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碳纤维湿法缠绕基体配方及成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湿法成型工艺、基体配方的性能和使用期。研究的HTllA、HTllB两种配方浇注体拉伸强度达到100MPa以上。模量为3.9GPa.力学性能优良。配方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使用期大于9h,完全适用于湿法缠绕成型。缠绕的~H50mm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容器特性系数(Py/Ⅳ)均大于34km.纤维强度转化率(K)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2.
树脂传递模塑(Resin Tramsfer Mloding)简称RTM,是通过较低的成型压力将一定配比的树脂基体材料输送到预放增强材料的闭合模中,在闭合模中浸渍增强材料而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的方法。RTM制品性能优劣和成型速度的快慢主要依赖于所用的树脂基体材料和先进的工艺设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玻璃钢压力容器的设计与破坏分析方法.评述了玻璃钢压力容器的成型种类、破坏形式、设计思想、耐压分析、最终破坏强度和破坏设计及损伤分析,最后展望了玻璃钢压力容器力学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热塑性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强材料的杰出代表,已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首选材料之一。概述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常用的成型工艺。采用模具热压成型制备工艺,探索并成功制备了几种高性能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构件,为高性能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构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轻质碳-酚醛防热材料缺陷类型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烧蚀防热材料——纤维增强纳米多孔轻质耐烧蚀材料的缺陷类型及形成机理。通过对材料的成型工艺、力热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形貌状态的研究,确定了材料成型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缺陷类型及其对产品力热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材料的检测方法及合格判据。所得结果可为其他大尺寸整体成型的纳米增强防热材料产品提供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最佳加工工艺,采用扫描电镜对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结晶形态和成型后毛坯的内部微观缺陷进行了对比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毛坯表面存在"球状结晶",无缺陷的毛坯内部不会产生"球状结晶";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毛坯内部的气孔、分层缺陷在冷压过程中形成。减少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粉料的团聚,能有效减少成型后毛坯内部气孔缺陷的产生;碳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材料冷压时适当降低压制压力,能有效减少分层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化学系统分部验证了两种低成本的模压喷管,它们可代替目前常用的布带缠绕的碳酚醛喷管。这两种低成本的模压喷管分别采用模压碳纤维填充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树脂传递模压(RTM)碳酚醛两种方法成型。 一、PDMS压缩模压喷管 用6种侯选材料分别制成了6台缩比喷管,并在1.8kg发动机上进行了试验。推进剂是84%固体/16%铝粉的PBAN配方。这6种侯选材料是:(1)MXE C926,它是碳织物增强的PDMS;(2)MXE C216,不连续碳纤维增强的PDMS,碳纤维含量40%(重量);(3)MXES602,氧化硅织物增强的PDMS;(4)HTPB,HTPB(R—45—A5)  相似文献   

8.
就超塑成型的优越性及其发展概况作了综述。以抛物面天线零件为实例,论证了利用Al—Cu—Zr(铝铜锆)合金气压成型的原理和工艺技术。超塑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型性,成型件贴模好,在一定的温度和变形速度的条件下,具有高的延伸率和低的流动应力,成型时所需的设备能量低、模具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超塑材料成型零件适用于单件和小批量生产,对航空航天工业零件成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高强度短纤维模压玻璃钢制品的技术要求,模压料的制备、模压成型工艺、制品常见缺陷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某型号导弹进气道弹射分离口盖的制造难点是唇口硅橡胶成型、壳体成型和装配协调。通过优化唇口橡胶产品设计结构 ,采用 GX2 - 5 0硅橡胶胶料并优选硫化工艺参数 ,使成型件合格率达到 10 0 %。设计玻璃钢壳体成型模时考虑零件成型和脱模方便 ,并根据型面要求和分型面选择的特点合理设置了加工基准 ,以便于数控加工成型。通过设计专用夹具 ,采用工艺补偿方法 ,使口盖最终装配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实际生产应用出发,对新的蜡模自动成型专用材料(3F)进行了SLS烧结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了温度控制和激光功率对烧结工件成型质量的影响。最后,获得了3F材料常用的0.15mm片层厚度的表面温度和加工激光功率。  相似文献   

12.
RTM工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M又称树脂传递模塑或树脂压铸成型,是指由低粘度树脂在闭合模具中流动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成型的一种工艺技术,RTM成型工艺及其工艺理论研究在90年代达到了高潮,预计将成为21世纪初FRP领域的主导工艺之一。文中重点介绍RTM工艺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某型发射箱箱体为例,对比分析了选取金属材料和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两类不同材料时箱体的工艺成型过程及其特点,并对选取不同类型材料时箱体刚强度计算结果及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选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发射箱箱体,在满足刚强度使用要求的同时,不但工艺成型过程更灵活,操作性更强,还可以降低大批量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航天资讯     
正Cevotec公司将纤维贴片铺放技术应用于夹层结构复合材料世界网2018年8月6日报道,德国Cevotec公司将纤维贴片铺放(Fiber Patch Placement,简称FPP)技术扩展到了夹层结构上。FPP是一种自动预成型和铺层技术,可生产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设备和运动设备的复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部件。FPP将增强材料切割成定制补丁,并自动铺放在工具上,得到形状复杂的3D铺  相似文献   

15.
环模设备研制用玻璃钢的放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环模设备研制中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真空容器的发展需求,为满足设计要求,对玻璃钢复合材料的放气性能进行研究。文中阐述了材料的放气机理和不同测试方法,以及对材料样品的放气性能的测试过程,并获得了重要数据。这项研究工作为真空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非金属材料环模设备研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3种用于制备喷管用C/C出口锥材料的炭纤维增强预制体,即炭布铺层骨架(P型预制体)、炭布叠层原位针刺骨架(N型预制体)、炭纤维整体编织骨架(B型预制体),并对比研究了预制体结构对C/C出口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密度水平的C/C出口锥,用P型预制体制备的C/C材料的层剪强度最低,N型预制体制备的材料的层剪强度最高,B型预制体制备的材料的层剪强度居中。3种预制体制备的C/C材料的高温弯曲性能差别不大,N型预制体结构更适合于C/C出口锥材料的制备成型。  相似文献   

17.
RTM工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M又称树脂传递模塑或树脂压铸成型,是指由低粘度树脂在闭合模具中流动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成型的一种工艺技术,RTM成型工艺及其工艺理论研究在90年代达到了高潮,预计将成为21世纪初FRP领域的主导工艺之一。文中重点介绍RTM工艺技术及其领域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脲醛树脂为基体,麻屑作为增强材料,并采用氯化铵为固化体系,经模具压制而形成新型复合材料──热固性增强材料。其易于成型,易于加工;机械性能与绝缘性能均好,而且成本低廉适用于做优质红松制品卡弹板等替代物。  相似文献   

19.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适应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材料。复合材料的显著特性是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及材料制造与构件制造的统一性。金属基复合材料是按其组分、形态可分为纤维增强、粒子增强、弥散强化、包层金属板等。其成型工艺包括液态法及固态法。中间产品预复合丝的制造方法有电镀法、化学镀、化学气相沉积与振动强化浸渗法等。预复合带的制造有胶接无纬带、喷溅带、离子喷溅带、双箔无纬带等工艺。非连续纤维增强金属的成型包括挤压铸造、机械搅拌一半固态铸造和粉末冶金等。定向凝固共晶复合材料又称自生长材料,通过控制冷凝方向可使共晶或接近共晶的合金中生长出沿冷凝方向整齐排列的纤维或片层.综上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已成为航天工艺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邓杰  成敏苏 《宇航学报》2010,31(2):556-561
针对大尺寸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制备要求,研制了一种具 有良好粘度-温度及粘度-时间特性的炭纤维复合材料湿法缠绕成型树脂配方A。采用差示 扫描量热法(DS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技术对树脂基体的固化反应进行了系 统地研究,并测试了配方的粘度、力学性能及容器爆破强度。结果表明,该树脂配方A的反应 表观活化能为41.71 kJ/moL,室温下粘度低(≤0.5390 Pa·s),适用期较长 (>48 h ) ,不仅完全满足大尺寸CFRP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湿法缠绕成型工艺要求,而且其树脂基体 及其炭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炭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粘接良好,缠绕的
Φ150 mm容器的PV/W均大于48 km,纤维强度转化率达到8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