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针对SUMPLE算法在低信噪比时存在的相位漂移问题,在分析权值估计误差引起的合成信号相位漂移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固定时刻合成权值作为参考的补偿算法。该算法以收敛后某个固定时刻的合成权值作为参考,其他时刻的相位补偿值通过与该参考权值进行相关计算得到。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所给出的相位补偿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合成信号的相位漂移现象,补偿后的合成信号相位中心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Duffing混沌系统动力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含系统策动力的混沌检测模型,结合信号的自相关检测技术,利用该检测系统可以实现频率已知但相位未知的正弦信号幅值的检测,仿真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对光纤陀螺振中输出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发现在某些频率点下幅值很大,造成振动过程中陀螺存在较大的振中零偏漂移。本文提出了采用相关检测技术对误差信号进行分析的方法,理论仿真表明相关检测可提取噪声中隐含的周期性信号,研究发现了陀螺机械封装及工装固定是产生上述试验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证明理论分析正确,改进方案使陀螺振中零偏漂移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
应用高精度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的观测系统要求对相位和延迟进行精确校准。通过对相位校准原理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技术的相位校准信号处理方法,利用提取的相位校正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对注有相位校准信号的射电星信号的延迟差观测值进行了修正,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相位校正信号的处理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5.
突发通信系统因通信时间短而给突发信号的到达检测、载波相位及定时同步带来了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归一和双峰值检测的突发信号检测方案,并基于两个相关峰信息完成了定时、载波、相位误差估计与补偿。仿真及实践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提出的突发信号检测及同步方案实现简单、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根据卫星通信中遇到的极化问题及其对移动地面站的影响,针对不同极化卫星间的差异,从电磁场理论中极化的定义和分类出发,给出不同极化电磁波电场信号表示方法,以某型移动卫通站天线馈源结构为例,介绍了不同状态下极化工作方式和线极化方式中线极化面调整的机理,然后结合单通道单脉冲跟踪接收机工作原理,对天线跟踪水平极化信标时线极化角与跟踪接收机相位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的跟踪接收机相位漂移问题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振动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计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基于Kaiser窗FFT频谱法、正弦逼近法和全相位时移相位差法计算振动信号幅值和相位的计算方法,并使用三种方法分别对单一的正弦信号以及混有噪声和其它频率的正弦信号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数据对三种方法的信号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阐述了不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比较结果显示具有抑制频谱泄漏和"相位不变性"的全相位谱分析结合高精度相位差法而得的全相位时移相位差法精度更高,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
侯颖妮  李道京  洪文 《航空学报》2009,30(4):732-737
基于稀疏阵列和码分正交信号,研究了机载雷达的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技术,用于空中预警背景下的地面杂波抑制和运动目标探测。提出了稀疏阵列码分多相位中心孔径综合方法,采用正交编码信号实现多发多收,使综合后不同编码信号的相位中心在数量和分布情况上和满阵天线的相同,从而避免了稀疏阵列天线旁瓣较高的问题;在孔径综合的基础上,利用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完成杂波抑制,实现运动目标检测。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刘芳  冯永新 《航空学报》2010,31(11):2253-2258
 考虑到多峰值信号的出现以及传统相位估计法的不足与缺陷, 特别是针对传统方法无法提取多峰值信号主峰的不足,以及在非整数采样条件时相位误差估计的较大缺陷,提出了一种提高多峰值信号伪码相位精度的估计方法。首先通过频域提取处理去除副峰引发的模糊性,达到提取主峰的目的;然后建立了插值方程,从而提高相位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验证与评估,结果表明,此估计法可以正确提取多峰值信号的主峰,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相位估计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实时识别陀螺漂移,并且预测漂移性能的变化趋势,对提高整个导航系统的精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小波分析理论和小波神经网络的非线性预测算法,对陀螺信号进行趋势提取与漂移预测。采用小波神经网络避免了其它神经网络存在的局部最小化的缺陷,小波分析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取出原信号的趋势,大大降低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将小波神经网络非线性预测算法与小波趋势提取算法结合,建立陀螺仪漂移趋势的预测模型,对某光纤陀螺实测信号仿真预测其漂移趋势,仿真结果证实该预测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为预测一般陀螺的随机漂移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对一般陀螺仪表的漂移模型建立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算法的信号识别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相位差分算法对于检测相位编码信号尤为高效。基于 FRFT和相位差分法的信号检测算法已被提出,但在较低的信噪比下该算法并不能准确识别 LFM、LFM-BPSK信号。针对低信噪比背景下该算法性能较差的问题,给出 1种改进的算法,并通过加入多相编码信号的识别,扩大其适用范围。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不仅较原有算法能在较低信噪比条件下有效检测 LFM、BPSK、Frank3种单一调制方式的信号,还能检测出复杂调制的 LFM-BPSK信号。  相似文献   

12.
The performance of substandard inertial platform gyro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sampled supervision of their operation by a higher grade gyroscope mounted directly on the platform. The relative drift rates of the susbstandard platform gyros are estimated on a cyclical bas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echniques for estimating the drift rates. It deals with the method of applying these estimated values in the form of platform correction signals.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罗兰-C接收机普遍采用固定陷波电路抑制窄带干扰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全相位谱分析(apFFT)的频域精确自适应陷波罗兰-C窄带干扰抑制方法,设计了基于双相移组合全相位法的FIR频域陷波器。在对窄带干扰进行精确谱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应频点的陷波器对多个窄带干扰进行抑制。基于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罗兰-C窄带干扰频率的变化,实现频点任意控制的频域自适应陷波,有效恢复出罗兰-C信号,为增强型罗兰-C接收机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窄带干扰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青  廖桂生  张娟  曾操 《航空学报》2012,33(3):530-536
 针对单基地相关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中存在的阵列幅相误差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单基地相关MIMO雷达的阵列模型,并提出了一种MIMO雷达幅相误差估计方法。利用发射正交信号对阵列接收信号进行匹配滤波,可分离得到类似传统阵列的"虚拟阵列",利用分时信源数据将该阵列中真实导向矢量中信源波达方向(DOA)引起的相位与幅相误差分离开,通过构造代价函数得到波达方向估计值,进而分别得到发射阵与接收阵的幅相误差的估计值,同时给出了误差引入量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介绍的方法简单可行,适用于任意构型MIMO雷达的幅相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集群编队条件下对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对通导一体高精度时间同步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卫星导航系统与数据链系统进行深度融合,提出了动基座条件下基于卫星导航载波差分算法的节点间高精度时间同步算法。该算法通过协同时间驯服的方式来抑制两次定位间隔间受钟漂影响导致的节点间时间同步误差发散以及节点间时钟修正不同步导致的时间同步误差,提升了编队组网条件下节点间的时间同步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时空同步精度可以达到1ns,可有力支撑未来集群编队作战、高精度协同探测、高精度协同制导等典型场景下对节点间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卫星信号受到遮挡或者干扰、卫星接收机收星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时钟模型辅助的惯性/卫星紧组合导航算法。通过正常紧组合状态下的钟差、钟漂估计值建立钟差和钟漂的数学模型,在可见卫星少于4颗时,用时钟模型计算得到的钟差和钟漂作为系统钟差、钟漂的真实值引入观测信息中,并省去状态变量中的钟差和钟漂项,增加了系统的可观测性。最后,通过采集跑车试验数据进行了离线数据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时钟模型辅助的惯性/卫星紧组合导航算法在可见卫星不足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相位相关法作为常用的相位匹配技术在使用中会遇到相位卷绕问题,一般频域求解方法需要进行相位解绕和最小二乘或RANSAC拟合,但相位解绕过程繁琐,且最小二乘拟合法易受噪声干扰,RANSAC拟合方法时间开销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平均周期图法功率谱估计的相位匹配方法,将空间域问题转化到频域内求解,并成功规避了相位解绕步骤,相位匹配精度达到了亚像素量级.与经典频域分析方法对比,方法可在规避相位解绕的同时获得精度相当的有效结果.最后对方法的分辨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能够达到亚像素级的视差分辨率,为相位匹配在频域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In outdoor environments, GPS is often used for pedestrian navigation by utilizing its signals for position computation, but in indoor or semi-obstructed environments, GPS signals are often unavailable. Therefore, pedestrian navigation for these environments should be realiz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GPS and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NS). However, the lowcost INS could induce errors that may result in a large position drift. The problem can be minimized by mounting the sensors on the pedestrian's foot, using zero velocity update (ZUPT) method with the standard navigation algorithm to restrict the error growth. However, heading drift still remains despite using ZUPT measurements since the heading error is unobservable. Also, tbot mounted INS suffers from the initialization ambiguity of position and heading from GPS. In this paper, a novel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mitigate the heading drift problem when using ZUPT. The method uses building lay- out to aid the heading measurement in Kalman filter, and it could also be combined for the initial- ization. The algorithm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real field trials using the low cost Microstrain 3DM-GX3-25 inertial sensor, a Leica GS10 GPS receiver and a uBlox EVK-6T GPS receiver.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ffer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osition accuracy for the long period, allowing pedestrian navigation for nearly40 min with mean position error less than 2.8 m. This method also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initi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