹性模态精度却不及CMR法。  相似文献   

5.
导弹发射车模型组合结构动力学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导弹发射车组合结构的动特性分析,试图探索一套针对大型复杂结构的组合结构动力学试验与分析技术。即以部件有限元动态分析和部件试验模态为基础进行部件试验/分析联合建模,在得到相对精确的部件数学模型后,以实用完备模态空间技术进行自由界面组合结构动特性分析。本文以导弹发射车组合结构为应用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大型复杂结构中试验模态综合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动态子结构法及试验模态综合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采用动态剩余模态的试验模态综合技术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减小误差差因素的相应理论研究。研究了结构主模态归一化过程中试验数据修正以论质量矩阵修正,研究了试验实测的动态剩余模太怕非线性修正。通过航天运载器实际应用,证明本文提出理方法及手段是正确和有效的,它对该技术成熟的应用于大型复杂结构,解决全结构动力学试验面临的困难方面作了踏实而富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设计灵敏度分析的迭代模态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结构动态有限元数学模型修正、结构动力学修改以及结构动态设计中,灵敏度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往往也是主要计算工作量所在。如何在保证精确度前提下减少灵敏度分析工作量和计算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迭代模态法,可以大大提高特征向量对设计参数导数(模态灵敏度)的计算效率。本文还从理论上证明经典模态法和修改模态法只是迭代模态法的特殊情况。文中还给出了FORK,3D-FRAME两种结构为实例的计算机仿真,并与已有两种模态方法进行比较。理论分析与计算机仿真表明,本方法不仅能充分保证特征向量灵敏度分析的精度,而且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半试验半理论信息,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部件试验模态综合技术。试验上它只要求测量部件的低阶模态参数,而高阶模态的影响,由部件的一种动柔度来体现。这种动柔度几乎包含了高阶模态的全部静态贡献和全部动态贡献,因此精度很高。当然,有限元模型误差较大时,需要利用部件的测量模态参数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或重建。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定有效载荷设计和验证所需要的低频振环境条件,需要通过耦合动力分析给出有效载荷与运载火箭连接界面的加速度响应。本文利用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技术研究有效载荷/运载火箭的耦合分析问题,给出了连接界面分别为刚性连接和弹性连接民政部下计算有效载荷界面加速度响应的子结构模态综合方法的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盘算尖响函数综合技术导出了用耦合频响函数和无有效载荷的运载火箭界面加速度响应表示的有效载荷/运载火箭耦合动力分析的频域方法,给出了以自由界面的运载火箭模态分数放自由界面或固定界面有效载荷模态参数构成的耦合频响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多体系统结构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多体系统结构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中引入了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空间算子代数和子结构综合分析方法,将多体系统划分为由铰链连接的部件或单一零件组成的子件,用有限元分析和模态分析方法求解各子件的模态广义质量矩阵和模态刚度矩阵。再通过动力学空间算子代数,将各子件模态广义质量矩阵和模态刚度矩阵递推到基础坐标下,构成整个系统的模态广义质量矩阵和模态刚度矩阵,以此建立整个多体系统结构动力学模型。同时,由于动力学空间算子代数运用了K a lm an滤波和B ryson-F raz ier平滑波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白噪声,在结构动力学运算过程中也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计算,提高了数值精度。此建模方法是一种高效、高精度建模方法,它为多体系统结构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型组合结构动特性计算往往采用子结构模态综合技术。子结构模态综合技术是将大型结构划分多个部件,将部件按照模态坐标展开为广义模型,再将广义模型进行综合,获得整体结构动特性。本文给出一种将部件的广义模型和物理模型直接综合的方法一广义模型物理化方法,并提供了方法在Nastran软件的实现途径。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子结构综合方法,能够将广义模型直接按照物理模型看待,从而将广义模型直接和物理模型进行综合,避免了繁琐的模态综合过程,使得对广义模型的理解和使用更加直观。文章晟后给出了广义模型物理化方法的验证算例以及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运载火箭/航天器耦合分支模态综合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运载火箭作为主结构、航天器作为分支子结构,分别采用自由界面模态展开定理和固定界面模态展开定理,导出分支模态综合法,进行运载火箭/航天器组合模型响应分析。进而,采用界面约束模态质量的界面加速度,导出航天器载荷估计方法,这时的运载火箭与航天器连接界面可以是静定的或静不定的。当仅考虑连接界面是静定的情况,界面约束模态质量将退化为界面刚体质量,导出采用刚体界面加速度的航天器载荷估计的方法,这个方法所导出的公式与Chen的方法完全相同,而Chen方法的公式是由有限元法导出的。提出一种航天器载荷瞬态分析新技术:一个以前的运载火箭/航天器组合系统的载荷分析结果可以用来获得被相同的运载火箭发射的新航天器结构的动态载荷,这种方法比Chen的"恢复瞬态分析"方法更简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结构模态试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获得许多结构上的信息,从而为结构设计的改进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导弹的模态试验结果的分析,发现了导弹结构的内部缺陷,从而说明了对模态试验结果理论解释的重要性。文中详细推导了主结构带有分支质量的模态公式,从理论上阐述了导弹的非寻常模态试验结果产生的原因。这一分析方法可以用于非导弹结构的模态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础激励结构的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基础激励结构的试验模态分析理论和原理,引进了结构响应和界面力方程。给出了结构约束状态和自由状态下的结构响应与基础激励之间的关系式。讨论了界面力的直接和间接测量方法。用一个四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原理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运载火箭/航天器耦合分支模态综合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运载火箭作为主结构、航天器作为分支子结构,分别采用自由界面模态展开定理和固定界面模态展开定理,导出分支模态综合法,进行运载火箭/航天器组合模型响应分析.进而,采用界面约束模态质量的界面加速度,导出航天器载荷估计方法,这时的运载火箭与航天器连接界面可以是静定的或静不定的.当仅考虑连接界面是静定的情况,界面约束模态质量将...  相似文献   

17.
带有连接结构的导弹动特性试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的头体连接对导弹的整体结构动力学特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结构会呈现较强的非线性特征,其动特性参数会随着外界载荷和振动量级的变化而变化,而该参数又是飞行稳定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考察和评定带有间隙结构的导弹动特性参数随载荷和振动量级变化的情况,本文阐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导弹全弹结构动特性试验的新的试验思路-加载试验方法和变量级试验方法,针对一个具体的导弹型号,给出了典型载荷的加载实现方式,最后还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原理性的解释。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试验方法在今后的导弹型号研制当中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该方法也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民用结构的应用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