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虑氧逸出的多舱燃油箱惰化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到氧逸出条件下,用数值积分的方法建立了多舱油箱燃油冲洗的数学模型。以波音747中心翼油箱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各舱氧浓度分布随着通风换气次数的变化规律。与已有文献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载油率和不同的通风形式下各舱的惰化效果。结果显示,随着载油率的下降,各舱达到给定氧浓度所需的换气次数增加。改变通风形式,对各舱惰化效果影响显著。提出在对多舱油箱进行冲洗惰化设计时,应将"最不利舱"的因素考虑在内。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惰气对飞机燃油箱可燃性影响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可控耗氧型催化惰化技术为背景,采用微元计算法,建立了使用混合惰气的油箱气相空间平衡氧浓度数学模型。在考虑燃油温度、载油率、气体组分等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模型计算了平衡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关系,同时与使用富氮气体的油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采用混合惰气惰化油箱后,平衡氧浓度随着飞行高度增加而降低,而采用富氮气体惰化的油箱则完全相反。油箱载油率越大,气相空间氧浓度变化幅度越大。燃油温度增加,对采用混合惰气的油箱不利,但是对采用富氮气体的油箱有利。总体而言,使用混合惰气惰化油箱可有效抑制油箱气相空间可燃性随飞行高度而增加的不利趋势,该研究结果可为混合惰气地面惰化和预洗涤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飞机燃油箱气相空间平衡氧浓度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箱上部空间平衡氧浓度的确定是设计机载油箱惰性化系统的基础。采用微元段计算方法,在考虑载油量、压力随飞行高度变化、燃油温度和燃油蒸汽压的情况下,建立了油箱上部气相空间平衡氧浓度的数学模型。首先将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公布的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平衡氧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燃油的氧氮溶解特性会对平衡氧浓度造成直接影响;平衡氧浓度与载油量有关,且不呈线性关系;燃油温度增加后,平衡氧浓度下降;此外,随着飞行高度增加,由于气相空间总压和氧氮分压下降,燃油的蒸汽压对平衡氧浓度的影响也越大。研究结果将为惰性化气体流量的估算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种通风方式,对1/6比例的波音747中心翼油箱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得到了该油箱内气流分布的详细信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Re数下的多舱气流分布进行了计算,经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舱的流量分配系数,采用微元段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各舱氧浓度的分布.对3种不同通风方式下的惰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最不利舱氧浓度”的概念,认为对多舱油箱进行惰化系统的设计时,这一因素不容忽略.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单流和双流模式对燃油箱冲洗惰化过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描述燃油箱冲洗惰化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方程,氧氮溶解逸出方程及气体通过孔口流动方程,建立了通用的多隔仓燃油箱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的初始条件。选择一个具有4个隔仓燃油箱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国产分离膜产生富氮气体,分别设计了单流和双流两种模式,对燃油箱进行冲洗惰化仿真计算,分析了燃油箱平均氧浓度和各个隔仓中氧浓度随飞行包线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模式均可以保证燃油箱上部气相空间平均氧浓度满足低于12%的要求。虽然单流模式较双流模式简单,但是单流模式中无法避免外界空气进入燃油箱,因此某些隔仓在俯冲下降阶段氧浓度会高于12%,而双流模式可在整个飞行阶段保证隔仓氧浓度不超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燃油在V型火焰稳定器表面收集的过程,提出了利用V型收集档板测量燃油在稳定器表面收集量的试验新方法,分析了集油率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经验公式。文章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燃油收集的因素,提出了以组份燃油边沿作定性轨迹的概念,计算了稳定器表面的燃油收集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某涡轴发动机燃油活门组件集成了燃油分配和超转回油功能,介绍了燃油活门组件设计要求,对其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要求开展设计和计算,最后进行了半物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燃油活门组件能够对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燃油进行精确分配,且在发动机动力涡轮超转时能够快速响应实现断油保护,满足发动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在非均匀流场中,能同时测量其速度分布、浓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取样感头,建立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分析讨论了该系统的测量精度及其影响因素。在常温和高温气流作用下,测量了非均匀流场中燃油浓度分布、速度分布及温度分布。燃油浓度在常温时误差在±10%以内,高温时误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9.
飞机燃油密度高精度的测量对精确控制燃油量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谐振式燃油密度传感器振动筒进行了振动模态分析,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了不同振动模态、不同振动频率下振动筒的设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基本振型m=1,n=4,几何尺寸为L=2.9 cm,R=0.8 cm,t=0.20 mm的振动筒时,在密度范围为700~900 kg/m3的航空煤油环境下,其谐振频率范围为7.5~8.5 kHz.符合设计目标频率在2~10 kHz的要求,可作为谐振式燃油密度测量系统振动筒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燃烧室供油系统热防护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进口空气温度的不断升高,燃油在供油管路内受热氧化结焦从而引发诸多隐患的情况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某型中心分级、多点喷射供油系统,开展了以空气隔热屏结合“油冷”的热防护方案设计研究,并通过数值 模拟分析了热防护效果。研究表明,在典型高温进气工况下,空气隔热屏结构可将燃油管路湿壁温度降低至燃油氧化结焦临界温度以下;在慢车主油路停止供油的情况下,单一的空气隔热措施难以满足热防护设计要求,结合“油冷”方案可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战时航空油料的优化调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战时航空油料调拨的特殊情况,对油料调拨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利用线性规划及网络的有关理论建立了战时油料优化调拨的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模型求解的程序化步骤,以便计算机实现。该模型及其求解过程具有通用性,适用任一战区,较好地解决了战时诸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以及油料供应点、运输线路遭到破坏等情况下的油料调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乳化燃油的微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乳化油珠的微爆特性。通过高速摄影记录了悬挂液滴的微爆过程,结果表明,尽管乳化油珠的蒸发常数较小,但微爆的发生仍能使油珠生存期大大缩短。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最后,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掺水量、环境压力和温度、油气间相对速度等对微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飞机燃油系统油量计算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飞机油箱满载状态下的油液实体为研究对象,将油液实体模型沿着高度方向进行“剖分”,找到实体模型每一剖分面上的面积中心点。提出了利用每一剖分面上的面积中心点来自动寻找和优化油量传感器的最佳敷设位置的方法,并给出了传感器浸液长度与剩余油液体积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并实现了飞行姿态导致的油量读数误差的分析方法。文中方法已形成了一个自动的分析软件模块并无缝集成于商用UG/II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为飞机油量传感器的设计和敷设提供依据。文中包含某型号教练机的油量计算与姿态误差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4.
模型燃烧室油雾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PIV)测量斜切径向旋流器模型燃烧室内油雾特性,试验研究不同进气温度、流量和油气比对燃烧室内油珠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燃烧室内不同区域的油珠数密度明显不同,但油珠粒径分布基本相同;进气温度升高和油气比增大,使得燃烧室中油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auter mean diameter,SMD)减小,燃油雾化得到改善;而进气流量的变化对燃烧室中油雾的SMD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面向签派的飞行燃油消耗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班的燃油加载量决定了航空公司运行成本。本文提出了基于飞机性能的燃油消耗估计模型及其动态修正方法。以飞机性能手册参数为依据,根据各飞行阶段的性能特点,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燃油消耗原始模型。利用积累的飞行数据(QAR数据)修正模型,消除因飞机性能衰减对燃油消耗的影响,弥补飞机性能手册中飞行气象条件样本量较少的不足。以某次北京—成都航班飞行计划数据为验证数据源,按照签派流程进行了模型的验证测试,对比本次航班实际燃油消耗量,误差为2.38%,达到现阶段国内外航空公司现有商业软件估计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16.
飞机燃油系统全尺寸地面模拟试验是保证燃油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检验系统及其成品工作性能协调性,及时发现系统设计缺陷和理论计算无法解决的问题,排除系统故障,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工作可靠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手段。现代飞机燃油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加之新技术的采用,不仅给系统的设计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同时也给系统的全尺寸地面模拟试验带了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针对飞机燃油系统的特点,阐述了其试验边界条件的模拟方法和海量数据计算机测控系统的设计策略,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型号飞机燃油系统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简要介绍微重力条件下液体燃料小滴燃烧研究中,所采用的几种塔试验方法及试验设备。给出了单滴静态燃烧,运动小滴的燃烧,小滴列燃烧等的试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9.
吸热型碳氢燃料是为了解决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热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国外航空航天发达国家已开展近50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内也在奋起直追。为了更好地掌握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发展动向,规划研究目标,本文从发展历程、燃料选择、催化剂筛选、热沉测定以及结焦抑制等方面对吸热型碳氢燃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结合国内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成果可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燃料系统设计与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