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     
《航天员》2014,(1):9-13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分析是否结束载人航天计划;“进步”M-21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韩计:~112020年发射“韩国型火箭”;NASA计划2015年在月球种植植物  相似文献   

2.
长期载人航天飞行实践和地面类似及模拟环境下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与地球环境大不相同的太空极端环境,会使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障碍、行为失调、工作效能降低、最终可能导致无法圆满完成飞行任务。随着长期载人航天飞行时代的到来,“心理保障”这一概念在航天医学领域愈发突显出来。在目前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乃至未来的月球和火星飞行计划期间对航天飞行乘员诸多方面的保障中,心理保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俄美双方基于各自长短期航天飞行任务特点所形成的不同心理保障体系、保障措施及其效力对比出发,结合从俄关联手的“和平号空间站-航天飞机”计划取得的经验进行了阐述,指出可在当前心理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能用于未来长期航天探测任务的有效心理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10,(1):12-12
2010年1月4日,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称,俄罗斯今年计划向国际空间站发射10艘飞船,其中包括4艘载人飞船及6艘货运飞船。 “能源”火箭集团当天发布公告说,2010年该集团面临的航天任务将大大增加。初步计划向国际空间站发射4艘“联盟TMA”载人飞船和6艘“进步”号货运飞船,同时该集团将在今年开始“联盟TMA”新一系列载人飞船的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4.
士元 《航天员》2014,(1):14-17
美国完成多项任务 2013年,美国载人航天活动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多次进行“机器人燃料加注任务”试验;二是第2种商用货运飞船投入使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物运输;三是航天员多次出舱维修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5.
2009年,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新一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已经圆满结束,这为后续国际空间站和星际探索任务首先做好了人员方面的准备。欧洲航天局载人航天理事会和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的联合项目“火星500”飞行模拟试验的预备试验今年也取得圆满成功,试验在心理学方面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美国航空航天局为重返月球而开展的“人体研究计划”继续顺利进行,并首次正式向公众发布人体研究项目循证手册一《航天探索任务中人的健康和绩效风险》。  相似文献   

6.
子力 《中国航天》2005,(12):25-27
1.何为“机组探索飞行器”?“机组探索飞行器”(CEV)是美国用于载人空间探索的新型航天器。它将能在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往返运送3名宇航员(外加货物),但具有乘载多达6名机组人员的能力。它将用于把4名机组人员送到月球轨道;而在最终用于载人火星探索时,它甚至可乘坐多达6人。  相似文献   

7.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6,(2):46-48
NASA征集载人和货运方案美国航宇局(NASA)正动员美工业界建立能开拓新的航天市场并保障国际空间站人员和货物运输需求的能力和服务。这是该局首次寻求用非政府飞行器和商业服务来满足载人航天的人员和货物运输需求。“商业人员/货物(CC/C)项目第一阶段”最终公告要求工业界提交“商业轨道运输服务验证”方案。该局官员称.这预示着商业航天厂家可从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航天运输新时代的到来。该局将拿出高达5亿美元来支持商业航天运输方案的开发.以在航天飞机退役后和新型“机组探测飞行器”到位前用于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和人员。中标公司或团队将研制和验证能支持空间站等载人空间设施的飞行器、系统和操作手段。一旦某项能力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8.
钱航 《航天员》2012,(1):46-47
2011年12月21日,第30长期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乘坐俄罗斯“联盟TMA-03M”飞船飞赴国际空间站。2011年的最后一飞结束了本年度世界载人航天任务,也开启了2012年世界航天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9.
一、一年来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进展 2008年是世界载人航天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各国或地区在21世纪初宏伟航天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所面临的形势对载人航天计划进行了调整,美国“星座计划”等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多次发射,为国际空间站运去包括欧洲哥伦布实验舱、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等一批重要组件,国际空间站迎来了建站十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10.
<正>载人月球探测是具有高度挑战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重大科技工程,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抓手,将助力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具有突出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使命召唤下,实现无人探测向载人登月的重大跨越迫在眉睫。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系列型号肩负着我国载人登月任务的重大历史使命,根据我国载人航天领域任务长远发展规划,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载人火箭将填补我国载人登月的能力空白,牵引带动以重复使用为代表的下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同时实现近地空间载人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支撑未来空间站运营的更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重点将围绕国际空间站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同时积极开展以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为核心的深空探索活动。目前,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和印度都制定了深空探索计划。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将在空间往返运输器领域展开新一轮竞争与合作。预计美国凭着强大的技术力量、经济投入和决心将主导载人航天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奥斯塔片科2014年12月15日证实,该局眼下正在研究新建一座本国空间站的规划,有可能将其纳入新的联邦航天计划。他说,该站还拟作为俄探月计划的基地。俄航天局9月份表示计划在2016~2025年发起一项全面的月球探测计划。据报道,新建的空间站还将用于试验探月任务所需的载人飞船。飞船将先送往该站,随后继续前往月球。俄副总理罗戈津5月份曾表示俄正考虑退出国际  相似文献   

13.
朱华桥  蒋宇平 《中国航天》2006,(2):21-24,33
目前俄罗斯的载人航天任务主要是为国际空间站服务,承担这项任务的是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在几十年的应用中,联盟号充分显示了它的可靠性。但是,这种飞船也有其局限性:它的载重量太低,只能载2-3人;已经使用了将近40年,在技术上已经显得有些陈旧,其飞行操作特性也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载人航天的要求。为此,非常有必要建造新一代的载人航天器,“快船”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4.
航天医学空间实验研究设计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22年10月底至11月初,随着“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和对接转位以及“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亮相“梦天”实验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载人航天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空间站是承载、展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实力的重要窗口,更是一个真正独特的研究平台,在空间站上科学实验研究新发现的可能性无穷无尽,有可能为地球上的生命作出更大的贡献,并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员。充分利用空间站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平台开展航天医学等科学研究,获取最大的科学回报,是我国空间站及载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空间开展航天医学研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国自“神舟”六号任务以来,坚持不懈地充分利用各次飞行机会开展航天医学探索,持续积累了航天医学数据成果,探索了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阿尔忒弥斯”1任务于2022年8月29日实施,正式拉开了美国重返月球的序幕,这次飞行试验也是美国登月飞船“猎户座”(Orion)和“航天发射系统”(SLS)组合体的首秀。美国近年来大力发展多种新型载人航天器,按照其发展规划,除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猎户座”载人飞船外,还有商业乘员发展计划(CCDev)中的多个载人飞船项目,包括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龙”(Dragon)飞船、波音公司的“星际航线”(Starliner)和蓝源公司的“新谢泼德”(New Shepard)等。  相似文献   

16.
江燕 《航天》2010,(1):29-31
自人类首位飞天英雄加加林遨游太空以来,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地球的使者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距今也满40个年头;由美国、俄罗斯牵头、6方16国联手建造的、纵横百余米、重达400多吨的“国际空间站”,终将于年内竣工,投入运营。尽管载人航天取得进展,建立起一个又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丰碑,但是关于载人航天的目的和意义,关于应不应该开展载人航天的问题,在崇尚自由开放的美国,始终争论不断,时缓时剧。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1,20(6):49-49
据全球安全网站2011年10月18日报道,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负责人Alexei Krasnov表示,“国际空间站”的服务期限可能被延长至2028年。“国际空间站”的服务期限是2015年,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宇局(NASA)正在考虑广泛利用本国、欧洲及日本的不载人运载火箭向空间站运送供应品,以减少载人航天飞机的飞行次数。 作为利用国内外不载人运载火箭与航天飞机一起为空间站补给这一新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NASA正在彻底重新评估空间站的后勤问题。 该项研究旨在确立一个空间站的“空间运货”方案,为国际航天商业化提供新的机会。研究结果将于1988年底见分晓。有待研究的一个方案与苏联进步号空间站补给运载器相类似。 与此有关的一个问题是空间  相似文献   

19.
自美国20世纪70年代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载人登月后,人类再也没有踏上过月球表面。近年来随着深空探测活动的再次兴起,美国启动了新一轮的载人登月计划,即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这项由NASA主导、多方参与的登月计划,目标不仅是将美国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还要在月球建立长期运营基地,并为后续的载人探火行动奠定基础。文章对这一计划所涉及的战略部署及任务要素进行了概述,涵盖登月着陆点选择、运载火箭与飞船、着陆器与有效载荷、“门户”绕月空间站以及商业航天的参与。最后讨论了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对我国未来探月工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国际空间站是当代规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涉及国家数量最多的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经过美国和前苏联多次载人航天飞行经验证明,人在太空飞行条件下不但可以很好地生存,而且还能进行各种操作,完成多种飞行任务。例如,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