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引言。国际空间站,这个位于地球轨道上的空间实验室,给人体工程学专家提出了许多设计上的挑战,同时也为航天员们提出了许多非同寻常和艰难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2013年10月上甸,由ESA组织的2013航天员洞穴探险训练完美收官,来自国际空间站合作伙伴国的六位航天员在地下完成了为期六天的洞穴探险活动。这种全新型的太空模拟训练自2011年开始,每年于意大利撒丁岛举办一次。航天员们需要在封闭的洞穴环境中进行科学研究。这种训练方式脱离了地球正常的日夜周期,与国际空间站的环境非常相似,航天员们声称:“这无疑是我们接受过的最好的空间飞行模拟训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航天员舱外活动将成为实现复杂空间操作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规划切实可行与工作效率,需要将航天员在轨维护流程、工具装置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与地面试验验证。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维修流程设计、备件转移、航天员操作空间分析和操作能力分析等多方面内容。以航天员舱外维护空间机械臂为背景,建立空间站运营中航天员在轨维护机械臂的任务规划与验证系统,验证航天员可达性及维修过程可操作性分析,评估航天员在轨维护梦天舱机械臂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开展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沈羡云 《航天员》2013,(5):50-53
2013年8月9日NASA网站发布消息,NASA航天员迈克尔·弗勒(Michael Foale)正式宣布退役,结束了他近30年的航天职业生涯.弗勒曾执行过6次航天飞机任务,并分别在“和平”号空间站及国际空间站长期工作。在飞行任务期间,他执行过4次太空行走任务,太空飞行时间总计375天,成为人类载人航天史上最有飞行经验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在NASA颇受尊敬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5.
天浪 《航天员》2009,(3):62-63
国际空间站上,常驻3名航天员,到今年5月底,常驻航天员也不过6名,在地球上来说,就如同一个普通之家。这个国际“家庭”,本应像以前一样同甘共苦,和谐相处,如美国航天员迈克尔·芬克所说——“在太空中没有政治的空间”。然而,就在最近,俄美两国就共享国际空间站上的卫生问和健身自行车发生了争执。准备要“分家”。且根据最新的规定,俄罗斯航天员还被禁止与美国航天员分享食物……  相似文献   

6.
《航天员》2011,(5):45-46
据NASA官网10月3日发布的消息称,将在11月初开启新一轮航天员招募工作,这批新招募的航天员将会参与到未来的国际空间站任务和深空探测任务中。  相似文献   

7.
太空·音乐     
2010年底,NASA女航天员凯瑟琳·科尔曼(Catherine Coleman)曾携带4支笛子到国际空间站,后来还向地球传回了她在太空演奏的现场画面和音效。科尔曼坦言,因为有笛子的陪伴。她在国际空间站里度过了最美妙的时光。  相似文献   

8.
庞之浩 《航天员》2011,(5):59-62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是由美国牵头的,其投入占国际空间站总成本的70%,所以称得上该工程的“龙头老大”。美国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实验舱、节点舱、气闸舱等各1个,以及7段桁架结构、4对太阳能电池阵,还用航天飞机完成了许多舱段的运输任务和航天员出舱组装空间站部件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李建辉 《航天员》2009,(2):46-47
发射推迟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3月15日19时43分(北京时间5月16日7时45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此次共有7名航天员乘坐“发现”号升空,其中李·阿尔尚博担任“发现”号指令长,托尼·安东内利担任飞行员。包括日本航天员若田光一在内的另外5人担任任务专家。若田光一替换美国航天员桑德拉·马格努斯加入国际空间站考察组,马格努斯与“发现”号其他机组人员一道返回地球。若田光一也由此成为首位空间站长期考察组成员当中的日本航天员。  相似文献   

10.
双语     
Salyut Space Station“礼炮”号空间站前苏联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1971年4月~1983年底,前苏联共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主要任务是在航天员参与下完成天体物理学、航天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考察地球资源,进行长期失重条件下的技术实验。其运行轨道倾角为51.6度,高度为200~400米。  相似文献   

11.
陈曦 《航天员》2013,(2):52-55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位女航天员,而在生物界也诞生了第一位返回地球的“蜘蛛航天员”。这只蜘蛛名叫“纳芙蒂蒂”,是一只红背跳蛛。也叫“约翰逊跳跃者”蜘蛛。它是第一只完成了太空生活后成功返回地球生活的蜘蛛,在国际空间站里共度过了一百天的太空生活。  相似文献   

12.
最高团队     
刘瑞江 《航天员》2009,(3):46-47
第19长期考察组已经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两个多月,作为离地球最高的工作团队,这个乘组的航天员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在国际空间站上,根纳季·帕达尔卡和迈克尔·巴拉特将继续和刚刚到来的第20长期考察组的同事们一起,共同建设太空“家园”。  相似文献   

13.
胡德良 《航天员》2014,(3):50-51
2011年2月,美国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全球首个机器人航天员Robonaut-2,并表演性地与航天员进行了第一次太空中的人机握手,该机器人能在舱内协助航天员开展相关工作,但不具备舱外操作的条件。2013年8月,日本研制的世界首款语音机器人Kirobo抵达国际空间站,并发出空间站机器人航天员的第一声,Kirobo可以与航天员进行简单的交流互动,为长期处于隔离环境下的航天员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354-354
[据美国《大众科学》网站报道]国际空间站"身价"不菲,很多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实验似乎都与地球生活有关。而且,很多科学实验只能在此进行。国际空间站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微重力研究,  相似文献   

15.
士元 《航天员》2014,(1):14-17
美国完成多项任务 2013年,美国载人航天活动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多次进行“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试验;二是第2种商用货运飞船投入使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运输;三是航天员多次出舱维修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6.
外媒评论     
徐玥  孙梦婕 《航天员》2011,(6):31-32
法新社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太空对接试验是中国为2020年建立自主空间站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按照计划,中国的空间站如同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一样,将具备承担航天员执行数月太空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陈曦 《航天员》2013,(1):46-47
莫斯科时间12月19日16时12分,俄罗斯航天员罗曼·罗曼年科(Roman Romanenko)、美国航天员托马斯·马什本(TomMarshburn)和加拿大航天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chriSHadfield),搭乘“联盟”TMA-07M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开始近5个月的太空值守任务。  相似文献   

18.
阳光正好 《航天》2009,(12):40-41
2009年9月30日,加拿大亿万富翁盖·拉利伯特和另外2名航天员乘坐俄罗斯“联盟TMA-16”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并于10月11日脱离国际空间站,成功返回地球。拉利伯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七位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19.
邸乃庸 《航天》2012,(5):54-55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日寸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20.
邸乃庸 《航天》2012,(4):57-59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