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空间对接机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崇峰  刘志 《上海航天》2016,33(5):1-11
对空间对接机构及其技术进行了综述。将空间对接机构分为载人大型对接机构和非密封小型对接机构两大类,阐述了空间对接机构的物资补给与人员轮换、大型航天器或平台在轨装配、航天器在轨服务,以及探测器飞行过程构型优化等主要用途。将空间对接技术划为早期探索、实用、发展成熟和深入发展4个阶段。归纳了主要空间对接机构的特点。分析了空间对接技术中的总体设计、关键部件研制、对接力学仿真、对接机构试验等难点。回顾了我国空间对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突破的总体技术方案、捕获与缓冲设计、连接设计,以及其它设计要素等关键技术。给出了我国空间对接机构应用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国外载人弱撞击式对接机构、停靠性对接机构和卫星对接机构等新型空间对接机构的研究背景、进展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对接技术发展路线,建议开展弱撞击对接系统、卫星对接机构的研究,并将合作目标对接技术向非合作目标捕获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2.
空间对接机构的技术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空间对接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外几种不同类型的典型空间对接机构的对接过程、结构形式、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特性;对对接初始条件、对接机构与姿控系统的接口关系、对接运动学与动力学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不断深化、不断完善。面对"双轨制"、"待遇差"等的种种社会质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越来越时不待我。廊坊市作为全省第一批机关事业单位全员参保的试点市,经过了不断的发展、调整、完善的历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全面展开。如何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合理的对接、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市及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航天高技术总体发展目标和途径出发,分析了开发我国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技术要求。文中探讨了如何进行交会对接控制的可行性论证,概要描述了交会对接的基本飞行过程和控制系统,最后着重介绍了交会对接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的基本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太空交会对接技术是航天高技术之一,是集多种高技术之大全。本文介绍苏美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及其演变;在轨交会对接的主要任务,对接与分离过程以及交会对接机构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外交会对接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或联合体有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和中国。文章对上述五方的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与评述,包括发展过程与现在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交会敏感器、连接机构、交会对接控制等关键技术。在交会对接领域内,美国与苏/俄基本沿不同的技术途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日本与中国也各有特色与技术优势,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欧洲与日本的潜在实力也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7.
描述星箭对接尺寸系列化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目的,介绍国内外发展状况,提出星箭对接尺寸系列化的基本原则、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对接机构是完成空间在轨对接任务的核心机构,要保证成功完成对接任务,必须清楚掌握其对接过程动力学作用机理与表现。文章针对爪型对接机构的对接过程开展动力学研究,建立了考虑对接过程中的接触、摩擦及碰撞等非线性因素的对接机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接过程的全程动力学仿真模拟,详细分析了对接过程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并从能量角度分析了缓冲器的工作性能,可为爪型对接机构的设计、对接初始条件确定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内外自动对接装配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航天企业产品对接装配技术存在的差距。针对航天产品结构特点的发展,对自动化对接装配技术在其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根据航空已有的自动对接装配系统组成,制定了航天产品自动对接装配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杆-锥对接模式,提出了一种用于智能微纳星站母星与子星的对接、装载、存储与分离的新型锥-杆对接机构方案.母星接收杆能与子星的对接锥实现自主捕获与对接,且能作为子星的入舱导轨和停靠支架,完成装载、存储与分离.给出了新型锥-杆对接机构设计,用参数化方法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基于捕获阶段动力学建模,用Adams解算器对对接与分离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锥-杆对接机构满足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