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继峰  郑红星  贾涛  颜鹏 《宇航学报》2020,41(6):686-696
针对异构无人系统的规模、异构性强弱,对异构无人系统进行了分类,引入了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班组的概念以及应用设想,并通过城市环境中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问题为牵引,提出了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之上,从异构无人系统协同控制架构、协同任务规划、智能交互、目标感知、环境感知等主要方面对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异构无人系统协同作战目前的研究进展与挑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本型实时遥测数据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工作原理、应用系统构成及其主要特点。系统采用了总线制、模块化设计思想,实现了系统小型化、可裁剪、可扩展;采用了数据流体系结构支持多数据流采集解调、多处理并行数据处理,以及多执行部件并行实时数据输出。系统构成灵活,从单数据流单机箱系统,到基于网络连接的多数据流分布式实时遥测数据处理系统,可构成性能从低到高的系列化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3.
空间站大型伸展机构的运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空间站大型伸展机构的运动特点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出发,着重分析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判据。这一问题又可分为五个方面:姿态-伸展-振动耦合系统的分析方法,复杂大系统的分解集结方法,时滞系统和滞后系统的稳定性问题,Stick-Ship运动对系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非线性非定常系数稳定性的一般解。其中还对接触、摩擦、碰撞问题,变拓扑系统,非光滑动力学系统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分析了Lyapunov指数方法在这些特殊系统中的适应性。本文对空间站大型伸展机构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在处理这类复杂大系统时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为其设计和研制工作提出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面向下一代运载火箭分布式模块化电子系统(DIMA)的集成技术及系统架构。针对下一代运载火箭复杂电子系统的特点,按照系统集成的路线,对系统设计目标、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系统抽象机制、系统综合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根据电气系统功能获得系统需求,采用功能抽象和层次抽象定义系统抽象模型,提取出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子功能模块,并对模块的属性、交换关系、时序约束关系等进行定义;然后采用可视化表征方法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利用系统综合技术实现了从系统功能到硬件资源的映射,从而给出了集成控制单元和模块的种类;随后采用分时分区的设计理念对系统节点分区划分方案及容错架构进行了定义,并对分区操作系统的调度模型和交换式的数据交互网络进行了论述,最终给出了系统软硬件架构。  相似文献   

5.
李鸿范 《空载雷达》2007,(1):35-41,34
ACARS是一个地空实时、超视距、双向数据链通信系统,是一个可以对飞机状态、位置、运动趋势、甚至对其他机载LRU进行全程监视的系统。ACARS由机栽设备、地面地空数据链网络和航空公司应用系统组成。本文重点简介了机载设备系统,并以Y8为例,设想了ACARS机载设备系统的配装,给出了方框图。  相似文献   

6.
雷震  唐云龙 《火箭推进》2008,34(5):54-58
在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中,需要根据测量精度、被测参数的类型、采样速率等技术指标进行数据采集系统的选型、配套,完成对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推力、真空压力等众多参数的测量。主要介绍了利用VXI数据采集系统完成各参数的测量任务.包括系统的建立,解决系统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介绍了VXI数据采集系统在发动机故障诊断紧急关机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星载自跟踪系统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易产生和差信号的校相残差,从而影响系统跟踪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跟踪无法收敛,因此,研究其对自跟踪系统的影响规律,具有实际工程指导意义。由于实际系统具有惯性延时、非线性等特点,无法使用纯数学方法分析和差信号校相残差对自跟踪的影响。本文采用了数学分析结合仿真分析的方法,首先使用数学方法分析了校相残差对无惯性延时理想系统的影响,得到了校相残差对跟踪轨迹、收敛速度的影响规律。然后,结合星载自跟踪系统负载跟踪速度较低的特点,建立并简化了自跟踪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实际系统相对于无惯性延时的理想系统,校相残差的影响更显著,但跟踪轨迹、变化规律相同;同时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论表明,随着校相残差从零逐渐变大,跟踪轨迹由直线收敛、螺旋收敛、圆形环绕变为螺旋发散直至直线发散;校相残差对自跟踪系统的影响大小主要由控制系统惯性延时和开环增益决定,惯性延时、开环增益越大收敛速度越慢直至发散。  相似文献   

8.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高速发展,卫星图像在众多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给出了一个卫星图像采集任务调度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其功能,讨论了该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卫星资源描述、卫星图像采集任务描述、调度引擎、卫星时间窗口的仿真计算、调度结果的可视化展现等关键技术,归纳了系统的特点,并总结了今后系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氙气供给系统组成与分类基础上,将传统氙气供给系统和先进氙气供给系统按照机械减压型、开关控制型和比例控制型三种类型进行梳理,提炼了氙气供给系统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如建模与仿真技术、流体控制部件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氙气供给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国内外氙气供给技术的差距进行分析,给出了我国电推进氙气供给系统的发展建议。首次全面、系统地对面向空间电推力器的氙气供给系统进行综述、总结和展望,对于氙气供给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90年代国内超短波水情数据通信系统组网中的几个问题,包括水文站网论证、系统功能、系统各部分工作原理及组成;并对当今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见解。文中所述系统是国内的典型实例,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六轴联动缠绕机数控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立伟  路华  富宏亚  王永章 《宇航学报》2003,24(3):295-298,326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能而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数控系统作为其成型工艺装备的重要部分,如果采用标准数控系统,会使它的扩充和修改极为有限,并难以将自己的专用技术、工艺经验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去,且成本较高。针对这些情况,文中提出以IPc和多轴运动控制器为基础构成开放式的六轴缠绕机数控系统,阐述了该数控系统的硬件构成,并重点介绍了系统应用软件的结构、系统软件的模块化设计以及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用户化开发。该数控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刻分析了数控车床的对刀原理和对刀涉及的基本概念,从工件坐标系建立与对刀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说明吩刀的实质,以及常用刀具的对刀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深刻分析了数控车床的对刀原理和对刀涉及的基本概念, 从工件坐标系建立与对刀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说明对刀的实质,以及常用刀具的对刀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在学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各项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训练体系,从而提升数控技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电报头接口改造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通过CAXA软件实现线切割数控系统与计算机的通信,充分发挥CAXA绘图式自动编程软件的优点,实现旧设备的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电报头接口改造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通过CAXA软件实现线切割数控系统与计算机的通信,充分发挥CAXA绘图式自动编程软件的优点,实现旧设备的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7.
王永青  卢杰持  佟宇 《宇航学报》2003,24(3):322-326
将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冷却通道设计为斜航线(等倾角螺旋线)槽形,可以大幅度改善燃烧室的冷却性能。斜航线冷却槽的槽宽尺寸较小而槽深尺寸较大,所以无法使用棒铣刀铣削、电化学等加工方式。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五轴控制、四轴联动的数控片铣刀铣削加工方法。由于燃烧室外表面的母线轮廓复杂,手工编制数控加工程序难度大。为了解决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问题,研究了斜航线的数学模型,开发了自动编程软件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生成多种母线轮廓回转体外表面上的斜航线数控加工程序。燃烧室收敛—扩张段的母线斜率变化大,加工难度大,是斜航线冷却通道加工的最典型工件。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际切削实验,研究了针对该类型工件的片铣刀直径选择、铣削方式和方向、刀具调整和起刀点的设置等多项实际的加工方案。采用上述的一系列技术,已经成功地加工了数十个合格工件。经过两年多的实际生产过程应用,验证了所开发的斜航线冷却通道加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些加工技术的研制成功,对其他相似类型零件的加工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职高专数控专业实训与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控专业人才是国家级紧缺人才,为了能更好、更快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训建设,本文就实训环节的安排、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光学非球面超精密磨削技术和表面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通过对MSG-325金刚石超精密车床的技术改造,可以对各种光学表面进行超精密磨削加工,尤其适合于光学非球面的超精密加工,在较短时间直接达到光学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采用改造的磨削系统,加工出左端为抛物面,右端为双曲面的微晶玻璃内非球面,加工表面粗糙度Ra3nm。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中保证零件的尺寸和公差要求的方法。一种方法是用公差的中间值作为终点坐标的尺寸编程;另一种方法是用公称尺寸编程,用公差的中间值作与公称尺寸的差值作为刀补值,通过刀具补偿保证尺寸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