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013年1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首次使用刷子将火星上一块岩石表面的尘土清扫干净。火星表面大部分都被红褐色的尘埃覆盖,为了判断哪块岩石值得进一步研究、比较适合钻探,科学家需要把岩石表面的尘土清扫干净,以详细观察岩石的质地和种类。同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3,(6):111-111
<正>据ESA网站10月15日报道,ESA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目前已经在深空中飞行了近10年,科学家已经准备激活星载设备,设定的唤醒时间为北京时间2014年1月20日10点。"罗塞塔"计划主要是针对彗星进行研究,科学家认为彗星上隐藏着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原始信息,可能是地球水资源的最终来源,甚至有研究认为彗星上携带的生命分子在撞击后被激活,高温高压环境也会促使复杂的分子形成,因此对彗星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时间2015年3月6日20点39分,"黎明号"探测器经过近8年、49亿千米的飞行,抵达矮行星谷神星。继2011年探测岩石质灶神星后,"黎明号"将对冰质谷神星进行为期14个月的科学探测,以增进人类对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了解。"黎明号"探测器是第一个环绕主小行星带天体的探测器和第一个在一次任务中先后环绕两个地外天体的探测器,也是第一个矮行星探测器。该任务是NASA第一次采用离子推进作为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9,(11):38-39
NASA的“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探测器及随行的“半人马座”火箭上面级10月9日成功地对月球表面进行了两次撞击。NASA称.科学家们将对探测器上的仪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判断是否有水存在。撞击目标是月球南极一座终年不见阳光的月坑.称为卡比厄斯。  相似文献   

5.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38-38
2012年2月1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成功研制出一款全地形(适合所有地形)的6臂外星探测器"ATHLETE"。这款外星探测器不仅能跑会跳,而且能够适应沙地、岩石、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7月14日,经过九年半的太空穿梭,"新视野号"探测器掠过冥王星,以前所未有的近距离实拍冥王星画面,揭露太阳系中这个未曾被探索过的疆域。报道称,"新视野号"探测器在14日上午7时49分离冥王星(pluto)最近,其飞行时速近5×105km,是迄今速度最快的宇宙飞船。它携带的7台仪器将在飞越冥王星时开足马力工作,拼凑出冥王星及其卫星的完整面貌。在"新视野号"探测器历史性飞掠冥王星的前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科学家已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1,(3):80-80
巴西圣保罗州、里约热内卢州、巴拉那州和巴西利亚联邦区几所著名大学的科学家计划在2015年发射一枚小行星探测器。此外,日本“隼鸟”号探测器于去年6月返回地球,带回了“丝川”小行星的岩石微粒。  相似文献   

8.
江山 《航天》2013,(11):32-32
9月20日,美航宇局宣布,在同地面失去联络6周后,成果丰富的“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报废。美最后一次收到该探测器的信号是在8月8日,随后恢复联络的努力一直没有奏效。问题的具体原因仍不得而知,但操作人员怀疑是计算机时滞问题,导致探测器失去了空间定向能力,从而使通信和发电难以进行。没有了足够的电力,探测器的蓄电池和推进系统可能已在恶劣的深空环境下冻结。该探测器发射于2005年1月,不到6个月后飞抵坦佩尔1彗星,用一个铜制撞击器对彗核进行了撞击,以通过对溅起物质进行观测研究来掌握其成分。主任务结束后,探测器几次改变飞行路线,启动了称为“系外行星观测与大冲撞延长研究”(EPOXl)的一项延长期任务,于2010年11月对哈特利2彗星进行了飞越探测。此后,探测器又利用其高分辨率望远镜对杰拉德和ISON彗星进行了远距离观测。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背软着陆和月球背面成像。"嫦娥四号"探测器上搭载了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的5台载荷,5台载荷均工作正常并圆满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0.
谢雨萱 《航天员》2013,(6):33-34
9月20日,NASA正式对外宣布,被称为“彗星猎手”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已经“死亡”。“深度撞击”号于2005年发射升空,在8年多的太空旅程中,它曾史无前例地飞近并释放撞击器击中一颗彗星,飞近另外两颗彗星近距离拍摄.还观察了6颗恒星,向地球发回约50万幅照片,一生飞行75.8亿千米,成为迄今为止历史上飞得最远的彗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0,(2):112-112
据腾讯网2010年2月9日报道,科学家计划发射体积像灰尘大小的“智能灰尘”探测器,当这些微型探测器降落至拉格朗日点区域,它们将更近地感受到太阳辐射效应。预计“智能灰尘”探测器可以比NASA“高级成分探测器”等大型太阳监控仪器提早13min预警太空风暴。国际上科学家对这种“芯片类型”探测器颇感兴趣,目前佩克研究小组正在进行地面应用和微型电动机械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12.
正NASA4月13日公布了涉及外太阳系两颗"海洋世界"卫星的新发现,而这很可能为今后的相关探测任务带来更充足的理由。该局称,其"卡西尼"土星探测器在此前发现的从土卫二表面上喷出的羽流中探测到了氢气。科学家怀疑被冰壳包裹的土卫二表面下有液态水海洋为羽状喷流提供物质来源。科学家称,这些氢很可能由热液活动产生,有可能成为那里存在的任何生命形式的能量来源。一同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踏上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的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两器一星,即月球软着陆探测器(着陆器)、月面巡视探测器(巡视器)、"鹊桥"中继卫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承担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5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包括巡视器移动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移动/机构控制与驱动组件、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  相似文献   

14.
《航天员》2013,(1):11-12
据NASA网站报道,NASA的“圣杯”(Grail)姊妹探测器分别于2012年12月14日2点28分和2点29分(太平洋标准时间)撞击了月球表面。撞击点被命名为萨莉·赖德(SallyK.Ride),以此纪念美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相似文献   

15.
星际 《航天员》2009,(1):60-63
2008年,无疑是个航天大年,在这一年,印度所进行的探月活动是仅次于中国的神七出舱活动的大事件:2008年10月22日,也就是在中国“嫦娥一号”完成全月图的拍摄后,印度将一颗名为“月船一号”的探测器发射升空,随后在2008年11月14日晚,“月船一号”释放了一颗月球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2013,(1):13-13
据中国日报网报道,NASA在2013年1月7日宣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首次成功使用了机械手臂末端的尘土清扫工具,将火星上一块岩石表面的尘土清扫干净,清扫出一个直径大约为5厘米的区域,为探测器未来的岩石钻探工作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迈耶7月31日称,该局正在把“凤凰”火星探测器的探测任务延长到9月底,并认为迄今为止此次任务“非常成功”。他说,这次探测任务已实现了其最低目标,“圆满成功”指日可待。由于电力尚很充裕,探测器将继续工作,直到9月30日。按原定计划,本次探测的主任务持续时间为3个月,到8月底结束。“凤凰”于5月25日在火星北极附近着陆,随后便开始在火星表面上开挖沟槽,因此露出了一种白色物质。科学家们6月份证实,  相似文献   

18.
左永亮 《航天员》2013,(1):24-26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月球极点上冰层的存在。发现了在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的繁荣时期,采集了包括太阳风粒子(NASA“起源号”探测器)、彗星颗粒(NASA“星尘号”探测器)、小行星岩石(日本“隼乌”号探测器)等珍贵样本,世界航天事业快速地向深空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19.
司空 《航天》2014,(9):33-33
日本计划在2014年底用H-2A火箭发射第2个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该探测器重600千克,主推力器为改进型微波放电式氙离子发动机,设计寿命7年,将于2018年6月到达小行星1999 JU3,2019年开始采样,把所携带的撞击装置(又叫太空炮)释放到小行星表面,此时探测器将移到小行星另一侧,避免脆弱的感应器被四处飞溅的残骸或碎片击中。  相似文献   

20.
<正>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上携带的"菲莱"着陆器2014年11月12日成功地在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表面上实现软着陆,成为在彗星表面上登陆的首个人造探测器。此次着陆使67P彗星成为人造探测器登陆造访的第7个天体。另6个天体分别是金星、月球、火星、土卫六以及爱神星和丝川小行星。欧空局局长多尔丹称,继成为首个进入绕彗星运行轨道的人造探测器之后,"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现在又再次被载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