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港》2010,(11)
<正>9月28日,上海机场集团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双方通过密切战略合作,深化合作内涵,积极落实和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对上海航空枢纽的要求,力争2015年实现上海两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基本建成亚太地区核心枢纽。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国民用航空》2004,(11):59-59
上海将成为世界航空网络重要节点ShanghaitoBecomeaSignificantHubintheWorldAirTransportationNetwork11月1日,在京召开的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上,综合各方意见编制而成的《上海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正式获得通过。根据这一规划,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经过若干年努力,构建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建成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最终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首家合资货运航空公…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赛飞航空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商飞公司所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与法国赛峰集团所属拉比纳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2012年4月成立,专注于面向亚太地区航空市场的电气导线互联系统(EWIS)的设计、制造和取证支持,并主要负责C919 EWIS项目。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肩负着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重任。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上海地区航空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民肮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提出以浦东国际饥场为核心构建上海航空枢纽,把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中国空中门户、亚太地区核心枢纽和世界航空网络重要节点。这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推动中国由“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航空港》2006,(5)
10月8日,上海机场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霍克太平发展有限公司在沪正式签署了《上海公务机基地项目》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酝酿已久的上海公务机基地项目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按照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总体框架,为了完善机场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上海机场当局经过较长时间酝酿并通过公开招商,选择在亚太地区颇具实力的澳大利亚霍克太平洋公司作为基地项目的合作伙伴。该基地拟建在虹桥机场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良好,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增长,其中包括航空维修业。即使是在2015年夏季中国股市出现跌宕起伏之时,也并未影响亚太地区航空维修市场的增速,全年仍实现了165亿美元的市值。展望未来的各项发展,亚太航空维修市场仍旧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际上航空货运业发展方兴未艾,亚太地区首当其冲。中国是亚太地区航空运量增长的热点,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航空货运量增长的平均速度在20%以上,业绩显著。中国航空货运量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值达1.63之多,中国的航空货运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航空货运需求的增长已成为中国航空货运需求增长的主要部分之一。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多层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中国外贸进出口业务迅速南移的大趋势,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深圳的外贸进出…  相似文献   

8.
《航空港》2008,(4)
3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来到即将启用的浦东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实地察看。俞正声说,要按照已经确定的上海航空枢纽建设总体目标,构建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把上海建成亚太地区核心枢纽。第二航站楼启用后,要加强运营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让过往旅客宾至如归。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用航空》2008,(11):64-64
在亚太地区,航空客流量预计将在20年内翻番。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据中国民航总局初步预测,2010年前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超过1亿人次,这必将使已经不堪重荷的机场变得更加紧张。  相似文献   

10.
3月7日,空中客车公司在香港亚洲国际航空展览会上发布亚太地区航空市场预测:未来20年,亚太地区新增民用飞机(包括客机和货机)需求量达到8560架,价值1.2万亿美元,占未  相似文献   

11.
李果 《国际航空》2006,(5):32-34
与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公务航空市场和运营机制相比,亚太地区公务航空市场不论从飞机拥有量还是从应用管理水平来看,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12.
纵合  东子  三亚 《航空港》2012,(9):26-33
8月13日,上海市发改委网站上公布了《"十二五"上海民航发展纲要》。根据《纲要》目标,到"十二五"末,主要基地航空公司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枢纽的中枢运营网络;浦东机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枢纽机场、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及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虹桥机场成为最具人性化的国内航空网络枢纽机场。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550万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亚太地区经济和运输市场发展的展望,对该地区中长期航空运量的增长及机队的需求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航空制造商更加关注技术创新和自身发展。目前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订单市场和民航市场,中国与印度潜力巨大。新加坡通过技术合作,继续保持了重要航线网络中心和亚洲领先飞机MRO中心的地位,并开始在航空制造领域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与展望     
2010年,全球航空企业已经逐步走出2009年的阴霾,实现盈利,其中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亚太地区。中国民航作为亚太地区的领头羊,2010年盈利更是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据统计,全行业完成营业  相似文献   

16.
5月25日至27日,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航空运输市场开放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及航空企业的代表济济一堂,就如何进一步开放这一地区的航空市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次会议是我国担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后首次作为东道国承办的国际民航组织高级别研讨会。作为东道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会议主题发言中表示,未来15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期,也是中国民航快速发展机遇期。中国民航将继续按照“积极、有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双边关系,不断扩大航权安排,拓展国际航空运输市场;重视发展航空运输多边关系,积极参与多种范围、多种形式的多边航空合作;加强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外国民航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这次会议的内容,本刊特别聘请会议代表之一的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刘伟民教授对这次会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根据CCAR-145-R2批准的维修单位约有260家、航线维修单位约有100家。以快速增长的航空运输量为基础,凭借得天独厚的劳动力资源,亚洲航空维修业有望在未来10年获得全球维修市场24%的份额,市场价值将达到122亿美元。始于2001年的亚洲航空维修国际会议与展览(MRO ASIA)首次落地中国大陆,10月12-1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为关注亚太地区航空维修业的全球航空公司、航空产品制造商、政府有关部门和军事部门的维修人士提供高层次的沟通流的机会。值此MRO ASIA 2004在上海召开的机会,《国际航空》杂志和《航空维修与工程》杂志联出中国MRO报道专辑,让我们走近这些中国维修业的翘楚,共同感受中国维修业的蓬勃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全日空和上海航空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请.希望可以扩大现有的代码共享合作业务。从6月15日起.上海航空和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开展的代码共享合作,将增加上海-名古屋、上海-成都、上海-重庆三条航线.作为代码共享的新航线,上海航空与全日空的代码共享范围扩大后.上海航空公司可将航班代号挂在全日空的3条国际航线和1条国内航线上;  相似文献   

19.
《航空港》2011,(8):20
亚太地区销售规模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亚洲航空,计划于今年11月24日开通北京经新加坡飞墨尔本航线,每天1班;计划于9月9日开通新加坡至宁波航线,每周3班。捷星亚洲航空总裁庄碧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航空市场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其中,中国和印度加快了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和航空运输业的繁荣,必将成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预计这一地区的人口到2030年将增加到5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60%,高城市化率、众多人口、经济快速发展、地区间双边协定签订等将刺激本地区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中国已成为该地区航空运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10年,中国大陆航空客运总量较2000年增加260%.中国与非洲双边协定的签订使得往返非洲和中国的客运市场增长较大.预计到2021年,亚太地区旅游人次将达到约18亿.该地区航空市场需求量大,以160座单通道和250座双通道客机机型需求为主.预计2011到2030年,该地区将需要100座以上新飞机9 160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客机需求量巨大,到2030年预计将需要6 425架新飞机用于更新旧飞机和补充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