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在S-130不锈钢(铸钢)材料表面获得耐蚀性优良的钝化膜,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S-130不锈钢材料在不同钝化溶液体系中开路电位曲线、极化曲线(Tafel)、电化学阻抗谱(EIS)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不同钝化溶液体系下钝化膜的生长行为及膜层的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S-130不锈钢在柠檬酸体系中钝化膜生长平稳且膜层致密,未出现钝化膜溶解现象;经柠檬酸体系钝化后,在3. 5%标准NaCl溶液试验下,其电荷转移电阻(261. 4Ω),明显大于HNO_3钝化溶液体系(133. 8Ω),腐蚀电流要小于HNO_3钝化溶液体系,在同等环境下腐蚀电流降低了58. 4%,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因此,与传统的HNO_3钝化溶液相比,S-130不锈钢材料在新型环保的柠檬酸钝化溶液中具有更好的钝化效果,经钝化后的S-130不锈钢也显示出了更优良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回火温度及回火保温时间对2Cr13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Cr13钢回火腐蚀区的适用回火温度为540~580℃,同时,回火腐蚀区的出现,不仅取决子回火温度,而且与相应的回火保温时间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存在着一个导致增大腐蚀速度的临界冒火保温时间,若超过此临界点并继续延长回火保温时间则2Cr13钢的耐腐蚀性能又可得到明显的改善。此外还研究了提高试样表面粗糙度和进行钝化处理对2Cr13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提高表面粗糙度及表面钝化处理,在腐蚀初期,可以改善2Cr13钢的耐腐蚀性能。试验证明,2Cr13钢回火不能避免回火腐蚀区现象。  相似文献   

3.
钛及合金电解加工困难,归困于自钝化膜强保护性及其阳极钝化膜的高阻性,形成电解池结构中的阻挡层。钛的钝化理论涉及电子配制说、吸附说、薄膜说。钛基体在热力学上具巨大活性,由于表面自钝化膜构成阻挡层,在电极过程动力学上具有巨大钝性。钛及合金的阳极钝化因电位、极化时间不同,形成不同氧化度且呈现金黄—紫—兰色特征的高阻性钝化膜。钛及合金的点蚀电位很高。在电解加工中加工面呈现点蚀→数量增加→空间扩大→重迭→成形的程序过程,非加工而因杂散电场易出现杂散点蚀,点蚀深度和电解液组成、电压、加工时间密切相关。杂散点蚀可采用适当措施而减缓。  相似文献   

4.
针对轻量化航天装备的可靠性服役对2195铝锂合金提出的高耐蚀性需求,采用环保型硫酸己二酸(50 g/L硫酸和10 g/L己二酸)溶液体系在2195铝锂合金表面制备阳极氧化膜,对所得的膜层通过沸水封闭、铬酸盐封闭、镍盐封闭和铈盐封闭4种封闭工艺进行后处理,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对膜层表面的显微形貌和耐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封闭的阳极氧化膜,4种封闭工艺均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能,其中镍盐封闭后对基体的钝化效果最好,铬酸盐封闭次之,沸水封闭和铈盐封闭对膜层防腐性能提升有限。对电化学阻抗谱的进一步解析表明,4种膜层阻挡层电阻Rb均在105Ω·cm2数量级,膜层耐蚀能力主要来自于被水合及沉淀物充分填充的多孔层内部,相应的电阻Rp2的数值大小依次为镍盐封闭铬酸盐封闭沸水封闭≈铈盐封闭。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制备石墨烯改性溶胶-凝胶膜层,形成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测试,分析涂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不同石墨烯添加量时复合涂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石墨烯添加后能够形成均匀且较为致密的复合涂层,且与单一的溶胶-凝胶涂层相比,复合涂层具有更正的腐蚀电位(-1.18 V)、更低的腐蚀电流密度(2.84μA/cm~2)和更大的线性极化电阻(415.49 kΩ·cm~2),说明石墨烯添加提高了涂层的防腐蚀性能,然而当石墨烯添加量超过0.5%时,石墨烯发生团聚,产生膜层缺陷,降低复合膜层的防腐性能。研究结果为制备溶胶-凝胶复合涂层及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镀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有关镀覆标准 ,提出镀前工艺、机械加工中的铝件点蚀的处理方法 ,分析了锻铝强化相状态对阳极氧化膜质量的影响 ,建议采用镀锌钝化、镀锌体系与代镉镀层和防止氢脆的措施 ,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SiC/Al(L2)和SiC/A1-Ni复合丝在蒸馏水和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腐蚀前后复合丝的抗拉强度,利用气相色谱、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腐蚀气体和腐蚀产物,观察金相和扫描电镜下形貌的变化,发现SiC/A1复合丝在室温蒸馏水中36天、50℃和75℃蒸馏水中各15天浸泡后,其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说明该类复合材料对潮湿环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SiC/A1-Ni复合丝在3.5%NaC1溶液中浸泡后,其抗拉强度随溶液温度升高和时闻延长而逐渐下降;其腐蚀主要是选择性腐蚀,其次是孔蚀和缝隙蚀。  相似文献   

8.
利用静态腐蚀法分别研究了络合剂甘氨酸、氧化剂双氧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铵(ADS)、腐蚀抑制剂吡唑在碱性条件下对铜静态腐蚀速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甘氨酸和双氧水的协同作用会加快Cu的静态腐蚀速率,而高氧化剂浓度会使得Cu表面形成氧化层钝化膜,抑制Cu腐蚀。活性剂ADS对Cu腐蚀有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不如吡唑。通过调节吡唑浓度,可控制Cu静态腐蚀速率的大小,利于抛光液在实际使用中对去除速率进行优化与调配。  相似文献   

9.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 Cr BSi+Ni/Mo S2复合涂层,考察了该复合涂层在真空、原子氧辐照环境下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变化。利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完成了干摩擦条件下2种环境的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 Cr BSi+Ni/Mo S2复合涂层经过原子氧辐照后,有部分元素被氧化及化合物分解的现象,但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材料性能改变以及润滑涂层的破坏。与TC4合金相比,2种环境下该复合涂层均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效果,证明Ni Cr BSi+Ni/Mo S2复合涂层具有一定的抗原子氧辐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材料的抗原子氧腐蚀能力,首先在地面模拟设备上通过激光爆破法产生平动能约为4.5 e V的原子氧束源,然后利用此高能氧束源对苯基硅橡胶热控涂层材料进行暴露实验。材料受高能原子氧轰击而导致的影响,分别通过质量、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原子氧累积通量9.5×10~(19)atoms/cm~2及8.5×10~(20)atoms/cm~2暴露实验后,材料表面微观形貌没有明显腐蚀,质量有少许增加,表面化学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分析认为是形成非挥发性物质SiO_x。实验结果表明,苯基硅橡胶热控涂层材料具有优越的抗原子氧腐蚀能力,推测其机理是形成的SiO_x钝化层作为保护层对其下方的材料进行保护,阻止原子氧对材料进一步腐蚀。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304不锈钢试件在酸性NaCl溶液中进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过程中的电化学噪声和声发射特征,提出了基于K-Means 聚类算法的声发射信号聚类分析,并对各聚类信号进行小波包特征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体系中,304不锈钢很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其腐蚀形态由局部腐蚀逐渐发展成为全面腐蚀;腐蚀过程中表征点蚀、裂纹和气泡破裂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差异十分明显;声发射检测结果与电化学噪声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用氢镍蓄电池钝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减缓蓄电池组爆炸产生的空间碎片,文章对常在航天器上应用的氢镍蓄电池的钝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氢镍蓄电池的爆炸机理,然后针对氢镍蓄电池组提出了安全性设计方法;进行了过充电、过放电等蓄电池爆炸试验;研制了一台氢镍蓄电池钝化装置,进行了蓄电池钝化消能试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复合添加硼酸和磷酸取代传统达克罗涂液中的铬酐以制取低铬达克罗的配方和工艺,降低了该涂层在工艺和应用中对环境的危害。通过实验配方和工艺参数的变化,对低铬达克罗的组织结构及相关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到各方面性能较好的低铬达克罗涂液配方及涂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发蓝、超声波酸洗前处理工艺对大型弹簧零件表面残余氧化皮的去除效果以及这两种前处理工艺对镀锌层的结合力与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发蓝、超声波酸洗等前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零件表面顽固的残余氧化皮,较大幅度地提高镀锌层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力,并提高镀锌层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怀胜 《火箭推进》2004,30(5):46-49
通过工艺试验和系统分析,研究出一套用真空感应铸造炉生产S-08钢铸件的工艺方法,解决S—08钢真空熔模精密铸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问题,使S-08钢铸造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低压壳体、氧主阀下壳体等关键铸件满足高压、高冲击的负荷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常天海 《上海航天》2002,19(6):51-54
对氧化铟锡(ITO)薄膜在光学太阳反射镜(OSR)抗静电放电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Drude理论分析了ITO薄膜的表面方阻等对OSR的太阳光谱吸收比的影响,测试了光学太阳反射镜充电电位,讨论了薄膜接地状况对OSR表面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TO薄膜应用于OSR表面防静电放电时,需合理设计表面方阻和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天器铁路运输过程中传统钢丝绳减振系统多采用定制化设计且难以对低频振动进行有效减振的局限,提出一种可适用于不同航天器的通用模块化复合减振单元,通过空气弹簧压力及流阻调节控制实现减振系统在不同承载条件下的阻尼调节。在单元组件级研制和试验验证基础上,开展全减振系统研制和跑车试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减振单元具备阻尼比在0.18~0.29区间连续调节能力,与传统钢丝绳减振系统相比可明显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响应,有效减振频率下限低至8~15 Hz,可为3000 kg以上的大型航天器的安全运输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阻缝焊方法对航天推进剂贮箱用0.086 mm厚不锈钢网片(022Cr17Ni12Mo2)和1 mm厚不锈钢支板(1Cr18Ni9Ti)进行搭接缝焊工艺试验,通过控制不锈钢支板变形量和网片变形张力,检查焊缝外观质量、密封性和内部质量,解决了接头组合材料厚度比大于10:1和焊缝宽度1~1.2 mm的不锈钢薄板缝焊难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适工艺参数可以避免缝焊过程焊缝成型不良等问题,保证了焊缝密封性;采用专用工装对缝焊过程不锈钢支板变形进行控制和焊后校形处理,可有效控制不锈钢薄板焊接变形;通过缝焊过程网片表面张力的调节,达到了控制网片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A—TIG技术的发展情况、机理进行了阐述,通过课题研究自主研制出了针对ICr18Ni9Ti和S-03两种材料的焊接用活性剂,用所研制出的活性剂进行了厚度为6mm、8mm的1Cr18Ni9Ti平板对接试件及6mm厚度S-03钢材料平板对接试件的自动和手工A-TIG焊接,完全满足QJ1842-95《结构钢、不锈钢熔焊技术条件》Ⅰ级接头要求,表明所研制的活性剂及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