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艾普斯龙火箭情况简介艾普斯龙(Epsilon)火箭是日本2007年开始研发的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取代已退役的M-V固体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4.4m、直径2.6m、质量91t。该型火箭在设计上具有很多独到之处,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以实现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发射的目的。2013年9月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成功发射了首枚艾普斯龙火箭。2016年12月,进行  相似文献   

2.
2013年1月30日,韩国成功发射了韩国航天运载器-1(KSLV-1),又名罗老号运载火箭。继前两次发射失败后,此次发射对韩国尤为重要。发射成功,标志着韩国成为全球第11个具备航天发射能力的国家。罗老号运载火箭因在罗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而得名。该型火箭为两级轻型运载火箭,于2002年开始研制,研发成本约4.71亿美元。火箭总重约140t,总长约33mm,箭体直径2.9m。火箭第一级为液体火箭发动机,采用单台RD151发动机,推力为1 670kN,比冲338s。第二级为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KSR-1发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宇宙开发事业团和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就利用现有的固体火箭技术研制一种小型运载火箭取得共识,他们一致认为这不仅很容易实现,而且将是非常有益的。基于这一认识,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的协助下,开始了J—1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 J—1火箭的基本方案是将H—2火箭的固体助推器与M—3S2火箭的第二级和第三级及有效载荷舱组合起来,构成一枚最大直径1.8m、全长33.1m、不含有效载荷的起飞重量88.5t的火箭。第一级的推力向量控制采用摆动喷管,第二级采用  相似文献   

4.
N-I火箭是日本为开发宇宙而研制的带三个捆绑助推器的三级大型运载火箭,一、二级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三级和助推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火箭全长32.57米,直径2.44米,总重90.38吨,能将130公斤重的卫星送入同步轨道。它的制导系统采用了无线电制导。用它已发射了几颗卫星、见表1。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型Mitsubishi M5卫星运载火箭第一级发动机的初期试验已完成。三级式M5火箭用的M—14固体发动机长13.65m,直径2.5m,由气体发生器控制,采用可动喷管推力向量控制系统,推力为4120kN,进行了历时41s的点火试验。M—24第二级发动机将在今秋首次试验。采用高拉伸钢壳体的M—14飞行结构发动机将在1995年试验。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航天事业是从1951年固体火箭的研究开发开始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从试验到研制、从探空、微重力试验到卫星发射应用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日本还引进国外先进的火箭技术,发展大型固体助推火箭,以实现大型卫星的发射。在消化吸收国外火箭技术的基础上,日本目前正在全力自行研制H-2大型运载火箭,包括其所用的固体助推火箭,准备用这种火箭发射希望号航天飞机。此外,日本在未来固体火箭的大型化、无公害化、降低成本以及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也正在进行研究开发。以下对日本固体火箭技术的发展历程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统计了近10年来欧洲、日本、美国的固体运载火箭发射情况,系统分析了这些火箭使用的固体发动机性能参数,梳理了其发展脉络。这些国家和地区固体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低成本的技术思路、模块化的发展方向、自动化的生产条件、完备的寿命评估体系,能够为我国运载火箭固体动力系统现阶段的使用、改进,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西洋研究公司为“星球大战”(SDI)计划研制出一种非常轻的、整体式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喷管。发动机是用碳石墨纤维和碳基体制造的。该公司的TACMS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样机直径为0.61m,其生产型发动机的直径将为0.66m。为了能在“星球大战”计划中用于空基推进系统,该公司以及其它公司正在研制新型高性能推进剂和轻质、高  相似文献   

9.
法国欧洲空间局为保持他们在发射竞争中的地位,于1987年11月决定研制阿里安5运载火箭.该运载火箭的中心级两侧各有一台固体助推器,每台由直径为3m的3段组成,前段长3m,中心段和后段长各为11m,每台助推器的推进剂质量为230t. 由于此类助推器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需采用专用衬层来保证推进剂与绝热层之间的良好  相似文献   

10.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火箭,芯级直径5m,捆绑4个3.35m直径的助推器,整流罩直径5.2m,全箭总长约53.66m,起飞质量约849t,起飞推力约1078t,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不低于22t。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的主力火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充分继承"长征"五号火箭优秀"基因"的基础上,"长征"五号B火箭身上还有许多首创的航天"黑科技",使它成为"长征"火箭家族中无可替代的"团宠"。  相似文献   

11.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5,(5):44-44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宇宙神5运载火箭3月11日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国际移动卫星”4F1通信卫星。卫星被送入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此次发射使用的是洛马公司的宇宙神5/431型火箭,采用4米直径整流罩、3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单发半人马座上面级。宇宙神5已发射5次,其中3次带固体助推  相似文献   

12.
美国LTV公司和意大利斯尼亚BPD公司于1988年达成的协议,即调研改进型侦察兵-2卫星运载火箭研制的协议,已取得进展,现两公司已决定研制和销售这种运载火箭。该火箭已改名为圣马尔可(San Marco)火箭,首次发射可能在1993年进行。此外,加大功率的新型号计划也已在考虑之中。圣马尔可-1(原名侦察兵-2)火箭将由LTV公司的侦察兵-G1运载火箭的前三级和一台斯尼亚BPD公司的第四级发动机及两台固体捆绑助推器组成。侦察兵-G1是1960年7月以来已发射一百多次的侦察兵火箭的派生型号,而固体助推器是以斯尼亚BPD公司  相似文献   

13.
<正>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是一种新型、高效、灵活、经济的发射模式,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满足各种轨道的有效载荷发射需求。国外海射型"天顶"3SL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种从海上发射的液体运载火箭,于1999年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其海上发射方案为通过把整枚火箭装到海上发射平台上,驶往赤道预定海域点位发射,达到显著提高火箭运载能力的目的。"十二五"期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陆续取得发射成功,某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已连续多次执行发射任务,正式投入各类小卫星的应用发射。该型固体运载火箭继承了我国固体型号和液体火箭的成熟技术,采用模块化、装备化和全域化发射的总体设计思想,综合考虑了陆上、海上的快速发射需求,火箭  相似文献   

14.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所(ISAS)已开始研制一种新的大型运载火箭和一种能将钻探器射人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的价值一亿美元的月球探测航天器。 日本计划利用自行研制的、采用新的固体推进剂的M-5火箭来开展其雄心勃勃的月球和行星探测计划,预计于1996年发射月球钻探器。 M-5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于美国早期的宇宙神火箭,是日本现有的M-3S-2运载火箭(见封二)的3倍。它能将2000公斤重的卫星送入低地轨道,而M-3S-2的运载能力则只有770公斤。  相似文献   

15.
零讯     
日本的空间活动日本政府正继续开展空间开发活动,新批准一项计划:今后十四年内用自制的76枚运载火箭发射80个宇宙飞行器。另外,日本宇航员最早于1983年方可成为美国空间飞机的候选驾驶员。日本运载火箭上面级采用自行设计的固体火箭,使用的液体火箭第一级则以美国雷神为基础,后期的宇宙飞行器将使用日本设计的液氢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预期于1984年前试验。液氢-液氧助推火箭编名H火箭,可将50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低轨道,可把800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虹云"工程首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十一号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型号,使用灵活,可实现多发连续高密度发射。自2015年9月首飞至今,"长征"十一号火箭已连续5次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首次执行1000km以上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7.
目前,意大利 BPD 公司正在内部研究,探讨用阿里安运载火箭的固体助推器(7.5吨和9.5吨两种)和已放弃多年的意大利 ALFA 固体导弹发动机(6吨和12吨)组合成小型运载火箭的可能性。BPD 公司的主要设想是,用 ALFA 发动机作为新火箭的第一级,阿里安的固体助推器作为新火箭的第二级和第三级。这种运载火箭可从意大利的肯尼亚海滨的圣马尔  相似文献   

18.
H-2火箭固体助推器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研制H-2是日本新研制的一种使用液体氢氧推进系统的两级运载火箭,捆绑了两台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器。助推器在火箭的上升飞行阶段用于提供大部分推力,并产生火箭操纵所需的控制力。它主要由四个发动机壳段和一些结构组件(后裙、...  相似文献   

19.
许勃 《中国航天》1993,(12):22-24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运载火箭的尺寸和有效载荷能力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有两个机构目前正在研制大型火箭。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即将发射的H—2火箭将主要用于发射新型应用卫星,而日本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正在研制的M—5火箭将用于发射新型科学卫星。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机构都认为,利用现有的固体火箭技术研究小型运载器不仅很容易实现,而且也将是有益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宇宙航空科学研究所的协助下开始了J—1小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运载火箭获得成功SFU的H2运载火箭在头两次发射中已取得成功,由于研制问题特别是运载火箭的LE7第一级低温发动机,首次发射推迟了两年多。第一次完全是日本本国产的、大型的、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HZ是作为日本空间计划的骨干火箭而设计的,并也由三菱公司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