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姜国华 《航天员》2012,(4):48-49
交会对接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航天技术难点,其过程犹如在浩淼太空“穿针引线”。6月24日12时许,在航天员刘旺的精准操作下,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手控交会对接过程神舟九号实施手控交会对接的过程是航天员开飞船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自主交会对接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吴宏鑫  胡海霞  解永春  王颖 《宇航学报》2003,24(2):132-137,143
自主交会对接是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自主交会对接的研究概况,然后研究了假设目标航天器为刚体,运动在圆轨道或近圆轨道上,追踪航天器与目标航天器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自主交会对接的若干问题,即信息自主获取的测量技术,智能自主的控制技术和保证飞行状态及避免碰撞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实现自主交会对接,智能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太空环境飞行器交会对接设备精测工艺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交会对接设备是实现飞行器交会对接的重要部件。它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交会对接任务的成败。为了研究太空环境下飞行器舱体压差对交会对接设备安装姿态的影响,文章根据太空环境飞行器所受压差情况,设计了地面仿太空环境试验,对某型号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设备及舱体基准进行了姿态测量,分析了由于舱体内外压差的影响而造成的设备姿态变化,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出一种新的地面总装精测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航天高技术总体发展目标和途径出发,分析了开发我国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技术要求。文中探讨了如何进行交会对接控制的可行性论证,概要描述了交会对接的基本飞行过程和控制系统,最后着重介绍了交会对接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的基本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犹如两位舞者。以太空为舞台,以地球为背景,漫漫追逐,深深凝望,渐渐靠近,终于在1时36分,交会对接成功,如约牵手,一幕曼妙的太空华尔兹开始在距地球343千米的轨道上演。11月41日8时整,这两位舞者在经过短暂“分手”后.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交会对接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航天技术难点,我国首次突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就交会对接的技术难点和风险。  相似文献   

6.
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阔交会对接是多种航天高技术的集成.涉及到很多高技术领域。从控制观点来说.交会对接涉及到追踪航天器进行最多具有六个自由度的轨道和姿态控制问题。要想成功实现对接.必须精确测量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相对姿态。尤其是在最后逼近段.位置与姿态测量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对接过程的成败。所以.交会对接测量系统就成为—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于空间交会对接的测量敏感器及测量方法.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周前祥连顺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包括两部分相互衔接的空间操作,即空间交会和空间对接。所谓交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轨道上按预定位置和时间相会,而对接则为两个航天器相会后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从60年代美、苏两国分别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美国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中国航天》1997,(2):30-33
随着航天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要使飞船成为天地间的有效运输工具,以及进行大型航天器的在轨装配和长期轨道运行,就必须解决交会对接技术。美国和前苏联从60年代初开始研究交会对接技术,迄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目前载人航天已成为世界航天的发展热点,不少国家都把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和建立永久性空间站作为本世纪内的发展目标。可以预言,随着载入航天事业的发展,交会对接技术必将向着更高水平、自动和自主的方向前进。一、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中的交会对接美国双子星座号飞…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交会对接是空间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各种复杂和大型航天任务的基础。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传统2天交会模式任务周期长的问题逐渐凸显。文章结合俄罗斯近期进行的近地轨道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分析快速交会技术应用、弃用、重新启用的发展历程和原因,基于俄罗斯传统2天交会对接方案,研究了减少交会任务周期的方法和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周期范围,分析快速交会对接相位特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应急方案,最后分析俄罗斯快速交会模式演化并提出改进措施。文章分析成果可为我国快速交会对接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空间交会对接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是航天领域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工作。随着航天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9,18(2):105-105
据新华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3月6日透露,我国计划在2011年将连续发射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飞船,与2010年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太空对接,天宫一号既是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站。神舟八号为无人飞船,是太空交会对接的追踪飞行器。神舟九号也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并计划再次搭载航天员飞天。  相似文献   

12.
东方星 《航天员》2011,(6):12-19
11月3日凌晨1时36分,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在太空舞台上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携手遨游12天后。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分离,随后上演了两个中国航天器的第二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3.
许斌  陈晓光 《中国航天》2011,(11):18-19
天宫一号飞入太空预定轨道后,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如何与神舟飞船精准地实现交会对接?当航天员乘坐神舟飞船与天育一号实施交会对接时,人们又如何了解他们在太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中外交会对接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或联合体有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和中国。文章对上述五方的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分析、比较与评述,包括发展过程与现在的技术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交会敏感器、连接机构、交会对接控制等关键技术。在交会对接领域内,美国与苏/俄基本沿不同的技术途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欧洲、日本与中国也各有特色与技术优势,中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欧洲与日本的潜在实力也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空间交会对接问世至今,已经有40年历史,在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约300多次。文章首先从技术发展角度分析研究40年来交会对接过去和现在的技术水平、空间活动典型事例;其次讨论在轨服务技术和分析常用7种交会对接敏感器的总体性能,并作相互比较;最后讨论未来交会对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08,17(6):32-32
《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一书于2007年10月出版。该书密切结合载人航天工程,从交会对接基本轨道原理与姿态运动出发,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交会对接过程中轨道动力学模型、交会对接的飞行策略、导引与控制规律、发射窗口等问题,全面完整地给出了工程实用的理论模型和工程仿真算例,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学习和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一本优秀教材和科技参考书。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1,(6):33-34
从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至今,载人航天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它是实现空间装配、回收、补给及维修等高级空间操作的先决条件。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研制的飞行器分别完成了与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绳系系统交会对接这项新技术在空间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空间站利用系绳与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为空间站提供各种供给;利用绳系系统与空间碎片对接,可回收或转移空间碎片,保护空间环境;利用一级或多级的绳系系统组成轨道转移系统,实现向地球同步轨道或火星轨道上转移和运送有效载荷。文章还介绍了绳系交会对接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的一般控制方法和算法以及系统的结构设计。随着各项相关技术的发展,绳系卫星系统交会对接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航讯 《航天》2012,(4):5-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月17日宣布,中国将于今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  相似文献   

20.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概述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双子星座8号飞船与阿金纳火箭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在宇航员参与下的手控空间交会对接。不载人航天器最早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的例子是在1967年10月30日,由前苏联发射的宇宙186号和188号两个航天器实现的。至今,全世界已成功地进行了180多次交会对接,都是在美国和前苏联两个国家进行的,其中前苏联航天器完成了130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