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航天器推进系统极性测试方法不完善的问题,通过对推进系统极性测试需求的分析,提出了推进系统极性测试确认方法,进而设计了一种双组元推进极性测试系统,并通过地面工艺试验,确定了测试关键参数及采集工装的有效性。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航天器测试任务,充分验证了推进极性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的正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陀螺电机动态性能的测试精度和测试效率,进而控制该性能,开发了一套测试、分析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及信号处理,该系统将测得的转速──时间曲线转化为机械特性曲线,分析该曲线,找到了影响电机机械特性的因素,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测试系统具有测试精度高的特点,可作为将来分析的判据。  相似文献   

3.
讨论雷达计算机实时软件的质量保证、测试及评定.指出要有一个中立权威测试机构和建立一个有效的测试系统,从技术测试上保证软件质量;技术测试应是多维立体型的.以测试为基础,结合文档资料剖析,给出能体现软件质量的评定.  相似文献   

4.
遥测遥控测试系统是通信卫星综合测试的重要测试系统,为通信卫星提供遥测视频有线通道和遥控视频有线通道。传统的测试系统测试设备数量多、体积大。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遥测遥控光端机的高集成度设备系统方案,将传统测试系统中遥测遥控前端测试设备、遥测遥控视频通道设备和遥测遥控光端机的功能集中在高集成度测试设备上实现,降低了信号传输链路的数量,同时减小测试设备的体积以便设备转运和运输。该研究成果已在某通信卫星的综合测试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提升了遥测遥控测试系统中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并减少了测试设备的体积,方便转运。  相似文献   

5.
现代雷达的特点及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测试在现代雷达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新体制雷达的发展和完善,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将具备综合化、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特点。文章详细分析了现代雷达系统对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的要求,分别从MC^3一体化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网络测试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四个方面对新一代雷达测试系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航天器单脉冲差模角跟踪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针对捕获跟踪系统性能与射频通道相位特性的相关性,提出了在无线状态下通过用户目标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轨迹运动进行射频通道相位标定及跟踪性能测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利用信号源模拟用户目标在角跟踪系统天线坐标系下不同位置时天线输出的射频信号,进行有线状态下射频通道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定及测试方法通过地面试验验证了可行性和有效性,可用于航天器单脉冲差模角跟踪系统在地面的通道相位标定、跟踪性能测试和射频通道性能测试,以实现角跟踪系统对用户目标高精度、稳定的跟踪。  相似文献   

7.
卫星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卫星地面站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系统测试项目。系统采用计算机、测试仪器与 GPIB协议 ,实现了卫星通信设备测试工作的自动化 ,并可代替以往人工的测试手段。该系统已在某卫星地面站测试工作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5,(4):124-129
从卫星转发器分系统测试项目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种新型转发器测试系统,首次将变频矢量校准、系统级测试夹具及去嵌入方法运用在卫星转发器测试中,旨在解决传统转发器测试系统测试准备效率和测试效率低下且无法进行相位特性测试等问题。此转发器测试系统在卫星转发器测试中进行了实际验证,实测结果表明:该转发器系统测试效率比传统测试系统平均提高了3倍以上,测试精度也优于传统转发器测试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了卫星装配、总装和测试(AIT)的研制进度。  相似文献   

9.
分析现有的可见光遥感卫星图像数据测试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卫星图像数据自动高效全覆盖测试技术方法,实现测试系统的实时性、正确性及可视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完善卫星地面测试的测试覆盖性。同时,为后续光学遥感卫星研制提供高效、高可靠的地面检测支撑,并为可见光遥感卫星在轨正常、可靠、长寿命的运行,获取有效图像数据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对复杂控制系统实施冗余测试的必要性、冗余测试系统的设计原则、冗余测试系统设计中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最后,作为实例,简要介绍了我国火箭控制系统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冗余测试系统—CZ—3冗余监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描述电子对抗有效载荷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内容,介绍了测试系统的主要组成、功能及测试工作原理,常有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载荷的数据整理、评估与分析等,为以后电子对抗载荷地面系统搭建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圆轨道卫星搜救(MEOSAR)系统是近年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大力发展的卫星搜救系统,MEOSAR载荷作为该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实现全球范围内遇险信标信号的透明转发功能。文章提出一种MEOSAR载荷的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具备ALC和FG两种增益模式以及90kHz带宽、50kHz带宽两种带宽模式,增益模式与带宽模式之间可自由组合,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灵活切换。采用国际搜救组织要求的两行根数(Two Line Elements,TLE)轨道参数对首次装载MEOSAR载荷的北斗全球系统第十三、十四颗组网卫星(MEO 13、MEO 14)进行跟踪,对MEOSAR载荷进行了详细的在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北斗MEOSAR载荷符合国际搜救组织互操作标准,经过入网测试后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自动测试系统的结构通用性、仪器互换性、软件移植性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提升测试资源的利用率,关键在于对自动化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一种通用的、标准的测试系统体系结构.本文在深刻分析了我国目前航天测试现状的基础之上,结合国际上正在开展的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我国...  相似文献   

14.
中继通信链路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为月球探测器与地球站可靠通信提供保证。文章针对嫦娥四号中继通信链路地面测试需求,制定了测试验证方案,包括测试流程、测试模式、地面测试系统、测试数据处理等,支持了嫦娥四号中继通信链路系统级地面验证。总结的技术和经验可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器研制和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7,(3):105-111
针对北斗高精度自主导航性能指标的测试验证,设计了支持北斗全球系统星座的自主导航地面模拟测试系统。利用标准航天器链路通信终端接入星载自主导航计算机,实现以远程仿真测试服务器为核心的模拟测试系统架构,从通信机制、时间同步策略、结果评估方法等方面阐述系统设计原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文章设计的自主导航地面模拟测试系统,支持在模拟建链场景及误差源的条件下对卫星自主导航进行"跑合"验证,可应用于北斗全球组网卫星设计、测试及在轨运行阶段。其设计方法对其它卫星自主智能任务的测试系统构建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导航卫星天线的相位中心及时延稳定度测试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导航定位系统的测距精度,最终影响到系统的定位精度。文章从天线相位中心和天线时延定义出发,提出了天线相位中心及天线时延稳定度的测试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测试结果,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小卫星远程智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优化小卫星系统测试技术,根据小卫星的特点及现状,结合实际测试工作,提出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小卫星远程智能测试系统,该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试操作的准确性和测试效率。本文简述了该系统及其对今后深入开展测试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7,(1):120-126
从测试方法、测试计划、测试模式、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工具等方面对航天器系统级测试进行了探讨。测试方法主要包括测试覆盖性分析法、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测试方法、面向对象或面向过程的测试方法等;测试计划参考了NASA航天器的分类方法,包括对低成本卫星、商业卫星及载人航天器等三大类航天器进行了论述;测试模式包括任务组织方式、测试系统部署方式及人员配置等;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软件测试方法、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及试验测试方法等;测试工具主要包括手动工具、自动化工具、信息化管理工具等三个发展阶段。此外,文章还对当前航天器系统级测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5,(5):126-130
提出了一种卫星载荷数据的地面远程测试实时处理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其实现原理及实际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重点介绍了远程测试服务平台内部结构设计、远程测试终端内部结构设计、内部数据通信协议设计、系统工作流程等及部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文章所介绍的卫星有效载荷远程测试系统,能够支持卫星下传的超大数据量数据在远程终端监控下进行就近实时处理分析功能,从而使有限的专家力量集中在北京的测试大厅对远在发射场的卫星进行实时监视和测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建立一套完整的由远望号测量船仿真测试软件和先进的测试工具组成的海上测控软件测试系统。 完成远望号测量船中心机系统实时应用软件研制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部件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及确认测试,还对 其它海上试验任务的应用软件进行全面和全过程测试,该测试系统性能稳定、功能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