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云绯  仲峰泉  张新宇 《航空学报》2013,34(6):1269-1276
 采用了剪切应力输运(SST)k-ω两方程湍流模型并考虑近壁低雷诺数的修正对矩形横截面螺旋管内冷却水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分析了在不同入口雷诺数、曲率半径以及扭距条件下,螺旋管内的温度、速度场以及流线的变化,讨论了螺旋管内、外壁面对流传热系数的差异及产生机理,同时与直通管道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螺旋管内存在显著的二次流动,管内、外侧壁面对流传热存在差异。旋转一周后,螺旋管即进入了流动稳定状态,入口雷诺数可以显著提升螺旋管整体的对流换热效率,扭矩和曲率对内外壁面传热效果的影响不大,而窄高型的横截面构型可以显著改善螺旋管的传热效果。研究结果对应用矩形横截面螺旋管的冷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螺旋管内超临界航空煤油流动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及螺旋管结构形式对超临界压力下航空煤油RP-3在螺旋管内的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螺旋管局部阻力系数变化曲线由螺旋管内流体临界雷诺数、拟临界温度分为明显的3个部分:工质温度低于拟临界温度且管内雷诺数小于螺旋管临界雷诺数时,局部损失系 数与雷诺数和螺旋直径与管径比D/din相关;流体温度低于拟临界温度且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时,局部阻力系数只与D/din相关; 流体温度大于拟临界温度时,局部阻力系数除与雷诺数和D/din相关外,同时还与密度、黏性的大幅变化相关.另外,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用压力、温度和螺旋直径与管径比进行修正的局部阻力系数关联式,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电机故障诊断与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永磁同步电机发生退磁故障的有效诊断,一直是业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AN-SOFT公司MAXWELL2D软件环境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永磁体矫顽力参数数值,建立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正常与退磁故障模型。再将模型导入SIMPLOR-ER软件,与该软件中的电机驱动电路建立动态联合仿真,获得定子绕组相电流仿真信号。采用先进的Hilbert-Huang变换方法,求取电机相电流内禀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的瞬时频率。通过对比正常与退磁状态下相电流IMF分量的瞬时频率,可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退磁故障进行有效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可有效诊断电机退磁故障,解决了永磁同步电机退磁故障难以有效诊断的难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典型管路RP-3航空煤油热氧化结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治  张净玉  姬鹏飞  骆东  何小民 《推进技术》2020,41(10):2374-2381
结合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燃油喷嘴内部典型油路结构特点,基于恒定环境温度的试验方法,针对直管、螺旋管和直角弯管三种结构油路试验件,开展RP-3航空煤油的结焦沉积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直管沿程结焦量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结焦量的峰值出现在试验件的中后部;直角弯管的沿程结焦量在弯曲段迅速增加,结焦量峰值位置和直管相比大幅提前,峰值后,结焦量在弯曲段整体保持较高的水平,当进入出口平直段开始下降;螺旋管的沿程结焦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值形式,第一个峰值的位置比直管更加提前。三种结构中,螺旋管的单位面积结焦量最大,在燃油进口速度为2m/s时,其值约是直角弯管的2.46倍,直管的单位面积结焦量最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螺旋管成形模具的特点,采用Pro/Engineer进行三维实体设计、PowerMILL进行数控编程的设计制造方法,充分发挥Pro/Engineer三维实体的参数化设计和PowerMILL刀具路径轨迹优化的优势,缩短了螺旋管成形模具的设计制造周期,提高了螺旋管成形模具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钛合金线性摩擦焊试件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线性摩擦焊焊缝中心X、Y两个方向均为拉应力,Y向应力值明显大于X向,焊缝热影响区为压应力,由焊缝向外应力逐渐趋向于0。经真空热处理后,试件各区域应力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整体来看,热处理后试件表面残余应力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7.
李洪瑞  徐肖肖  刘朝  刘新新 《航空学报》2016,37(7):2123-2131
应用重正化群(RNG)k-ε湍流模型对超临界CO2流体在内径为9 mm,有效受热长度为5.5 m,节距为32 mm,绕径为283 mm的竖直螺旋管中的加热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质量流速、进口压力、热通量以及不同流向对超临界CO2换热和压降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变物性、浮升力和离心力在不同流动方向上对螺旋管中换热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浮升力对超临界流体在螺旋管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的影响差别不大,而对水平流动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当流体在螺旋管的截面到入口截面的距离与管径之比为150~350之间(即临界温度附近)时,由于变物性、浮升力和离心力的耦合作用,导致水平流动方向上换热系数的震荡。  相似文献   

8.
在多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系统中,驱动线圈的轴向长度将会直接影响弹丸的速度。文中采用轴对称线圈磁场的数值算法和微分方程的前向差分法,对三级同步感应线圈炮系统中驱动线圈的轴向长度与弹丸发射速度的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驱动线圈的最佳轴向长度。  相似文献   

9.
丁东发 《惯导与仪表》2001,(4):18-26,30
光纤陀螺建模的过程依赖于各部分元件的参数。当然,在理想的光纤陀螺中,光纤线圈是一种互易性元件,两束光在其中沿相反方向传播,我们不考虑光纤线圈中的非互易性效应。而在实际的光纤线圈中,这种非互易性效应能够产生附加的效应,这是由每只陀螺本身的材料和结构特性决定的。对每只陀螺我们都可以找到许多方法来建立分析模型,从而可以补充其性能说明。为了使光纤陀螺的分析更容易,我们将采用框图的形式建模,并注意为每个元件选择最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界面黏接应力是SRM(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结构完整性重要方面,也是健康监测的重要参数。为实现对黏接应力实时在线监测,设计了一种聚合物封装的FBG(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将其埋入HTPB(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推进剂/衬层界面黏接试件中。通过对试件在受到拉应力作用下FBG传感器反射光谱的模拟和应力响应测试试验研究了FBG传感器对应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FBG传感器中心波长随着试件的拉应力增大而减小,线性度较好,且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试件黏接性能测试试验中,FBG传感器性能保持完好,黏接试件强度满足技术指标,验证了传感器封装和埋入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子束偏转扫描频率低以及扫描线圈磁场不均匀的问题,研究了电子束在磁场中的运动原理,设计了基于亥姆霍兹线圈的电子束偏转扫描线圈,并研究了相应的驱动电路。由电子枪的结构尺寸及亥姆霍兹线圈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扫描线圈,由电子枪加速电压、工作距离及所需偏转范围确定了所需磁场强度,并进一步计算了安匝数。设计了基于PID控制的高频扫描驱动电路。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子束偏转扫描线圈的磁场强度均匀性高,其驱动电路性能稳定,流过扫描线圈3A电流高达30kHz。  相似文献   

12.
焦胜博  程礼  何宇廷  李培源  李晓微 《推进技术》2015,36(11):1705-1713
为满足飞机结构裂纹扩展定量化监测和工程化应用的需求,探索MWM(Meandering Winding Magnetometer)传感器进行结构健康监控的可行性,设计了一种贴附式涡流阵列传感器并为传感器的工程化应用开展了仿真优化和实验研究。基于裂纹扩展分段监测的思路,传感器的感应线圈和激励线圈采用阵列化设计。通过将材料的电导率提取为结构的等效损伤参数,构建了传感器损伤监测正向半解析模型,并对线圈厚度和基材层厚度进行了优化。为验证传感器的监测能力,开展了程序载荷谱下的2A12-T4铝合金阳极氧化试件的疲劳裂纹扩展监测实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传感器监测灵敏度随提离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传感器最优工作频率范围为0.3~0.7MHz。裂纹扩展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贴附式涡流传感器具备对金属结构进行实时损伤监测的能力,感应线圈的阵列化布置方式实现了裂纹扩展的定量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同断口分析结果相比,平均监测误差为3.85%。  相似文献   

13.
用感应法测量金属软磁材料音频下的磁性时,可选择维持磁感应强度波形为正弦波的磁化制度,如要测磁化全过程中的磁性必有波形失真产生。磁化回路串联电阻的大小可随磁化曲线不同阶段而变化,在B和H为线性关系段,可尽量加大串联电阻以减小测试误差;在B和H为非线性关系段,应保证ωL>>R。磁化回路失真度随测试频率升高而下降。磁化回路中试样绕组上的失真度和串联电阻R上的有较大差异。磁化回路的波形失真影响B和H的测试误差。  相似文献   

14.
考虑应力梯度的轮盘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考虑应力梯度和尺寸效应对寿命的影响,通过引入应力梯度影响因子,将缺口试件与光滑试件的疲劳寿命相关联,建立了基于Walker平均应力修正的缺口试件寿命预测模型,进而结合三维弹性有限元分析对发动机涡轮盘进行了寿命预测.结果表明:所发展的寿命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影响疲劳寿命的多种因素,尤其是应力集中对试件疲劳寿命的影响,综合考虑平均应力、应力梯度和尺寸效应的轮盘寿命预测结果更接近试验值,对GH901标准试件和轮盘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都在2倍分散带以内.   相似文献   

15.
平面磨床的电磁吸盘主要由盘面、基座和线圈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盘而与基座一般采用10号或15号钢。吸盘的形状有矩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盘面上嵌有非磁性间隙,这样,在非磁性材料的两侧就会呈现不同的极性。非磁性材料一般由铅基巴氏合金或黄铜组成。线圈是  相似文献   

16.
郑健  赵超  周长省  许进升  陈雄 《推进技术》2016,37(9):1774-1779
为获得改性双基推进剂断裂能下限值,使用标准哑铃型试件、紧密拉伸试件和双边切口试件进行了不同拉伸速率下的单轴拉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可以反映三种试件失效形式的不同,失效形式决定了推进剂断裂能下限的获取方法。断裂能密度随拉伸速率的增大呈现出先急速上升后缓慢上升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紧密拉伸试件和双边切口试件的断裂能密度明显低于标准哑铃型试件;当拉伸速率200mm/min时,紧密拉伸试件的断裂能密度小于双边切口试件,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大,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可将紧密拉伸试件的断裂能密度作为改性双基推进剂断裂能下限;当拉伸速率200mm/min时,紧密拉伸试件和双边切口试件的断裂能密度几乎相等,两种试件获得的断裂能密度均可作为改性双基推进剂断裂能下限。  相似文献   

17.
铜铁金属线圈架(以下简称线圈架)是机载设备电磁附件中的重要零件。焊后毛坯经钻孔、车削、拉孔等加工后,成品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Ⅰ、Ⅲ部位材料为电工纯铁DT1,Ⅱ部位为H62黄铜。 图1 线圈架结构示意图 线圈架曾采用铸焊、高频钎焊、电弧焊、手工气焊等方法进行焊接,均未获得理想的焊接接头。因焊缝存在夹渣、气孔裂纹、机加过程中脱焊、气密性试验漏气和变形等缺陷,致使废品率高达60%~70%。经过多次分析研究、试验,制定出一种较理想的钎接焊工艺,即铜受热熔化,铁仍保持固态的焊接方法,使线圈架质量得到了稳定,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现将该工艺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民用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整体叶盘常用材料TA19开展其母材试件与电子束焊焊接试件在20,300,450℃的疲劳试验,通过焊接试件的焊缝材料断口与母材断口形貌的比较探讨了焊缝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并在104~106循环的疲劳寿命区间内采用Basquin模型分别建立了焊缝材料和母材的应力-疲劳寿命(S-N)曲线,结果显示母材试件与焊接试件的试验疲劳寿命大部分都落在了对应模型计算疲劳寿命的2倍线之内,表明试验得到的S-N曲线是合理的.焊接试件与母材试件的S-N曲线的对比分析表明,20℃时焊接试件的疲劳性能比母材试件略高,而在300℃和450℃时焊接试件与母材试件的疲劳性能差异随应力水平发生变化.但总地说来,在所关注疲劳寿命区间内,母材试件与焊接试件的计算疲劳寿命差异也在2倍线以内,初步表明两者的疲劳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外高温励磁绕组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迷宫形励磁绕组结构,首先通过电火花线切割制造出单层迷宫形线圈,并在线圈匝间和层间充分均匀地填充耐高温绝缘材料;然后通过真空钎焊工艺实现多层迷宫形线圈的牢固焊接,最后将焊接成型的多层线圈封装成迷宫形绕组,并应用于单自由度高温磁悬浮轴承试验台中,实现了550℃被悬浮物体近20h的稳定悬浮.研究结果表明:线圈焊缝的高温电阻值小,抗剪切强度满足要求,焊缝的金相组织致密均匀;绕组匝间和层间绝缘性能良好;迷宫形励磁绕组在原理和工艺上是可行的.对高温悬浮试验后的迷宫形绕组内部形貌进行观察后发现封装线圈的高温绝缘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周梦熊 《宇航材料工艺》1993,23(6):45-50,54
1 前言 近来,日本武高辉等通过实验和分析,对SiC_w、Al_2O_(3p)/6061 Al 合金复合材料的强化进行了研究。 首先通过压力铸造制成这种复合材料的坯料,然后用挤压加工的方法将坯料制成棒材,再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将棒材制成试件。对试件进行一系列试验的结果证明:复合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