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针对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适航取证等各个专业技术领域对标准的需求,探讨了建立水陆两栖飞机标准体系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标准体系的建设方案,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提供了标准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也为今后改型和其它同类型号的研制奠定标准基础。  相似文献   

2.
材料选用是飞机研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选用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机性能的优劣,飞机选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某型水陆两栖飞机按照疲劳、损伤容限设计原则进行结构设计。通过对某型水陆两栖飞机载荷工况和服役环境的分析,结合飞机基本选材原则和某型水陆两栖飞机结构设计对材料的静强度性能,疲劳、损伤容限性能,耐腐蚀性能等的要求,综合考虑铝合金材料特点、适航性、成本及供货等因素,最终提出某型水陆两栖飞机结构的铝合金材料选材方案。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现行适航规章对水陆两栖飞机水面运行的适用要求和不足,并根据水陆两栖飞机水面运行特点,从适航理念出发对水陆两栖飞机水面起飞性能操稳适航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适航技术的符合性验证方法提出了验证思路,为我国制定相关适航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水陆两栖飞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展望了水陆两栖飞机的未来应用。结合我国目前的适航审定规则与国外发达通航国家的适航规章,从飞行性能和特征、结构和载荷、航电系统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现有适航规定中水陆两栖飞机的适航要求异同,总结其特点,并分析了适航规章的不足;根据轻型水陆两栖飞机的实际结构特点和任务模式,提出了我国现有适航规定在水陆两栖飞机方面的适航要求在起飞特性、结构安全、密封和腐蚀防护以及驾驶舱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增补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陆两栖飞机地面和水面起降特性需要满足适航规章的要求,有必要在飞机方案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建立准确的计算分析方法来开展评估,以保证飞机方案的适航符合性、降低设计更改风险。基于滑行艇水面滑行水动力分析方法、地面起落架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及 Matlab / Simulink 仿真环境,分别建立某船身式水陆两栖飞机水面、地面起降的飞行仿真模型,数学模型中包含飞机本体飞行力学模型、水动力模型或起落架模型,通过对算例飞机水面和地面起飞过程开展飞行仿真,得到飞机各运动状态变量、起落架参数、水动力等的时间历程,并与飞行试验、水池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船身式水陆两栖飞机地面、水面飞行仿真方法达到了型号设计的精度要求,仿真结果与试验试飞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刊资讯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实现总装下线
  7月23日,由中航工业研制的国产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以下简称“AG600”)01架机在珠海实现总装下线,标志着该型机首架机机体结构和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全面进入地面联调联试阶段,也标志着A G600飞机项目工程研制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T型尾翼由于布局形式的特殊性,颤振行为往往较常规布局复杂。根据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需求,建立了T型尾翼颤振分析的理论模型,并开展了T型尾翼缩比模型颤振风洞试验,研究了T型尾翼的颤振特性及来流迎角、部件连接刚度、操纵面连接刚度等因素对颤振特性的影响。理论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大型水陆两栖飞机T型尾翼的颤振临界型态为垂尾扭转型颤振,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来流迎角;在给定的范围内,部件连接刚度、操纵面连接刚度均对垂尾扭转型颤振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9月25日,适用于大棕熊100(KODIAK 100O)飞机的水陆两栖浮筒(Aerocet 6650型)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补充型号认证(VSTC),标志着水陆两栖型大棕熊飞机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Aerocet 6650相比金属材质的浮筒,抗腐蚀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7月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以下简称"AG600")机身段在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完成对接,全面进入总装阶段,这是AG600研制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中航工业通飞总经理曲景文表示,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工作在工信部和中航工业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主承制商-供应商"的"大协作"模式,充分调动中航工业乃至全国资源,聚集行业力量,开展项目研制工作。此外,中航工业通飞坚决贯彻积极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的集团战略,在型号研发过程密切联系地  相似文献   

10.
<正>水陆两栖飞机拥有在陆地和水上起降、速度上优于车辆和船舶的特点。故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各国正逐步掀起新一轮的水上飞机、水陆两栖飞机和地(海)面效应飞行器的研制高潮。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增升装置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设计出满足较高气动力与水动力性能要求的高效增升装置,围绕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特殊设计方法开展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栖飞机与常规陆基飞机增升装置的技术特征与设计差异,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典型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类型及设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两栖飞机的快速性、喷溅性和抗浪性指标,对增升装置在使用和设计环节中相关影响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依据两栖飞机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要求,探讨了气动力与水动力耦合设计对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重要性,分析了水面喷溅、近水面效应、机构偏转限制等对增升装置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规律,剖析了增升装置设计与抗浪指标的内在联系,对增升装置下偏量的选取方法给出建议。结合大量水动力、气动力试验和数值模拟数据,总结提炼出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特殊设计原则。依据本文总结的设计方法完成的增升装置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正在研制的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通过风洞及水动力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飞机越过阻力峰后未发生主喷溅冲击增升装置的现象,耐波性预报表明该飞机的抗浪能力满足预定的技术要求,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增升装置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两栖飞机增升装置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背负式安装是轻型水陆两栖飞机常用的动力布局方式,这种发动机高置在机身背部的安装方式能有效地解决飞机在水中作业时发动机的进水隐患,释放机身空间,扩大飞行员的视野范围。同时,发动机背负式安装也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操纵特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动机背负式安装的轻型水陆两栖飞机的操纵特性,并通过"海鸥"300飞机的飞行试验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有利于规范飞行员的操纵动作,合理安排试飞科目,降低试飞风险,保证试飞安全,加快推进适航取证进度,并对同类型飞机的研制、试飞和飞行员培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修理级别分析(LORA)是水陆两栖飞机涉水结构维修工程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内外修理级别分析主要针对民用飞机、舰载机、车辆、船舶等,有关水陆两栖飞机涉水结构修理级别分析的研究较少,基于此,针对水陆两栖飞机涉水结构 LORA 的流程和模型进行研究。建立涉水结构三级修理模式,提出涉水结构的 LORA 流程;建立适用于涉水结构三级修理的经济性 LORA(ELORA)模型,给出 ELORA 需要考虑的成本因素;以水陆两栖飞机涉水舱门上的接近开关为例进行经济性修理级别分析。结果表明:待分析产品应在中继级进行修理,与工程实际中的修理级别一致,本文 ELORA 模型应用于涉水结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起落装置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起飞与着陆安全,是其重要部件和系统之一。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起落架设计需在空气动力学与水动力学领域得到协调,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同时也是当前大型飞机研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与LMS Virtual.Lab仿真环境,建立某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地面滑跑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地面对称滑跑等情况的仿真计算,着重对滑跑过程中的航向稳定性进行分析,实现水陆两栖飞机对称滑跑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第一架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M2"风翎号"于2018年7月4日在上海临港滴水湖成功首飞。M2飞机由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于2009年开始研制,严格按照现代飞机设计流程和适航审定程序开展设计,执行标准为ASTM F2245-14《轻型运动飞机性能与设计规范》,接受中国民航华东管理局的适航审定。经过概念设计、比例模型验证、详细设计、部件静力试验和机上地面试验等,首次以水上滑行的方式完成首飞任务,目前已进入试飞验证阶段。  相似文献   

16.
孙伟  李楠 《国际航空》2009,(9):42-43
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求,经国务院同意,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今年6月联合批复了中航工业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的立项报告。9月5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研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举行。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的所长陈东升和副所长、总工程师褚林塘。  相似文献   

17.
工业动态     
水陆两栖大飞机AG600今年海上首飞4月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正在进行状态调试和设计优化。随着湖北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试飞、质量、装配、设计、测试改装等团队陆续就位。目前,AG600海上首飞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力保今年AG600海上首飞任务的完成。空客公司暂停部分总装线的A220和A320飞机总装工作4月7日,空客公司表示,将在暂停位于美国莫比尔(MobUe)的飞机总装线的生产工作,停产持续约3周,预计将持续到4月29日。  相似文献   

18.
水陆两栖飞机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黄领才  雍明培 《航空学报》2019,40(1):522708-522708
水陆两栖飞机历经百年的发展,已成为飞机大家族中的稀有机型,但其在现代航空工业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却不容忽视,其独特的水陆起降特性更使其依然具有在民用和军事多个领域中应用的优势。除了陆基飞机常规的设计制造技术外,水陆两栖飞机特有的关键技术则是其优良水面起降特性的技术保障,也是航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传统布局和现代创新布局两个方面阐释了水陆两栖飞机的设计特点和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转变,从水陆两栖飞机水动力特性和气动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水陆两栖飞机的产业应用领域前景以及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浮筒是影响水陆两栖飞机横向稳定性的关键部件,开展了水陆两栖飞机辅助浮筒设计,详细阐述了浮筒的设计要求、安装位置、排水量和分舱设计,并对该水陆两栖飞机的横向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飞机具有较强的抗侧风能力及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飞机结构疲劳耐久性评定通常采用规范谱和飞机典型设计任务剖面相结合来编制疲劳试验载荷谱,对全机完整结构进行考核,这将耗费巨大的成本和周期,也因此全机疲劳试验成为型号机体结构设计验证最后以及最复杂的一环。对于以经济性为主要研制要求的正常类飞机,为了推进型号研制工作和取证进度,需要缩减全机疲劳试验的成本和周期。在CA42型飞机适航取证的全机疲劳试验工作中,依据FAA认可的规范谱编制了疲劳试验谱,将疲劳考核目标由整机结构调整为机体主要承力结构,并相应简化了全机疲劳试验载荷加载方式,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全机疲劳试验方法。通过该方法,CA42飞机全机疲劳试验仅耗时两月,试验成本主要为工时,有效的推进了适航取证工作,并缩减了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