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彬县小章镇经过十多年的农科教结合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西部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及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学院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补贴方式政策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补贴是促进农业健康发展进而保持国民经济均衡的一项重要农业政策。作为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行为,财政补贴农业的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应当从我国财政补贴的程度和规模、补贴方式和补贴环节等方面,加强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加农民收入是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和完善增收减员政策,等等.  相似文献   

4.
从多角度对收入增长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城镇居民的当期消费主要是由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支撑;农村居民的当期消费主要是由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支撑。(2)城镇居民消费中存在一定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而农村居民则根本没有表现出此类特征。(3)持久性收入依然是决定城镇居民当期消费的主导性因素,但影响力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当期消费决策受持久性收入的影响则有所增强。因此,要实现扩大内需,应增加城镇居民的工薪收入和政府转移性收入;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实行兼顾灵活就业与确保就业稳定的全方位就业政策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部地区200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固定资产投资通过"回浪效应""马太效应""乘数效应"机制引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恶化;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证实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正向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此外,还发现产业结构升级、财政支出、对外贸易均显著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市场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二重性的实质是农村和农民贫困的变相表现形式,是由“前市场差异”等制度性和结构性原因造成的。农村和农民的贫困,放大了工资收入对家庭的边际效应,降低了农民工对低工资的敏感度,提高了农民工对超时工作和恶劣劳动条件的忍耐力;当前直接经济收入和未来预期收入的替代效应,为雇主的低工资和低福利状态在农民工心里预留了空间;打工收入和农业收入之间的替代互补效应缓解了农民工与雇主的直接冲突;无长期定居城市的预期降低了农民工参与建立长期稳定和谐劳资关系制度的激励;“勤俭持家”的行为准则使农民工更关注提高自己的生产性努力和减少消费性支出,而不是争取分配性收入的增加;“安分守己”、“自私自利”、“等级观念”等降低了农民工通过正式制度和集体行动维护自己权益的意愿。农民工的二重性从总体上缓解了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浅层矛盾,掩盖了深层矛盾。农民工的二重性是制度性和结构性原因造成的,短期内难以依靠农民工个人和集体的力量获得实质的改善。农民工的二重性为我们建立和谐劳资关系预留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但这种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政府的直接干预,是保证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和谐运行的前提条件。建立政府主导型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在中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就高等数学教材建设阐述了如下观点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原则,高等数学"问题驱动"教材体系的构想及特点,丰富了高等数学教材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农民人均收入指标在农村奔小康中的重要性,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部崛起重在"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部拥有我国1/3的农村人口和粮食产量,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中部崛起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壮大县城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妥善处理各种经济、社会关系。此外,还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障农民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这是以农民工利益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双重牺牲为代价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不可能解决所有"三农"问题,改革的落脚点应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因此,应该加快农地经营权流转,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农地流转不可能有大的起色,必须实行农地产权国有化和农地经营权资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打破"农村是农村人的农村"的思维定式.当前最迫切的两个任务是: 其一,改变占有农地即获得补贴的现实;其二,理清农业补贴与农民补贴的关系,真正把农业补贴用到提升农业发展的潜力上去.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对促进陕西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坑农害农的重要手段。转变思想、树立信息战略资源观念;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农业信息人员配置;创新信息传播载体和激励机制是建立陕西农业信息市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支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落脚点。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与历史重任,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完成三大战略转变:一是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二是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型,三是农民向产业工人及市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9个省份的城镇居民调查数据,探讨我国城市居民健康对就业及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对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在收入决定方面,健康虽然具有正向效应,却不显著.研究表明,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我国城市地区居民的就业与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全国收入差异的重要指标,对衡量城乡收入差异并不适用。采用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以及恩格尔系数的数据历史地考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差异,认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权不对等的土地制度、不平等的福利制度及带有单边垄断特征的劳动力市场是导致城乡差距的深层原因。解决上述制度不合理问题、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农民自生能力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因此,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制度创新和产业突破并举。在制度上,要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以农业支持工业发展向以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从农村支持城市向城市支持农村转变,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在产业结构上,必须扭转工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的趋势,扶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大幅度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降低农村土地负荷,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创造条件,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知识、标准、IT工具及流程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抽取出了基于知识驱动的"执行即标准"工作模型,并在企业技术文件编写、"三化"资源利用、元器件管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该模型利用知识流与业务流通过工具耦合所形成的耦合效应,加速推动了知识与标准的螺旋进化,推动了业务流程的有序开展,实现了在流程中执行标准,用标准规范流程的执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1962年,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的Buehler等发现等原子比的NiTi合金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效应~[1],并成功研制出廉价且力学性能优异的形状记忆合金"NiTinol"~[2]。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因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而可用于制作驱动器,SMA驱动器具有结构简单、驱动力大、功率重量比高、响应迅速等优点,在实际中特别是在飞行器机翼变体结构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3],然而单向形状记忆效应不适用于形状记忆合金丝的重复驱动~[4],因为驱动器在冷却后不会恢  相似文献   

18.
培养新型农民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DEMATEL法,从不同层面选择6类共16个因素进行培养新型农民的影响因素辨识,并对识别出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从统筹城乡发展和国民待遇、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投资机制、培训内容等方面,分析探讨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机制及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现在已迈向生态型农业探索的新时期。因此,研究生态农业十分必要。辽宁省十分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几个生态农业典范市县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如本溪县可持续发展有资源优势且带动性强的产业,岫岩县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经验及盘锦市西安生态养殖场的“四步净化、五步利用”的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了农业经济循环,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城乡市场,改善了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农民金融权益的法律保障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农民的金融权益是推进新农村发展的关键,构造农民金融权利是保护农民金融利益的基础.给予农民正当的金融权利,制定保护农民金融权利的法律制度,能够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正义.在制度层面上,应该从农村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农民贷款抵押担保制度、农业保险制度以及非正规金融制度来寻求农民金融权益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