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据有关报道 ,韩国将于 2 0 0 6年发射首颗军事卫星。韩国现有 3颗商业卫星正在服役 ,而这颗用于军事目的卫星是第四颗 ,名为Koreasat - 5。这颗军用卫星将位于地球上空 380 0 0km的轨道上 ,可以确保军方通信免遭窃听或无线电波干扰 ,同时使韩国具备部署各种卫星导航武器的能力。该卫星将由韩国电信公司与国防部共同出资 ,制造商将通过公平竞争选出。据称洛马公司、阿尔卡特公司和阿斯特里姆公司已递交了标书。最后结果将于明年初公布韩国将于2006年发射首颗军事卫星  相似文献   

2.
天兵 《航天》2010,(9):18-21
当地时间2010年8月14日,美国用宇宙神-5火箭将第一颗“先进极高频”军用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它使美国军用通信卫星迈出了更新换代的第二步,用于取代现役的“军事星”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竞相发展军用航天器。90年代以前,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1990年全世界年发射军用卫星超过百颗。冷战结束后,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到1996和1997两年降到了谷底,年发射10颗左右。未来军用卫星市场将如何发展?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两个因素进入90年代以来,在军用卫星发展进程中有两件事引起航天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军方对小卫星表  相似文献   

4.
冷战时期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出于争霸全球的目的 ,竞相发展军用航天器。 90年代以前 ,军用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1990年全世界年发射军用卫星超过百颗。冷战结束后 ,军用卫星年发射量逐年减少 ,到 1996和 1997两年降到了谷底 ,年发射10颗左右。未来军用卫星市场将如何发展 ?这是航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两个因素进入 90年代以来 ,在军用卫星发展进程中有两件事引起航天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 ,军方对小卫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和热情 ,一些军用卫星计划已经或正在转向小卫星或小卫星星座设计。二是在商业卫星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航天技术的军事用途正在不断增加,本文拟概述这方面的历史,首先综述其发展过程,然后叙述可从美、苏双方的这类计划中得到和排论出的一些详细情况。苏联的军事航天活动往往掩盖在“宇宙”系列卫星的大量发射中(1983年9月的发射已是第1500次),因而难于与许多纯科学卫星区分开。美国发射的军用卫星虽然要少得多,但是它的发射计划也愈来愈复杂化而且前后重叠,因为在已入轨卫星远未达到其寿命极限时,各种新技术又激励人们去部署更加先进的系统了。苏联和美国的航天竞赛始于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的空间军事能力:1992年~2001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过去的10年间,俄罗斯的各种军用卫星的发射率大幅度降低,甚至出现了没有照相侦察卫星在轨的特殊时期。俄罗斯是否由于财政状况,无法维持其军事空间能力呢?还是另有其他原因呢?文章列举了在1992~2001年间,俄罗斯的军用卫星发射情况,分析了其空间计划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美国空军计划到90年代中期部署一组称作军用战略战术中继卫星(MILSTAR)的新型抗干扰通信卫星。第一颗卫星计划在1992年中生产完毕交付发射。 鉴于保密原因,空军官员不愿透露这组卫星的详细发射时间、数量以及费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军用卫星现状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军用卫星,迄今已发射了数百颗。这些卫星在侦察、监视、预警、通信和气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动用了由“大酒瓶”静止轨道卫星、“雪貂”-D极地轨道卫星和“折叠椅”大椭圆轨道卫星等8颗卫星组成的电子侦察卫星系统,由KH-12、“长曲棍球”、“太阳神”-1和其它小卫星等10~12颗卫星组成的成像侦察卫星系统,16颗海洋监视卫星系统以及“国防支援计划”(DSP)等30多颗卫星,为美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资料。 美国发射的军用卫星约占美国发射卫星数量的一半。这些卫星数量多、种类全,从性能上讲主要分为6类,即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通信卫星、测地和绘图卫星及国防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9.
全球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由于空间分辨率高、识别地物能力强、信息准确等因素,受到各国的重视。长期以来,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多用于军事目的。20世纪90年代后,法国发射了民用商业卫星SPOT,实现了巨大的商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1996,(9):29-30
中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总览1970年4月24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自此,中国迈入了世界航天国家的行列。到1996年7月止,中国已发射了37颗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10颗,返回型遥感卫星1...  相似文献   

11.
英国国防部考虑于90年代后期发射两颗新型军用通信卫星并对新的军用卫星系列进行研究。 称之为天网-4D和天网-4E的两颗军用通信卫星将分别于1996年和1997—1998年间发射,总费用为1.5亿英镑。如果发射天网-4卫星出现问题,上述两颗卫星的发射时间将提前。  相似文献   

12.
航天计划中将增加原子频标的使用,以获得精确的时间和稳定的频率。GPS系统所具有的卓越的导航功能主要是由系统中采用的原子频标带来的,新一代的军事通信卫星(Mistar)载有我路复合铷原子频标以满足各种通讯才操作上的需要,第一颗军用通讯卫星,DFS-1使用了事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第二颗军用通讯卫星,1995年发射的DFS-2,是第一颗使用铷原子频标的军用通讯卫星,这以后发射的卫星都作用了铷原子频标。  相似文献   

13.
宗河 《中国航天》2006,(10):7-11,13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迄今,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70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发展形成了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14.
石卫平 《中国航天》2004,(10):20-24
美国军用卫星系统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40多年来,美国军用卫星系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目前以侦察卫星系统、预警卫星系统、军事通信卫星系统和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为主组成的军用卫星系统已经发展成为美军军事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现代局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战支援作用。美军已经认识到21世纪的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夺取制信息权将成为取胜的关键,而空间因其高度优势在夺取制信息权的行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未来战争中能够控制空间或占有空间优势的一方,将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夺取空间优势将成为夺取制信息权的保障。军用卫星系统作为夺取空间优势的重要武器装备,将成为军事作战系统信息链中的重要一环,成为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5.
陈杰 《中国航天》2006,(2):25-26
2005年,全球共进行了55次航天发射活动,发射的有效载荷数量为76个。在55次航天发射中,进行了17次商业发射,将18颗大型商业通信卫星送人地球同步轨道;进行了13次军事发射,有17颗军事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6.
未来小卫星的军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  周以蕴 《卫星应用》1999,7(2):18-26,47
该回顾了军用小卫星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小卫星的军用途径和在通信,成像,情报,环境遥感和空间控制等方面的军事应用,提出了小卫星军事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局(SDIO)开始研制一种价值4亿美元、用于SDI任务的监测实验卫星。这种卫星称作中段空间实验(MSX)卫星,重量为2950公斤,计划于1992年初用装有8台固体助推器的新型大力神2(Titan2)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进入极地轨道。这颗新型监测卫星是德尔它181的后继型。 实施这项计划将使美国具备SDI新的军用空间探测能力,也为发射军事和商业有效载荷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8.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已有20多个国家发射了自己制造的卫星。卫星和航天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球资源开发,同时也导致了太空军事活动和外层空间武器的发展。军用卫星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了空间防御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9,(6):46-46
日本内阁府宇宙开发战略本部4月27日最终确定了一项5年航天政策规划。根据规划.日本可能会在2013年前发射一颗用于探测国外导弹发射的预警卫星.并将把侦察卫星数量从现在的3颗增加到4颗。《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这是日本首次以书面形式规定航天技术可用于国防目的。由于战后和平宪法的原因.为军事目的而运用技术在日本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安慧 《航天》2010,(10):26-28
今年,美军要相继首发4种军用卫星,其中3种已经首发成功。对于这些卫星发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本-尼尔森评论说:“这标志着美军的航天计划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