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孟新强 《上海航天》1999,16(6):38-41
雷达吸波材料(RAM) 技术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并且在隐身武器,尤其是隐身飞行器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雷达吸波材料吸波的基本原理,然后以隐身导弹薄型弹翼的低雷达散射截面(RCS) 设计为例,探讨了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涂覆方案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最后给出一部分隐身飞行器薄型翼面低RCS设计的样例。  相似文献   

2.
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王海 《上海航天》1999,(1):55-59
分析了雷达吸波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重要地位,较详细地介绍了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微粉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和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最后指出,多频谱隐身材料和智能型隐身材料是雷达吸波材料中两个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卫星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在X波段雷达波下的隐身性为研究背景,针对电池阵高透光率与其对电磁波高吸收率的兼容要求,选择碳纳米管薄膜材料建立人工亚波长吸波结构,通过调整其亚波长结构参数及碳纳米管薄膜材料的费米能级等参数,拓展吸波带宽。同时研究发现,在砷化镓太阳电池表面构建双层十字微结构,相比单层结构,材料的吸收带宽更宽,吸波体在8.2~10.3 GHz频率范围内反射率小于-10 dB,相对带宽达到23%。  相似文献   

4.
为缩减天线带内雷达散射截面,设计出一种频带较宽的超材料吸波体。该吸波体是由两层金属及其中间的有耗介质组成,上层金属是由刻蚀四个不同大小方孔的贴片形成的电谐振器,下层金属不刻蚀,作为整个金属地板。通过优化结构参数,得到了一种极化不敏感、宽入射角的超薄吸波体,吸波率达到97%,厚度只有0.3mm。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渐变开孔,该吸波体吸波带宽大大扩展。相比普通微带天线,加载该吸波体后天线在工作频带内法向RCS减缩可达3~12.6dB,同时天线的增益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雷达隐身技术概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外形设计、吸波材料、对消、干扰和微波传播指示技术五个方面对雷达隐身技术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利用外形设计技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的方法和存在的缺点;吸波材料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研制新机理吸波材料,并介绍了几种新型雷达吸波材料。最后对利用干扰技术、对消技术和微波传播指示技术实现雷达隐身的方法和发展情况进行了阐述。指出要有效地实现目标雷达隐身,需综合运用各种隐身方法。  相似文献   

6.
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纳米吸波材料是解决电磁污染和雷达隐身的关键因素之一,能提高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隐身装备的突防能力.目前正在研究覆盖厘米波、毫米波、红外、可见光等波段的纳米复合吸波材料.介绍了纳米吸波剂的吸波剂机理,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并对纳米薄膜吸波剂、纳米陶瓷吸波剂、纳米铁氧体吸波剂和化学表面修饰纳米碳管吸波剂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各自的有缺点.最后对制备强、宽、轻、薄的纳米复合吸波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自荣 《上海航天》2001,18(4):34-37
从材料的角度分析了激光隐身和雷达隐身各自需要的条件 ,对激光与雷达复合隐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利用激光隐身涂料对雷达波的透明性 ,将其涂覆于具有雷达隐身的目标上 ,可以实现激光与雷达的复合隐身 ,并对激光隐身涂料与雷达吸波涂料的相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斌  张翔  周建江  廖文和 《宇航学报》2011,32(12):2628-2634
实现对雷达的隐身是卫星隐身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有效的隐身外形对卫星雷达隐身性能的贡献可达70%,是实现卫星雷达隐身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可实现雷达隐身的微小卫星外形设计进行探索性研究。首先在假定的卫星外形设计约束条件下,提出一种隐身结构外形设计。然后根据电磁场散射理论,以高频散射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具有该外形的卫星RCS进行理论预估。进一步制作全金属外形、全尺寸卫星模型,在微波暗室利用频域测量方法,对理论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说明了该卫星隐身外形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太赫兹超材料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太赫兹波段高效响应的天然材料较为有限,制约了太赫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超材料是近年来兴起的人工合成电磁材料,可以通过其晶格单元形状、结构以及关键尺寸的设计实现人工电磁材料宏观电磁响应的调节,在太赫兹功能器件研制以及太赫兹波有效调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总结了太赫兹超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遇到的问题,概括了近十年来太赫兹超材料吸波体、调制器、天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太赫兹超材料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FeB纳米颗粒的隐身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雷达隐身材料的电磁参量及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吸波原理。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FeB的超细非晶颗粒 ,并测量和分析了有关电磁参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磁对抗和雷达技术的不断演进,雷达信号由传统的连续波、单脉冲形式逐步向宽带线性调频、捷变频、跳频等复杂波形发展,常用的频率测量方法在测频精度和测频速度等方面很难满足要求。针对宽带相控阵雷达目标回波模拟器瞬时信号带宽高达2 GHz、扫频或随机跳频信号带宽覆盖整个工作频段的特点,创新性地采用瞬时测频引导结合实时宽带数字信道化精测频技术,设计研制了超宽带、高精度的瞬时测频模块和相应软件,并应用于宽带目标回波模拟器的研制之中。通过实测和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测频精度、测频范围和测频的实时性等指标完全满足整体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THz波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其所处的特殊频段使其具有很多优越的特性,具有频带宽、波长短、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在军事应用上,太赫兹探测技术具有较强的庭隐身能力和目标识别能力。但是,由于太赫兹频段在大气中衰减比较严重,除几个特定的大气窗口外,以目前的技术要实现在大气层内的太赫兹超宽带雷达系统是不现实的。太赫兹波在外太空的无损传播特性,使得其在空间攻防对抗方面将有着及其巨大的应用前景。作为太赫兹雷达系统研制的总体设计、指标论证的前提,目标的太赫兹散射特性必须进行预先研究。文章主要介绍国外的典型太赫兹波目标Rcs测量系统组成及其技术特点,以及本单位在太赫兹RCS测量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开展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带阵列天线的带内雷达散射截面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天线表面加载共面紧凑型光子晶体结构(UC‐EBG),通过散射对消,实现天线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参数下UC‐EBG结构同向反射相位带隙随频率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加载U C‐EBG结构后,阵列天线各个阵元的回波损耗基本保持不变,天线的增益有所增加,同时天线带内RCS最大减缩达到18dB。证实了U C‐EBG可以应用于阵列天线的带内隐身。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电磁环境背景下,研究了组网雷达基于粒子滤波算法对隐身目标的跟踪滤波问题,建立了雷达观测方程和隐身目标的多基地雷达截面积模型,分析了基于U PF的组网雷达目标跟踪滤波算法。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利用粒子滤波技术跟踪隐身目标的有效性,并对几种跟踪算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重点讨论了宽带固态发射机的设计.在介绍其理论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并实际制作了一台P波段宽带2kW固态发射机.文章重点介绍了2kW发射机末级功放的电路设计,电源调制电路设计,双节Wilkinson宽带功合器设计,发射机控保电路设计和发射机散热设计.经最终测试,在f0±100MHz频率范围内发射机输出峰值功率均可达到2000W以上,带内增益平坦度小于1dB,中心频点效率达到30%,其他各项指标也获得较好的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地基探测系统受站点布局限制,难以实现全轨道空间的目标探测与跟踪。为对高价值航天器邻域空间目标进行全时探测与跟踪,提出基于伴随微纳卫星的小型化相控阵雷达技术。通过分析不同波段雷达对大范围空间目标搜索与精细跟踪的性能,并综合考虑系统复杂度与功耗等因素,最终选择C波段作为雷达工作频段。详细阐述小型化相控阵雷达的系统设计、目标搜索与跟踪的信号处理方法、测距与测角误差分析等。仿真分析证明,该小型化相控阵雷达能对25 km范围内、40°×40°的三维空间进行目标搜索,实现0.4 m的测距精度与0.03°的测角精度,满足空间目标大范围搜索与跟踪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可提供低时延、广覆盖的泛在接入服务。相控阵天线作为星地传输端到端信息获取的射频前端,具有剖面低、波束成形灵活、多维参数捷变等优点,但也面临降低成本及功耗、增加宽带传输能力、提高宽角扫描性能等方面的挑战。与现有相关综述关注相控阵天线设计流程及制造工艺不同,对相控阵天线在星地融合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首先,阐述相控阵天线的不同架构和特点。其次,总结应对挑战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波束凝视、高精度波束指向、低成本、多波束等。最后,展望在分布式星群组网、高频段演进和通信感知融合等场景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