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高速数据收集平台报告信号( DCPR)接收系统在北京气象站系统预交付联试中表现的天线频繁跟踪以及经过接收变频后的90.9MHz中频信号信噪比测试结果较差问题排查过程和有效的解决方案。问题排查过程主要针对DCPR接收系统射频接收机多个关键检测点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和系统链路组成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了四个具有针对性解决方案,主要是:DCPR接收系统射频接收机自带5MHz锁相晶体振荡器、加强手机信号干扰抑制、降低变频前链路增益、增加变频后链路增益以满足系统使用要求。最终将以上解决方案应用到风云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高速数据收集平台报告信号( DCPR)接收系统中,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2.
针对风云二号07星测控实施过程中部分姿章联控参数未能正常执行的系统间时序控制不同步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地面控制系统自适应同步控制方法,分析卫星历史数据得到有效接收时间区间,取所有有效接收时间区间的交集得到最终有效接收时间区间。经验证,方法可有效解决系统间时序不同步的问题,精度高,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在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超外差变频接收技术,并且大多数地面站为固定本振变频。如果在变频技术中引用多路可调变频技术,使变频器本振频率灵活,能够在接收的频段内调谐,即可大大扩展系统接收能力。本文系统介绍多路可调变频技术的工作原理,该技术适用于一站多星和多路载频下行数据信号接收的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尤其是极轨卫星(太阳同步)地面接收系统。  相似文献   

4.
亚洲一流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一种亚洲一流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地面应用系统中的卫星跟踪与接收地面站、图像预处理、图像应用处理和管理控制与支持4个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功能、技术性能和设备组成,介绍了工程建设中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峰 《航天器工程》2008,17(6):44-48
提出了一种针对多遥感器、多数传通道的陆地观测卫星地面接收快视系统设计的新思路,即当星上有效载荷压缩数据与未压缩数据混编下传时,在地面接收站只需从混编基带数据中提取未压缩数据,进行帧同步与去格式处理后实时快视,即可达到既能实时监测数据接收质量,又简化地面接收系统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详细地介绍了Landsat-4/5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测技术性能,并对这类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的功能扩展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7.
《航天》2010,(11):50-51
地面应用系统是月球探测数据传回地球的唯一通道。 我国航天工业的历史已有50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为各种不同的应用卫星建立了地面数据接收站,但这些地面接收设备都是针对人造地球卫星建立的,多是针对1000千米以下的应用卫星,或大约4万千米高度的通信卫星设计的数据接收设备和地面站,天线口径较小。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7日,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以下简称CBERS-04星)发射成功。12月8日10时44分,在第15圈卫星轨道上,CBERS-04星首次打开全色相机并向地面发送遥感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即时接收首轨卫星图像数据,与此同时,在100km外的地面接收站网运行管理系统进行全分辨率快视。这标志CBERS-04星首轨遥感数据接收任务成功,也是在国内首次实现陆地观测首轨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远程实时显示。4分钟后,三亚站开始首次接收数据,并实时传送至北京显示。11时25分,在第16圈轨道卫星首次向地面发送红外相机遥感数据。喀什站首轨数据接收成功,图像在北京实时显示。至此,3站首次接收的2部国产有效载荷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执行与远程实时图像快视试验一次成功。目前,地面数据接收站网正在执行CBERS-04星在轨测试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动态加权算法的多星遥感计划制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了“逐级限制、动态加权”的优化方法来解决多颗遥感卫星数据获取和地面接收计划制定过程中的冲突消解问题,经实践检验证明具有准确性高、计算效率高的特点。并据此开发了实际的应用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典型的军用遥感卫星地面系统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完成数据的接收、处理、管理和分发,是连接数据获取和应用的重要桥梁。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保障能力,体现武器平台的高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是指通过同步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以供特定地面广播组织接收并转播的广播电视节目.根据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1968年通过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规定,卫星广播包括点对点广播、节目分送和卫星直播.其中,点对点广播涉及卫星转播,卫星节目分送涉及到间接卫星转播.这两种是由通讯卫星转发电视信号,由大型地球站接收,再经地面线路送往电视中心,然后向用户播发.卫星直播是指通过卫星将电视广播直接传达至地面电视机,而不需要通过地面电视接收站的电视广播.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本文是研究自适应对消散射干扰方法的一个总结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到对雷达主瓣的散射干扰,和来自地面或干扰体照射的箔条对通讯系统的散射干扰。这些方法也能用于接收天线附近的散射源对接收天线旁瓣或主瓣的散射干扰,也就是说,适用于解决某些自适应弱信号系统中的多路问题(多路问题的应用,原来受到很大限制)。用辅助天线所接收的干扰延迟复制信号作为对消散射干扰的技术,如第二节所述。在应用某些散射对消器时,需要大量的自适应加权。当干扰机干扰大片区域时、或在主瓣内有大  相似文献   

13.
鉴于FPGA设计数字电路的多种优势,针对星上相机输出数据格式和地面采集系统接收数据格式不一致性,改变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了基于FPGA的数据接口电路设计。文章描述了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案、时序仿真,并对电路设计中遇到的关键问题的解决进行了阐述。其中实现方案包括FPGA外围电路硬件设计和FPGA芯片内软件时序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王盛  牛晔 《中国航天》2004,(8):29-32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和处理基础设施,负责接收、处理、存档和分发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为全国服务,同时开展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能接收10颗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处理并分发9颗卫星数据,数据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单脉冲二次雷达是利用单脉冲测角原理,由地面雷达站向空中不间断的发出询问信号,并接收飞机应答机发射的应答信号,经过计算机设定程序对接收来得信号进行处理,并算出其高度、方位、距离等有效信息,利用传输设备送至终端系统显示,配合调度人员对其进行驾控。雷达本身属于复杂的电子设备系统,一般其组成有天馈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地效飞机空气动力特性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华 《上海航天》2000,17(3):14-17
介绍地效飞机带螺旋桨动力模型的风洞试验结果,着重介绍地面效应和螺旋桨转速参数对飞机气动力特性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地面效应非常明显,飞机升力和纵向稳定性都有明显增加。螺旋桨转速增加,使飞机升力增加,阻力减小,从而使升阻比有较大增加,同时使飞机纵向稳定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是实现高轨航天器自主定轨的核心设备。为在地面测试阶段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进行充分高效的验证,亟需设计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地面测试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自动化地面测试系统,主要创新点如下:第一,本系统可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实际在轨状态下接收到的导航星座信号进行仿真;第二,具有模拟包含北斗三号等多导航卫星星座信号的功能;第三,本系统充分考虑自动化、通用化与一体化设计。提出的基于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自动化地面测试系统能够在地面测试阶段对高轨卫星导航接收机进行充分验证,并充分考虑测试实施,从自动化、通用化、一体化方面提升测试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质量问题,解决人工判读带来的误判漏判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针对卫星发射主动段存在遥测盲区问题,开展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方法的研究,突破发射场通信建立、地面测控天线指向控制、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搭建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PID的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进而高质量实现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全时段接收与监测。提出的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任务中得到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完整且有效。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6,(5):19-24
为了验证地球同步轨道合成孔径雷达(GEO SAR)的成像机理,采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北斗导航卫星作为照射源,通过地面接收北斗导航卫星信号和地面反射的回波信号,实现对GEO SAR成像机理的等效性验证。北斗导航卫星具有与GEO SAR卫星相似的轨道,地面接收的信号可以等效成单程传播的GEO SAR回波信号;成像处理采用与GEO SAR相同的合成孔径时间,在合成孔径时间内地面反射的北斗导航卫星信号具有与单程传播的GEO SAR回波信号相似的距离徙动特性和多普勒特性,可实现长合成孔径时间条件下GEO SAR成像机理的验证。通过双基地试验实现了应用北斗导航卫星信号的GEO SAR成像机理的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一、PBN的概念与类型传统的无线电导航是利用机载接收机接收地面导航台信号,通过向台、背台飞行实现飞机逐台导航。其航路与飞行程序设计受地面导航台布局与设备种类限制。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日益加大,沿地面导航台设计的常规航路已经日趋饱和,流量控制导致的飞行延误日益增加。机载设备性能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为提出RNAV概念并得以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RNVA允许飞机在相关导航设施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或在机载自主导航设备能力限度内,或在两者配合下沿所需的航路飞行。该导航方式允许航空器不飞经某些导航设施,这就摆脱了沿常规航路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