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介绍了“风云”气象卫星、中星9号直播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北京一号卫星为我国2008年奥运会提供的保障与具体应用情况,体现了卫星应用技术在北京“科技奥运”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一号(HY-1)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卫星,是试验型业务卫星。介绍了海洋一号卫星的任务与目的、卫星总体技术特性和地面应用系统的基本任务、系统组成与功能,并展望了HY-1卫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感器交叉定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小卫星。针对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遥  相似文献   

4.
概要介绍SPOT5号卫星的主要成像遥感器及精确定位技术,分析卫星数据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孙从容 《航天器工程》2003,12(3):144-150
介绍了GPS数据在中国海洋一号卫星遥感图像地理定位中的应用,即利用中国海洋一号卫星下行数据中的GPS数据和轨道拟合技术,得到卫星轨道参数,从而对中国海洋一号卫星十波段水色扫描仪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地理定位。该技术突破了遥感图像地理定位必须利用卫星轨道报的传统手段,为配备有GPS的新一代遥感卫星的用户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定位精度高的地理定位方法。该方法定位精度优于利用轨道报进行地理定位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高分一号”遥感相机填补国内高分辨对地观测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6日12时13分,中国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高分一号"卫星。"高分一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也是我国第1颗设计、考核寿命要求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高分一号"卫星装载2台全色多光谱高分辨率相机和4台宽覆盖多光谱相机,均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  相似文献   

7.
卫星应用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国民经济中,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卫星在通信、遥感、定位与导航三大方面的应用加以论述,着重介绍其现状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贡献,展望21世纪初我国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前景,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现代小卫星和小卫星星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SkySat卫星的系统创新设计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器工程》2015,(5):91-98
介绍了美国天空盒子成像公司的新型微小商业遥感卫星系列——"天空卫星"(SkySat)的性能、产品及系统运行情况。简述了此卫星系列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高清视频数据产品指标、应用定位及设计和研制中的新理念。描述了其天地一体化的系统运行模式,并重点分析了其独特的系统设计思想,以及数字延迟积分成像、谨慎商业现货应用、动态任务规划等技术创新。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在遥感卫星应用模式多样化、卫星系统设计一体化、低成本小卫星星座化等方面对微小卫星研制及应用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9.
崔恩慧  吴佳栋  高剑 《航天》2014,(10):6-9
俗话说,好事多磨。 高分二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比原计划晚来了半年多。然而,作为高分专项工程第二颗光学遥感卫星,高分二号卫星对于我国遥感卫星技术及应用产业发展所具有的重大里程碑意义,使其光芒并未因成功的曲折性衰减分毫。8月19日,高分二号卫星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完美托举下,腾空而起,精确入轨,标志着我国民用遥感卫星领域跨入米级分辨率时代。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一号”小卫星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航天界兴起了发展小卫星的热潮,特别是小卫星星群或星座的发展,将取代部分现代大型应用卫星的功能。文章提出并总结了图像综合品质评价技术指标,对中国的“北京一号”(DMC+4灾难监测星座)小卫星图像进行评价,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几个方面对中国“北京一号”小卫星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微小卫星的现状及其在空间攻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卫星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介绍了现代小卫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并以美国和欧空局为例分析了微小卫星的发展现状,最后详细介绍了微小卫星在空间攻防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多源遥感影像信息融合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遥感影像信息融合是近几年来国际上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解决多源遥感海量数据富集表示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增强多重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为大规模遥感应用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进行多源遥感影像信息融合的研究发展状况,提出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最后,对其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的SiP技术实现方法。首先介绍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结构的组成和采用SiP技术的必要性,然后对综合电子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并对其通用扩展模块进行详细的SiP设计,包括抗辐照器件选型、原型验证、SiP原理图、基板管壳一体化设计、建模仿真、制造加工、实装测试验证等,通过SiP技术实现了一种星载综合电子系统中通用扩展SiP芯片产品,经过实际验证测试,在保证模块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整体模块重量从230 g减轻到48 g,体积由180 mm?130 mm?17 mm减小到46 mm?46 mm?8 mm,很好地满足了星载功能模块小型化、轻量化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4.
微波无源遥感有效载荷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微波无源遥感有效载荷这一卫星有效载荷中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子领域,对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在轨与在研共17个具有代表性的载荷产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了微波无源遥感载荷在气象、海洋、陆地、大气环境及深空微波遥感等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出无源微波遥感有效载荷向定量应用、功能复合、主被动一体、体制混合、太赫兹探测等方向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系统应用水平、反演处理能力、关键部组件性能、研发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后续发展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一体化微波成像探测仪、太赫兹冰云探测仪、L波段土壤湿度微波探测仪、亚毫米波临边探测仪、行星探测仪等载荷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本文介绍了搭载于该卫星的新一代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通过发展紫外高光谱大幅宽高分辨超光谱成像技术,使紫外谱段高光谱大气观测空间分辨率提升一倍,大幅提升气态污染物监测能力,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航天海洋遥感技术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中国就开始十分重视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 ,从 1987年起在FY - 1A卫星上就加上了海洋水色通道 ,发展到 2 0 0 2年发射了专门的海洋水色HY - 1A卫星 ;从地面的海洋反射率光谱仪的测量 ,发展到卫星上的水色、水温扫描仪 ;从简单的假彩色合成处理技术 ,发展到多要素、多功能的海洋要素提取和应用技术。总之 ,中国的海洋遥感技术在国际上已有了发言权和一席之地。但在以海洋卫星为主导的立体海洋监测体系 ,高精度分析与定量比测量 ,多平台监测数据同化和技术集成等方面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比 ,还存在着差距。就以上方面的差距出发 ,文章最后提出了建立稳定运行的海洋卫星体系 ,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提高海洋遥感精度和开发同化技术研究的应用水平 ,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微小卫星热控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微小卫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针对微小卫星高功率密度和低热惯性给热控设计带来的新问题,讨论了微小卫星的热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文章认为,必需尽快研发微机电技术,如何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解决散热问题是微小卫星热控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磁强计的微小卫星姿态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锐  朱振才  张静  朱光沂 《宇航学报》2006,27(4):578-581
针对极轨微小卫星,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强计的改进EKF算法。通过对仅利用磁强计确定卫星姿态时的误差来源进行分析,并且对磁强计量测模型做出了改进,并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在不明显影响精度的情况下,使得计算量得到了显著降低,数学仿真表明算法是收敛的、有效的。该算法具有极大的工程实用意义,对于EKF方法在低成本微小卫星的成功应用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小卫星星载容错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一号低轨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是中国第一颗重量在10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介绍了其星载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由于卫星采用了计算机集中管理方式,为保证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设计中对硬件使用了双计算机热备份冗余设计,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软件和硬件协同容错设计来实现。卫星的星务管理、遥测、遥控、姿态控制、电源管理、通信控制、轨道控制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介绍了这些软件的主要功能和容错设计。创新一号星载计算机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并经过了一年多的飞行测试验证,达到了预定的运行目标,星载计算机圆满完成了各项设计功能,证明了卫星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未来中国卫星遥感器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国外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重点研究和归纳了中国的气象、海洋、农业、灾害、资源、环境等重大发展问题对空间遥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空间遥感器的发展建议,可为中国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