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吴忠 《中国航天》1995,(3):25-27
尤里塞斯探测太阳南极欧空局和美国航宇局共同研制的尤里塞斯探测器于1994年9月初第一次飞越了太阳南极,并有许多新发现。探测器探测到了从太阳南纬地区喷射的物质产生的数百万公里的激波,所获取的数据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尤里塞斯发现从太阳南极日冕巨大的洞内穿...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起源”号无人太阳探测器到达预定地点开始它太阳风的采集工作。该预定地点较为特殊,是一个名为L—1的太阳系日地拉格朗日平衡点,它位于距地球150万公里的太阳和地球连线上,在这一点上太阳与地球作用于“起源”号太阳探测器的引力将相互抵消,因此探测器的位置始终保持在日地连线上。  相似文献   

3.
深空探测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及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乃通  李晖  张钦宇 《宇航学报》2007,28(4):786-793
阐述了深空探测通信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就深空探测通信中的主要问题和特点开展论述,分析了深空探测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编队的方法构建我国自主的天基连续测控和通信系统的构想,并以月球为中继、利用地月系统内的拉格朗日点开展深空探测。建议当前开展深空探测通信中星际互联网络体系结构、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和空间协议研究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0,(4):114-114
据俄罗斯《观点报》2010年7月1日报道,俄罗斯著名航天专家7月1日宣布,俄罗斯已经启动一项能够近距离全面研究太阳活动情况的“内太阳探测”航天器研制项目,计划在2015年以后借助联盟-2运载火箭发射一颗独特卫星,进入日冕附近,在非常接近太阳表面的地方进行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5.
地-月系平动点及Halo轨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徐明  徐世杰 《宇航学报》2006,27(4):695-699
地-月系统的平动点L1点及L2点的Halo轨道在探月工程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分别用于地月连续通信覆盖和月球背面的探测。由于在地-月系统中太阳的引力不可忽略,特别是在长时间作用以后,其动力学行为与摄动力较小的日-地系统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分析了如何利用太阳引力进入地-月系统的L1点及L2点的Halo轨道、以及由Halo轨道进入近月轨道的问题,两者综合起来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地月低能转移轨道。研究结果对探月轨道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太阳活动频繁,特别是有耀斑爆发或者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时,经常能够观察到高能粒子(能量从几十keV到几十MeV)通量突然增加,这种由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事件被称为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文章研究了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两类高能粒子事件,重点讨论了高能粒子横越磁力线的扩散对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给出了对于不同扩散系数条件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7.
火星遥感探测任务中,火星表面原始非合作目标(即:火星原生态表面目标)定位信息的获取对于科学研究的开展及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是火星遥感探测信息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定位信息的误差建模分析将对提高火星表面非合作目标的定位精度提供关键指导。文章以火星探测器所搭载的光学轨道相机为影像信息获取手段,在所获取的影像数据基础上,分析并建模讨论了火星表面非合作目标定位信息的各影响误差项,涉及影像像元分辨率、探测器定位信息、探测器姿态信息、影像时统信息、火星表面高程信息及相机安装布局信息等,并结合实际算例,给出了提高目标定位精度的分析建议。作为创新点之一,文章以火星探测为背景,通过火星探测器与地面测控站间通信链路方式,完成了以影像信息为基础的定位误差分析完备性表述,该分析结果可为后续行星及小天体遥感成像探测的优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1992年12月8日,伽利略探测器通过地球轨道近地点时只比原定点偏离1.5公里,时间只差0.1秒。由于减少了所需的轨道修正次数,伽利略探测器完成探测任务时所剩的推进剂从估计储量4~5公斤增至18~19公斤。这就为任务计划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增加科学探测数据。 伽利略探测器最近执行的科学探测和工程任务有: 1.在飞掠地球的磁尾和穿过地球磁层相对于太阳风的头激波时对地球磁场、等离子体、尘埃、高能粒子和重离子等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4,(8):3-4
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2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这一计划与欧空局团星2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10.
中国     
《航天员》2011,(5):6-7
嫦娥二号到达150万公里外的深空 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消息,截至8月31日,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已环绕拉格朗日L2点稳定运行近5天时间,预计9月1日与太阳、地球、拉格朗日L2点处在同一平面内。这  相似文献   

11.
《上海航天》2014,31(6)
针对向太阳高纬发射日冕探测器科学任务,对借金星引力探测器轨道设计进行了研究。用圆锥曲线拼接法给出了地球逃逸轨道参数中的升交点赤径和近地点幅角的解析解,保证了快速设计轨道。分析数组飞往金星的日心过渡轨道发现:首次飞入金星影响球前探测器日心轨道偏心率较大,是保证多次借金星引力提高倾角的关键;当探测器日心轨道偏心率接近零时,借力后轨道倾角不会继续提高。设计了与金星轨道周期相等的三次金星借力轨道,倾角最终达到黄纬20°以上。  相似文献   

12.
1980年前后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将出现一系列较频繁的太阳活动现象和对人类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地球物理现象,是开展对太阳研究的有利时机。届时,不仅美、苏、日、法等国,甚至连印度、印尼也将发射天文卫星,参加这一重大的太阳峰年的观测研究。本文主要以美国的轨道太阳观测卫星(简称OSO天文卫星)为例,介绍美国天文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简况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卫星应用》2004,12(3):8-8
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6):644-644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计划在地球和月球的拉格朗日点(地一月L2)上建设空间站。地一月L2处于地球和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距离月球65000km。由于处于该点的航天器还要受到太阳引力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嫦娥二号月球卫星CCD立体相机在轨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嫦娥二号月球卫星从2010年10月1日发射至今,已在轨运行近2年,除全部完成预定的工程与科学目标外,还完成了若干扩展科学试验。CCD立体相机获得了月球虹湾地区的35轨空间分辨率约为1.3m的局域立体图像,以及7m空间分辨率、100%覆盖的全月立体图像,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分辨率最高、最清晰的全月立体图像。文章在简要介绍在轨图像获取情况的基础上,对15km/100km椭圆轨道及100km圆轨道上获取的图像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拍摄时的太阳高度角对图像视觉效果以及图像信息量的影响,可为中国今后探测其他星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司马杭仁 《航天》2011,(5):44-48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8日8点45分,通过借助地球、金星和水星引力飞行6年半的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经过15分钟的近水星制动,以1.6千米/秒的速度进入水星轨道,成为世界第1颗水星探测卫星。它将对水星进行为期1年的科学考察,将揭示被太阳炙烤的水星为何具有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密度,以及在水星两极阴暗的环形山中是否有冰存在。这是30年来人类探测器首次对水星进行全面的环绕探测。  相似文献   

17.
空间探测器是除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外的又一种航天器,它的目标是对深空中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进行探测。空间探测器离开地球时,必须获得足够大的速度才能摆脱地球引力,实现深空飞行。探测器沿着与地球轨道和目标行星轨道都相切的日心椭圆轨道(双切轨道)  相似文献   

18.
<正>NASA"黎明"探测器3月6日抵达其探测任务的第二站谷神星,进入绕这颗矮行星运行的轨道,成为首个绕矮行星做轨道运行的探测器和首个先后绕地月系统以外两个天体做轨道运行的探测器。该探测器是2012年9月离开其首个探测目标灶神星小行星的。当时它利用其氙离子推进系统挣脱了灶神星的引力,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轨道,踏上了向谷神星转移的旅  相似文献   

19.
蔡金曼 《航天》2014,(12):F0002-F0002
据国防科工局消息,11月28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飞抵地月系统拉格朗日L2点,实施了地月L2点绕飞期间第一次轨道维持控制。在完成地月L2点探测活动后,服务舱将返回月球并进入环月轨道开展后续拓展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20.
庞之浩 《中国航天》2006,(4):38-40,45
彗星探测再掀高潮继去年7月4日美国“大冲撞”探测器撞击坦佩尔1彗星,使人造探测器首次实际接触到彗星之后,今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掀新高潮。这一天,美国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返回地球。为获取这些样品,星尘号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了48亿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