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眼看宇宙     
马静 《航天》2014,(11):62-63
“赛丁泉”彗星 “赛丁泉”彗星是2013年初发现的一颗彗星,编号C/2013A1,目前正在向地球轨道内侧运行。它在2014年10月20日5点穿过火星轨道,最近距离约为132000千米。由于距离极近,可能导致与火星近距离接触甚至撞击。为了避免来自彗星的尘埃粒子对火星轨道上的太空飞船的伤害,在彗星近距离通过火星时,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1999,(5):25-25
考虑到难度较大和保证成功所需付出的费用太高,美国航宇局深空4彗星着陆探测器的样品回送任务已被取消。按计划,该探测器将在2003年发射,2006年与坦普尔1彗星交会,在绕彗核运行的过程中从近距离研究这颗彗星,然后放出一颗小探测器在彗星表面上着陆,以开展...  相似文献   

3.
谢雨萱 《航天员》2013,(6):33-34
9月20日,NASA正式对外宣布,被称为“彗星猎手”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已经“死亡”。“深度撞击”号于2005年发射升空,在8年多的太空旅程中,它曾史无前例地飞近并释放撞击器击中一颗彗星,飞近另外两颗彗星近距离拍摄.还观察了6颗恒星,向地球发回约50万幅照片,一生飞行75.8亿千米,成为迄今为止历史上飞得最远的彗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4.
张叶  李琳 《航天员》2014,(5):24-28
众所周知,彗星,是太阳系里最古老、最原始的天体,它的物质构成与太阳系形成前的星云类似,也因此彗星一直被看作是太阳系的活化石,更是能够帮助人类开启太阳系和地球生命研究的一把钥匙。所以,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就从未停止对彗星的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5.
伊莉莎 《航天员》2014,(5):38-41
“经过十年五个月又四天,绕太阳五圈、航行64亿千米的长途旅行,我们终于非常高兴地宣布‘我们到了’。”欧空局(ESA)局长让·雅克·多尔丹(Jean Jacques Dordain)在2014年8月6日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已经成功抵达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目标彗星,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时期——准备着陆。”十年磨一剑!罗塞塔终于抵达目标彗星轨道,可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入轨难,着陆更难!  相似文献   

6.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1):73-73
2007年10月29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称,24日霍姆斯彗星突然爆发,成为出现在英仙座的一颗肉眼可见的彗星,目前它的亮度从17星等增加到2.4星等,已经接近北极星的亮度。霍姆斯彗星的大爆发是十分罕见的天象,它在115年前即1892年也曾出现过大爆发,当时的亮度为5星等,但与这次相比,显然逊色许多。  相似文献   

7.
袁越 《中国航天》1999,(11):26-27
欧洲空间局最近公布了罗塞塔彗星探测任务经过修改后的技术细节。罗塞塔探测器将在2012年与一颗名叫沃塔宁的彗星交会,并将把一个着陆装置释放到该彗星的表面上。与此同时,美国航宇局因为预算原因而取消了一项类似的探测任务。彗星是人类可以探测到的最为原始的天体。彗星探测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太阳系的起源。罗塞塔计划是欧空局地平线2000长期空间科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耗资巨大,共需花费10亿欧元(10.2亿美元)。它将利用欧空局以前发射的吉奥托探测器的探测结果。吉奥托探测器在1986年成功地从哈雷彗星近旁飞…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2010,(4):7-8
7月10日.耗资10亿欧元的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司琴星”小行星,随后该探测器前往最终目的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相似文献   

9.
1.欧洲实现人类首个彗星着陆器登陆彗星2014年11月12日,欧洲罗塞塔彗星轨道器成功向"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释放了全球第一个彗星着陆器菲莱。菲莱登陆彗星是一次惊人的壮举,克服了降落距离高、彗核直径和引力小、形状极不规则、空间环境十分复杂等一系列难题,对未来小天体着陆式探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佩 《航天员》2012,(2):54-55
近日,“洛夫乔伊”彗星(Coiner Lovejoy)与太阳“亲密接触”后幸存下来——当这颗约201米宽的冰冷岩石彗星距离太阳表面约14万千米时,突然消失在太阳背面,而后又再次奇迹般地出现在太阳另一侧。这颗彗星存活下来了,而这一壮观景象恰好被国际空间站的指令长丹·伯班克(Dan Burbank)用摄像机巧妙捕获,并及时分享给地面上的人们,因此这一戏剧性的天文事件得到迅速传播,甚至引起天文界高度关注。伯班克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2014,(9):56-56
经过将近10.5年和近64亿公里长途飞行,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8月6日抵达了它要探测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同其实施了交会,从而成为首个绕彗星运行的人造探测器。它将对这颗彗星进行18个月的深入研究。3个月后的11月份,它还将把称为“菲莱”的着陆器投放到该彗星表面上,从而成为首个向彗星表面投放着陆器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2.
徐菁  许彤 《中国航天》2004,(4):31-36
经过两次推迟发射之后,2004年3月2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终于升空了。它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先进的科学探测器之一,任务是对原始宇宙的残骸——彗星进行最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欧洲空间局最近公布了罗塞塔彗星探测任务经过修改后的技术细节。罗塞塔探测器将在2012年与一颗名叫沃塔宁的彗星交会,并将把一个着陆装置释放到该彗星的表面上。与此同时,美国航宇局因为预算原因而取消了一项类似的探测任务。彗星是人类可以探测到的最为原始的天体。彗星探测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太阳  相似文献   

14.
江山 《航天》2013,(11):32-32
9月20日,美航宇局宣布,在同地面失去联络6周后,成果丰富的“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报废。美最后一次收到该探测器的信号是在8月8日,随后恢复联络的努力一直没有奏效。问题的具体原因仍不得而知,但操作人员怀疑是计算机时滞问题,导致探测器失去了空间定向能力,从而使通信和发电难以进行。没有了足够的电力,探测器的蓄电池和推进系统可能已在恶劣的深空环境下冻结。该探测器发射于2005年1月,不到6个月后飞抵坦佩尔1彗星,用一个铜制撞击器对彗核进行了撞击,以通过对溅起物质进行观测研究来掌握其成分。主任务结束后,探测器几次改变飞行路线,启动了称为“系外行星观测与大冲撞延长研究”(EPOXl)的一项延长期任务,于2010年11月对哈特利2彗星进行了飞越探测。此后,探测器又利用其高分辨率望远镜对杰拉德和ISON彗星进行了远距离观测。  相似文献   

15.
杨孝文 《航天员》2014,(5):35-37
2014年8月6日,欧空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历经十年漫长追逐,终于抵达日的地,距离67P彗星大约100千米,相对速度减至每秒1米,成为第一颗与彗星实现点会合并环绕其运行的探测器。按计划,“罗塞塔”还将在11月份释放“菲莱”登陆器着陆彗星表面并进行取样探测,成为历史上首个登陆彗星的人类探测器。那么,“罗塞塔”在构造设备上究竟有何独到之处,能够担此重任呢?  相似文献   

16.
<正>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上携带的"菲莱"着陆器2014年11月12日成功地在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表面上实现软着陆,成为在彗星表面上登陆的首个人造探测器。此次着陆使67P彗星成为人造探测器登陆造访的第7个天体。另6个天体分别是金星、月球、火星、土卫六以及爱神星和丝川小行星。欧空局局长多尔丹称,继成为首个进入绕彗星运行轨道的人造探测器之后,"罗塞塔"彗星探测计划现在又再次被载入  相似文献   

17.
以请求到美国发射彗星火箭以色列已向美国提出申请,要求在美国用彗星运载火箭为美国国防部发射至少一颗卫星。克林顿政府目前正在研究以方的这一请求。美国在政策上禁止用国外运载火箭发射美国政府的有效载荷,因此以方的上述请求要想获准必须得到克林顿总统的特许。美国...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3,(6):111-111
<正>据ESA网站10月15日报道,ESA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目前已经在深空中飞行了近10年,科学家已经准备激活星载设备,设定的唤醒时间为北京时间2014年1月20日10点。"罗塞塔"计划主要是针对彗星进行研究,科学家认为彗星上隐藏着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原始信息,可能是地球水资源的最终来源,甚至有研究认为彗星上携带的生命分子在撞击后被激活,高温高压环境也会促使复杂的分子形成,因此对彗星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张熇 《航天员》2014,(5):42-43
自2004年3月成功发射以来,“罗塞塔”探测器已在宇宙游弋了10年,今年11月12日它将释放“菲莱”号着陆器登陆彗核表面,以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与彗星的“亲密接触”。这也预示着“罗塞塔”在10年漫长的“追星”旅程后,将正式开展其未来的研究工作,揭开欧空局彗星探索史上伟大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国太 《中国航天》2005,(4):33-36
2005年1月12日,举世瞩目的美国航宇局“大冲撞”(又译“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发射升空。这一价值3.3亿美元的探测器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2005年7月4日撞击名叫坦佩尔1的一颗彗星,研究其内部的秘密。项目主要负责人赫恩教授说:“从太阳系形成至今,只有彗星内部物质一直没有变化。在此之前,我们并不了解彗星内部的情况。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冲撞’来收集彗星内部的信息。”这是人类第一项实际触及并探索彗星的空间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