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21(2):113-113
据《科技日报》2012年3月1日消息,《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经过多年来在卫星微型化领域的努力,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团队计划建造一个由3颗各重6kg的纳卫星组成的固定编队,并将于2015年发射升空。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建造体积比电冰箱更小的卫星方面成绩显著,较之美国和欧洲,其建造的设备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该纳卫星计划用于接收来自地球的各种不同频率信号,并计算传输设施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针对遥感微纳卫星对地高速数传需求,开展面向微纳卫星的激光数传技术研究,突破微纳卫星激光通信终端星地快速捕获建链和协同高精度稳定跟踪、天基终端轻小型化、复合光电组件等关键技术。完成微纳卫星的天基激光终端和地面激光终端研制,并开展星地传输试验验证,实现 1 230 km、10/50/100 Mbps 的星地数据传输,验证了相关技术,为后续我国微纳卫星对地遥感应用提供了理想的星地数传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4月10日12时25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4C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将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由3颗卫星组成。遥感卫星31-01组卫星及1颗微纳技术试验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微小卫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各国均在微小卫星领域进行了广泛和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微米/纳米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研究成果,使得微型卫星(100kg以下)和纳型卫星(10kg量级)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与大卫星以及100kg以上的小卫星相比,微纳卫星具有研制周期短、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和功耗低等特点,这对设计和制造的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立方体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论述了立方体星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从2010-2013年已成功发射的立方体星与纳卫星中挑选了10颗典型卫星,研究分析其技术水平、应用价值和特点优势;并重点论述了立方体纳卫星的应用;最后预测了立方体纳卫星的未来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欧洲各国领导人极力主张研制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但从事该系统工作的政府和工业界官员尚未下决心对此作出财务决策。这个系统称为伽利略(Galileo)系统。根据目前的计划,该系统将由21颗位于中高度轨道的卫星和3颗位于同步轨道的卫星组成;另一种方案是去掉同步轨道卫星,而完全由位于中高度轨道的36颗卫星组成。制造和发射这些卫星,以及建造相关的覆盖整个欧洲的地面网络的整个计划将耗资23亿欧元,约合23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由15国组成的欧盟和由14国组成的欧空局已同意各出资4000万欧元,以用于伽利略系统的…  相似文献   

7.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3):105-105
2008年4月28日,在印度斯里赫里戈达航天发射场,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发射升空。10颗卫星包括印度的CARTOSAT-2A遥感卫星和“印度迷你卫星”(IMS-1),另外8颗纳卫星分别由加拿大和德国等高校、研究院建造,按照与印度Antrix公司签署的商业协议执行发射。每颗纳卫星的重量约为3~16kg,共50kg左右。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3,(1):58
印度总理办公室国务部长纳拉亚纳沙米2012年12月12日对议会下院说,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计划在2013年开展10项航天任务,其中8项将在9月份之前进行,另两项将在年底前完成。这10项任务包括3枚"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火箭、1枚"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火箭、2颗通信卫星、1颗对地观测卫星(海洋观测卫星)、1颗气象卫星、1颗导航卫星和1个火星轨道探测器。纳拉亚纳沙米次日还对议会上院说,印度眼下还没有载人登月的  相似文献   

9.
微纳卫星光学有效载荷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微纳卫星已成为航天活动的热点领域之一,向着高性能、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航天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微纳光学载荷要求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等特点,各类新型微纳光学载荷技术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光学遥感微纳卫星的整体技术发展情况,结合低成本商业遥感等应用方向,分析了微纳卫星光学有效载荷的发展趋势和新型微纳卫星载荷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微纳光学载荷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论证了在轨深度数据处理对微纳卫星星座的重要意义。文章为研制成本低、分辨率高和机动性能力强的微纳型遥感卫星提供技术基础,并提出了中国光学遥感微纳卫星的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宏伟 《中国航天》1998,(7):38-39,44
孕育中的海上卫星发射计划王宏伟一、计划的由来早在80年代后期,前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就曾设想建设海上卫星发射场,但到1995年海上卫星发射计划(即海射计划)才被正式提出。这一计划由多国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实施。主要投资者是美国的波音公司,它在该项目中占有4...  相似文献   

11.
空天瞭望     
<正>纳型支架公司要和波音合造商用气闸舱纳型支架公司2月6日宣布打算同波音合建一个商用气闸舱,以满足国际空间站上不断增加的立方星等微小卫星部署需求。根据计划,纳型支架公司将承担气闸舱设计、研制、组装、总装和试验工作,而波音将建造和安装气闸舱的"被动通用停泊机构",作为微小卫星从站内增压环境向外部署的廊道。纳型支架公司首席执行官曼博称,该  相似文献   

12.
微纳卫星低成本和方案快速迭代的特点,对其热控系统提出了简化、通用、快速设计等新要求。文章考察分析微纳卫星在热控系统设计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技术挑战,针对一般性椭圆地球轨道给出空间外热流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微纳卫星的结构和传热特点,提出整星热平衡方程对真近点角的连续积分方法和卫星温度场的多节点集总参数分析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微纳卫星算例进行计算分析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商业软件网格划分建模的分析途径,该方法能对微纳卫星各主要部件的在轨温度变化进行快速建模和计算,可为微纳卫星热控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便捷的初步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 :美国空军已为一项天基雷达监视与瞄准系统制定计划 ,使该系统跨过在轨验证阶段 ,直接进入实用卫星星座的组建。此项计划已获美国五角大楼领导的批准。根据这项新的计划 ,这个用于跟踪地面移动目标的卫星星座的卫星数量将少于 10颗 ,计划从 2 0 0 8年开始发射星座卫星。据称每颗卫星的估算成本大约为 1.6亿美元。美国空军相信 ,过去一年中 ,在有关发射实用星座前不必进行太空试验的技术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五角大楼先前的天基雷达计划研究由 2 4颗侦察卫星组成星座 2 4小时全天候跟踪地面移动目标的可行性。每颗工作卫星的成…  相似文献   

14.
子力 《中国航天》2007,(4):10-13
(1)“阿尔及利亚星”(Al-SAT)1 “阿尔及利亚星”1是一颗微小遥感卫星.2002年11月由俄宇宙号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升空。萨里公司是根据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空间技术中心(CNTS)的一项诀窍与技术转让计划研制该增强型微小卫星的。“阿星”1是CNTS阿尔及利亚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的第一步。该卫星计划由卫星、设在阿尔及利亚阿尔泽的任务控制中心和在萨里公司进行的阿方技术队伍动手培训工作组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外微纳遥感星座发展不断加速,通过高频重访大幅提升了对地观测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由于单颗微纳卫星观测能力受限,难以满足多源同步与融合、高品质、大幅宽等数据应用需求。为此,将星座与星簇相结合,以星座化分布满足高时间分辨率需求,以星座节点上的星簇协同观测获取多源、高品质、宽幅数据,构建基于微纳卫星的分布式协同遥感系统,是兼顾上述遥感应用需求的有效途径。智能分布式协同控制是该系统的核心关键,为此,必须研究解决星座+星簇大规模动态微纳遥感星群控制系统的分布协同自主导航、智能运动规划与控制、智能健康预测与管理、智能组网等关键技术难题。在梳理分析国内外分布式微纳遥感系统的基础上,给出分布式协同微纳遥感星群的概念内涵,分析其特有的四方面难题,梳理总结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以期为后续该方向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2,21(2):127-127
据新华网2012年1月29日报道,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TSB)1月4日宣布成立卫星应用技术与创新中心(Catapult Centre),它将成为英国卫星的通信、广播、定位及观测产品和服务商业化开发的重要支撑。卫星服务产业被认为是英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该领域的全球产业规模到2030年可达4000亿英镑。该中心将依照英国《空间创新战略》和《增长战略》,计划到2030年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达到占世界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6%提高到1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微纳卫星研制需求与日俱增、风险资本大量涌入、新兴卫星运营商日渐成熟,以及低价且可靠的数据服务指日可待等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了微纳卫星发射机会相对受限、空间数据资源价值转化率低,以及微纳卫星不能及时离轨等现实问题,给出了发展主动定制化商业运载、变革卫星运控体制和重视并突破微纳卫星离轨技术的解决途径,可为微纳卫星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立方体纳卫星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介绍了立方体纳卫星的发展概况;对“震动卫星”、Cute系列、“加拿大先进纳太空实验”卫星和Coral卫星平台等典型项目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立方体纳卫星的任务、姿态与轨道控制、电源系统、通信系统、星载综合电子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立方体纳卫星快速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建议:结合在轨服务、深空探测和新技术空间飞行演示试验等应用需求,发展微电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航天应用、微卫星平台技术和标准化辅载荷发射接口技术。  相似文献   

19.
吴忠 《中国航天》1995,(3):28-28
丹麦的首颗卫星简介丹麦的首颗卫星名为奥斯忒(Oersted)。奥斯忒卫星计划是由丹麦的研究机构和与航天有关的工业团体共同发起的。该计划是受到了业余无线电卫星公司、萨里大学和柏林大学等成功地发射和经营10~50公斤小卫星的鼓舞而提出的。该卫星计划于19...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16,(6):122-130
阐述了微纳卫星光学载荷从单一摄像头到应用模式多样的综合系统的发展过程。调研了国外微纳卫星光学载荷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如轻小型化、紧凑化、观测任务多样化和视频成像,主要表现在低成本商业遥感应用,适于新技术演示验证、光学载荷图像产品的网络应用、商用现货(COTS)技术应用、模块化技术体系等方面。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启示:我国微纳卫星光学载荷发展应紧跟国际步伐,瞄准低成本商业遥感方向,建立标准化、模块化微纳卫星光学载荷技术体系;发展颠覆性技术(薄膜衍射成像和液晶可调光谱滤光片用于高光谱成像),积极探索微纳卫星光学载荷研制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