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巨大的,震后电力中断、通信设备受损往往会造成通信盲区,给通信指挥、通信保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加强震后应急通信保障策略研究成为政府、学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震后环境特点,结合通信业务需求及各类通信方式的特点提出一种分层应急通信保障策略,该策略首先依据灾区受损程度进行分层,分为全域、边缘以及核心层,按照卫星全域覆盖,无人机空基通信边缘覆盖,短波电台+应急通信车补充覆盖的通信保障理念进行通信保障,该策略相对于传统的应急通信保障方式具有快速高效集成,可操作性强,技术相对成熟等优点,对于提升应急通信保障效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巨大的,震后电力中断、通信设备受损往往会造成通信盲区,给通信指挥、通信保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加强震后应急通信保障策略研究成为政府、学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震后环境特点,结合通信业务需求及各类通信方式的特点提出一种分层应急通信保障策略,该策略首先依据灾区受损程度进行分层,分为全域、边缘以及核心层,按照卫星全域覆盖,无人机空基通信边缘覆盖,短波电台+应急通信车补充覆盖的通信保障理念进行通信保障,该策略相对于传统的应急通信保障方式具有快速高效集成,可操作性强,技术相对成熟等优点,对于提升应急通信保障效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机动式空中应急通信监测系统,该系统以机动式系留气球和小型遥控飞艇为空中平台,搭载各种通信、侦察、监测等电子设备,具有快速灵活、机动性强、费用低廉等特点,能够适应复杂环境,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布置到任何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由于卫星通信具有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开通时间短、传输距离远、通信容量较大、网络部署快、组网方式灵活、便于实现多址联接、通信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诸多优点,可以实现图像、话音和数据的实时双向传输,因此卫星通信已成为应急通信的重要通信手段,也是目前最富生命力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通信星座构型设计只针对系统覆盖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案,不能准确反映系统的通信需求,造成资源浪费。根据多包接收的SINR捕获模型,分析宽带通信体制与构型设计及卫星运动时可通信范围等参数间的联系,并在考虑多包接收制约后对星座构型设计进行改进。该设计约束的引入,可使构型方案更好地满足系统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6.
陈牧 《卫星应用》2010,(1):45-48
从应急救援的角度入手,探讨应急通信现状,分析现存的问题,提出深入卫星应用研究,在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广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天地应用层互联、标准体系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构想,构建一个系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应急通信平台,推进中国卫星通信和应急通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应急救灾等行业领域内,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监控工作。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放运行,基于北斗的定位、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和应用。本文针对工作环境差、测试工位分散等长时间、远距离、无人值守情况下的监控工作需求,对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方式的移动信息监控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在航空航海运输、地理地质勘探、危机救灾抢险以及高精度地理信息测绘、高精度相对测量、物联网应用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应用需求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一、萧山机场甚高频(VHF)地空通信系统简介 杭州甚高频(VHF)地空通信系统为管制部门提供地空通信指挥手段。根据雷达管制运行保障的设备配置要求,我们为塔台和进近的几个主要工作频率都配置了一主二备三应急,以确保地空通信的不间断指挥。  相似文献   

9.
深空通信是深空探测任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激光为载波的通信系统具有通信速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和功耗低等特点,已成为深空通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总结了深空光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深空光通信系统的组成以及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就未来技术发展、组网规划、标准化和生态演进、演示验证等方面,给出了我国深空光通信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星上设备间信息交互灵活性,文章对现有小卫星星上CAN总线应用层通信协议进行了改进,新的应用层协议通过合理的地址域设计、地址编排、屏蔽策略设计,使得该协议可以灵活支持总线设备多主通信,同时为了确保卫星系统按照一定的节拍有序运行,建议对总线采取周期调度下的多主通信模式。文章通过构建多主通信场景对该协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有效支持总线节点多主通信、组播、广播等,提升了总线通信的灵活性和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