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推进剂供应系统增压过程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晓伟  孙亮  马键  李平 《火箭推进》2009,35(3):30-33,46
在大型液体火箭推进系统中,推进剂供应系统对贮箱压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增压系统作为可靠性环节的关键系统,工作过程复杂,需要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以改进设计。应用系统仿真技术,对某推进剂供应系统的增压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情况基本吻合。仿真结果表明缓冲阀可以有效地抑制增压过程压力振荡。此外,系统增压时间不能低于17s。  相似文献   

2.
廖少英 《上海航天》2001,18(1):16-21
根据氦气和氮气在可贮存推进剂中的溶解度与发动机泵入口压力关系,以及对美国上面级火箭“阿金纳”增压系统的分析,计算和研究,对我国可贮存推进剂上面级火箭的发动机泵入口压力要求和增压输送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采用氦气增压,我国可贮存推进剂上面级火箭发动机氧化剂泵入口压力要求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较大地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把冲压空气为动力的涡轮泵供应系统从亚燃冲压发动机拓展应用至超燃冲压发动机,基于煤油燃料的双燃烧室冲压发动机(DCR)提出了一种冲压空气涡轮泵供应系统方案。供应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对涡轮泵选型、系统的调控策略及取气/排气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同时,建立了供应系统的静态模型,通过系统压力、流量及功率平衡组成非线性方程组,使用牛顿迭代法对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冲压空气涡轮泵供应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静态特性。最后,分析了飞行Ma范围在3.5~5.5下涡轮泵的性能和调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涡轮所需的空气流量约占DCR发动机捕获空气总流量的3%,取气方案对发动机气动性能影响不大;离心泵的特性参数相对稳定,可以一直处于高效率工况下工作,但系统对增压后的燃料利用不足,造成涡轮功率利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飞行器在负过载情况下启动的新型增压输送系统,该系统采用气液隔离方式,比国外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增压输送系统结构质量轻、体积小,有利于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分析了该系统的特点,给出了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新型增压输送系统经过冷流试验和热试车的考核,结果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大型双组元推进系统进行增压改进,使其新系统完全不同于目前的压力调节系统。从推力室设计、性能及系统结构三方面考虑,新方案的工作条件均有重大的技术改进,通过推力室热试对系统水平进行了测试,并对推进系统的排放方案的寿命期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在液体火箭推进系统中,贮箱增压系统为推进剂正常供应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温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影响参数,其高低变化直接决定着增压系统能否满足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设计条件。本文以某贮箱增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温度对增压系统的压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主要分析从室温至-50℃低温环境的系统压力参数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系统在相同工况下压力特性明显增大;-35℃是该系统不采取任何措施情况下能正常工作的最低环境温度;针对-35℃以下低温环境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系统使用温度范围显著扩大,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试验结论可为同类增压系统设计及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低温推进剂集成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推进剂集成管理技术(IVF)是实现上面级等航天器长期在轨的新技术思路。通过将液氢液氧长期在轨产生的蒸汽与内燃机技术结合,实现贮箱增压、排气、姿控、沉底、发电功能一体化,减小航天器系统质量,增强任务灵活性。回顾了IVF模块设计的发展过程,探讨了IVF的技术优势,与燃料电池技术、蒸发量控制技术对比分析了IVF技术的使用范围及不足,提出了研究气氢气氧内燃机技术、IVF模块方案设计、系统仿真等关键技术的建议,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超临界氦增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超临界氦增压系统的基本原理,并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舱首次应用的超临界氦增压系统方案,以及研制超临界氦增压系统中主要的技术关键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基础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论述氦气的传热、节流、扩散、多变膨胀等的传输特性,以及氦气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获得了大量的氯气使用性能资料和经验,为某型号三级首发采用全程氦气增压提供了依据.介绍系统研制与应用中,以空气代替氦气进行调试、然后用氦气校验的方法,并以空气或氮气代替氦气进行系统气密性检查,仅发射前用氦气充填增压气瓶和自动增压贮箱到额定压力,使型号研制大大地节省氦气用量和费用,为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应用轻型增压系统提供了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对双组元系统的增压方案作了评价,着重论证了简易增压系统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对具有推进器特性和各种增压/输送系统变量,包括增压气体溶解度的计算机模型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方案都能满意地达到推进剂剩余量很低的要求,推进器试验数据表明,下吹式增压操作的各项要求都能得到满足.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较大的推进剂负载,使用箱体再增压的比较简单的双组元下吹系统,可以替代较复杂和昂贵的调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复杂稳态全速度统一流场的方法,即先采用PISO算法计算一假想的非稳态流场用以获得一时间点上的流场参数分布,然后将这一时间点上的流场参数作为初场,用SIMPLE算法进行稳态流场的计算,进而得到较满意的收敛结果。用这种方法计算了某燃气源控制气流在假定固体壁面为绝热边界的条件下的三维热流流场,得到了流场的各参量分布情况,并与冷流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范围看,有三种基本的方法被用于确定天然气价格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和以成本和市场混合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不同的定价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这些定价方法在西气东输项目中得到不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范围看,有三种基本的方法被用于确定天然气价格: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和以成本和市场混合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不同的定价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这些定价方法在西气东输项目中得到不同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Fermentations performed under microgravity conditions may be used in future long duration space missions for recycling expendable life support materials. These fermentations will differ from similar fermentations performed at one gravity in the manner in which gas transfer in the fermentor is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15.
王新建 《火箭推进》2004,30(5):22-26
为了模拟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对冷气模拟推力室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计算、试验研究等方法,给出了合适的设计参数,使冷气模拟推力室的工作过程及主要性能参数完全可以模拟真实推力室。  相似文献   

16.
在石化厂内,伴随着生产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类的危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SO_2、H_2S和NO_2等有毒气体,对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在石油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设置安全报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某石化公司的监控技术及应用,以期为石化厂以及石化装置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气针式穴盘播种机播种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播种装置的振动系统及吸种过程进行了分析与仿真。为提高播种精度和工作效率,振动机构中采用激振器使种子保持规律运动状态;设计一种多排气针式摆动排种机构,由连杆组合机构实现排种气针摆动,并实现不同穴距的种子播种。  相似文献   

18.
魏青  薛国宇 《上海航天》2003,20(5):46-49
为满足微小卫星推进系统轻质、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要求,推荐了以氨为推进剂的液化气推进系统,它既保持冷气推进系统结构简单的优点,又克服了冷气推进剂贮苎存体积大的缺点。分析结果表明,以氨为推进剂的液化气推进系统具有多种优点,是微小卫星理想的推进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飞行器进入火星大气时气体辐射加热对防热设计带来不确定性,在简述火星探测和气体辐射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火星进入气体辐射加热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首先,针对火星大气环境描述了气体辐射加热的概念和问题由来。其次,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火星进入气体辐射加热基础模型的数值和试验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热化学非平衡气体动力学、气体辐射特性和辐射传输的计算模型与方法等数值研究;地面测试设备、试验技术和模拟火星大气环境的气体辐射测量与验证等试验研究。再次,综述了流动辐射耦合和后体气体辐射加热等火星进入器设计方面开展的研究。最后,对未来火星进入气体辐射加热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技术,采用1.57μm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DFB LD)作为光源,应用二次谐波检测技术,实现了CO气体的浓度检测,与中红外CO气体检测系统相比,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