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种新运行方式脉冲燃烧风洞研制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座喷管口径为600mm、利用氢与富氧空气混合燃烧产生高焓试验气流的脉冲风洞.风洞首次采用了活塞挤压为加热器供应燃料和路德维希管供应富氧空气的工作方式,实现了风洞试验过程中需多少燃料就供多少燃料,消除了采用路德维希管供燃料存在的弊端.自主研制的大通径快速阀取代了膜片,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风洞在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体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是一座采用干燥空气作为试验介质的变密度回流式风洞,设计方案采用了宽工况压缩机及其与风洞一体化设计、半柔壁喷管、低噪声跨声速试验段、指片再入调节片式主流引射缝、高性能换热器和三段调节片加可调中心体式二喉道等新型技术。通过风洞总体性能调试,获取了风洞安全运行边界及总体性能,得到了风洞各关键部段性能参数。调试结果表明,风洞总体和各部段性能均达到预期设计技术要求;压缩机、换热器和各辅助系统设备运行性能良好;实现稳定段总压运行范围15~250kPa,总压控制精度优于0.2%;实现试验段Ma运行范围为0.144~1.640,马赫数控制精度优于0.002;轴向马赫数分布均方根偏差优于设计指标(Ma ≤ 1.0时,σMa < 0.002,1.0 < Ma ≤ 1.6时,σMa < 0.008)的要求;当试验Ma ≥ 0.5时,试验段核心气流脉动压力系数ΔCp < 0.8%。调试结果验证了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我国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基于多波长消光法原理发展的光学探针,测量了跨声速风洞中不同马赫数湿空气流自发凝结形成的水滴尺寸及浓度,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风洞试验中通常采用降低运行总压的方法来扩大风洞雷诺数模拟的下边界。同常压试验相比,在低雷诺数条件下,风洞流场是否存在明显变化,风洞流场品质是否满足指标要求,直接影响风洞试验数据的精准度。为了研究低雷诺数效应对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性能(包括轴流式压缩机性能、总压及马赫数控制精度、流场均匀性)的影响,调试人员在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大量相关试验,本文在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Re对风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Re对压缩机性能、总压控制精度、马赫数控制精度、流场均匀性都有明显影响,当Rec<5×105(c=0.1√A)时,雷诺数效应明显,且Re越小,影响越大。(2)0.6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能够真实、准确反映Re对风洞流场性能和测力试验数据的影响规律,是开展高空低雷诺数飞行器、翼型、发动机等性能研究的理想地面模拟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0.6 m×0.6 m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短轴探管,用于测量试验段核心流马赫数的分布特性.为了研究不同跨声速试验段条件下短轴探管的测值特性,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短轴探管在不同马赫数下对流场的影响.分别在跨声速孔壁试验段和槽壁试验段中开展了短轴探管用于测量试验段核心流马赫数风洞试验研究,并与长轴探管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压控制方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压是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关键流场参数,高总压控制精度能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加快调节速度对缩短马赫数极曲线时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试验工况多、调节手段多等特点,对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力调节系统及多种流场调节手段下的压力耦合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压控制精度和调节阀特性的对应关系,并以此设计出不同工况的阀门组合控制策略,采用分段变参数加模糊PID控制算法实现总压的闭环控制。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每条马赫数极曲线时间的同时,总压控制精度达到0.1%,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满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压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NF-6风洞马赫数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F-6风洞是我国唯一一座增压连续式跨声速翼型风洞,为了提高实验雷诺数,在设计上还具有喷氮降温的功能。笔者介绍了NF-6风洞马赫数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运行方式,对转速控制子系统、压缩机静叶角控制子系统、二喉道栅指控制子系统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脉冲燃烧风洞及其在火箭和超燃发动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近期美国X-43A的飞行试验数据表明脉冲式风洞能够预测飞行性能。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20多年来一直在发展各种脉冲燃烧风洞技术及其在火箭高空羽流、超燃发动机研究中的应用。典型的四喷管火箭底部挡板采用涡轮废气排气方案能大大减少底部热流,这是脉冲式风洞的成功应用成果;在60-80ms脉冲燃烧风洞中首次进行了室温煤油燃料的超燃模型发动机试验,测量了发动机内流道中壁面压力和发动机推力,比较了脉冲式风洞和连续式风洞的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M=5、6试验条件下,煤油自发点火延滞时间约4ms,因而工作时间为60-80ms的脉冲燃烧风洞能够十分经济奏效地进行超燃模型发动机研究。笔者亦介绍了正在研制中的大口径脉冲燃烧风洞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先进涡扇发动机对变雷诺数平面叶栅试验的需求,设计了亚/跨/超声速来流高效变换、雷诺数和马赫数独立调节、压气机和涡轮平面叶栅试验为一体、换热与冷却试验能力兼具的变密度平面叶栅风洞,提出了风洞的总体设计方案。文章详细介绍了风洞引射器、半柔壁喷管及试验舱等部件设计问题,分析了流场调试及典型叶栅试验结果。调试结果表明:采用的部件设计技术实现了变密度平面叶栅风洞的主要功能,试验雷诺数可低至3.1×105 m–1,具备开展低雷诺数平面叶栅试验的能力。风洞流场调试结果满足《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流场品质要求》(GJB 1179A—2012),为研究亚/跨/超声速压气机和涡轮叶栅低雷诺数流动问题提供了重要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型号试验需求,2.4 m×2.4 m跨声速风洞需在不改变现有洞体结构和安装条件下新研制一个截面尺寸为3 m×1.92 m(宽×高)的专用开孔壁试验段。为了降低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以0.24 m×0.20 m跨声速风洞(2.4 m×2.4 m跨声速风洞的引导风洞)为实验平台,采用变截面气动设计方案新设计、加工了一个专用开孔壁试验段实验件,并开展了预先性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专用开孔壁试验段气动设计方案可行,且试验段模型区内流场达到设计指标要求。实验还考察了壁板扩开角、主流引射缝开度、开孔率分布等参数对流场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扩开角0.3°、引射缝开度12 mm、加速区采用递增方式开孔时,专用开孔壁试验段的流场能够满足马赫数均方根偏差σM≤0.01(0.4≤Ma<1.0)、σM≤0.02(1.0≤Ma≤1.2、1.4)设计指标要求,并且在Ma≤1.0时,σM达到了国军标合格指标要求。研究工作为2.4 m×2.4 m跨声速风洞专用开孔壁试验段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该风洞下一阶段调试和流场校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调试参数。  相似文献   

11.
在比较和分析现有的无膜激波管之后,设计了以活塞控制驱动的无膜激波管,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构设计、工程估算等方面的工作,最后进行调试并给出了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提供了一种在大口径激波管中降低2区气流雷诺数的方法。采用该方法雷诺数可由通常的10~6~10~7量级降至工10~5量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后2区流场未受明显扰动。给出了驱动压比 P_41与主激波马赫数 M_S1间关系式并由实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文中探讨了在相对高的驱动压比条件下获得低强度入射激波的变截面驱动方法(A4/A1<1)和等截面激波管中插入多孔板的方法.经实验比较等截面激波管获得的压力波形好,但过低驱动压比时膜片选择困难、实验重复性差.介绍的两种方法可以获得更低强度入射激波,但压力波形稍差,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电视机行输出电路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状态,行输出管容易损坏,而且故障现象千差万别,故障原因五花八门,是电视机最常见的故障之一.本文运用"理实结合"的方法对电视机行输出管损坏的故障机理进行了分析,以解决维修实践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从主动制冷的角度,探索冷端无运动部件的低温制冷机-脉管制冷机高频下达到液氯温区的条件,在前期理论设计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台预冷型的单级高频脉管制冷机,采用低温惯性管和低温气库为调相方式,开展了频率、平均充气压力、预冷温度以及输入功率等对制冷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氦-4为工质,预冷温度为4.54 K,工作压力为0.775 MPa,工作频率为40 Hz时,该制冷机最低无负荷制冷温度达4.23 K.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G-M型单级脉管制冷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直流抑制角度出发,开展了高性能G—M型单级脉管制冷机的研究。在对各种直流抑制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利用双向进气阀流量系数的方向性,采用两个并联排列、指示箭头方向相反的阀门,称之为并联逆向双阀双向进气结构对直流进行抑制,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单阀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的直流问题。在2kW(RW2)和4kW(CP4000)压缩机驱动时分别获得了18.4K和14.7K的最低制冷温度,对应在30K的制冷量为11.5W和29.5W,这些都是目前单级脉管制冷机公开报道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力学所激波管实验室建造的魔洞型单脉冲激波管的结构尺寸,气动特性及测量系统,使用证明这套单脉冲激波管装置是成功的。本文提出了关于魔洞作用机制的一个简单模型:对入射激波而言,魔洞的作用相当于低压室入口处有一膨胀段;对反射激波而言,魔洞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有流动的分叉管。  相似文献   

18.
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脉管制冷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察了不同工作模式下,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回热器填料布置方式对制冷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实验用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采用2kW压缩机RW2驱动时,在小孔模式下,受调相能力的制约,回热器冷端采用铅丸代替不锈钢丝网,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制冷温度,其制冷温度被限制在30K温区附近;而对于双向进气模式,最低制冷温度则从原来的27K降低至18.4K,相应的制冷量和COP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均明显增大,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制冷温度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了单级G-M型脉管制冷机直流抑制实验研究,考察了直流流动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估算了不同制冷温度下制冷机循环的需气量,采用两个并联排列、指示箭头方向相反的阀门,称之为并联逆向双阀双向进气结构对直流进行抑制,成功地解决了传统单阀双向进气结构脉管制冷机存在的直流问题。在2kW(RW2)和4kW(CP4000)压缩机驱动时分别获得了18.4K和14.7K的最低制冷温度,对应在30K的制冷量为11.5W和29.5W。  相似文献   

20.
对四种壁画型流体剪切力测量差压计Stanton管,K型管,穴型管,及微孔表面差压管在湍流边界层条件下进行试验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比较后表明,这四种差压计具有相同的特征,所测量的区差均为流量动量变化所致,其流体剪切力可以表示为τ=C△P ̄n,为避免对标定数据过于繁复的多段拟会,并使差压计能在较大测量范围内保持拟合公式的精度,各类差压管在与固体壁画铅垂方向上的尺度值应尽量低,微孔表面差压管结构复杂,灵敏度低,但它具有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