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纳米炭黑对酚醛树脂烧蚀防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纳米炭黑改性酚醛树脂,研究不同的纳米炭黑含量对酚醛树脂烧蚀性能和热解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炭黑粒子的分布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烧蚀界面、X射线衍射表征复合材料烧蚀后炭化层的结构,采用热分析法(TGA和VTC)研究复合材料热解性能和热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炭黑粒子均匀分散于酚醛树脂中,使酚醛树脂的烧蚀性能得以提高;纳米炭黑对酚醛树脂热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方面对复合材料提出了改性意见,阐述了进行复合材料改性的原理,同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证明了改性原理的正确性。根据试验,对纳米粒子改性复合材料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由试验结果推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纳米碳是发展结构功能一体化铝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但纳米碳分散难、与铝润湿差及不良的界面结合等限制了增强效果。针对此问题,介绍了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熔融铸造和粉末冶金制备方法的改进及新发展的制备技术,从表面化学改性、涂层及纳米粒子修饰方面总结了纳米碳表面处理与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基于纳米碳/铝的界面结合机制,综述了表面改性前后反应和扩散型界面的形成过程及它们与机械锚结型界面对载荷传递的影响、改善途径;分析了纳米碳/铝复合材料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增强机制、影响因素和增强效果,并展望了提升该复合材料结构与功能性能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卫星常用的结构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了纳米粒子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单向板和【0°/±45°/90°】s铺层板导热性能的影响。其中纳米材料选用了纳米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树脂选用了TDE-85树脂体系。  相似文献   

5.
纳米SiO2粒子对环氧粘接剂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直接共混法将纳米SiO2粒子均匀分散到环氧树脂中,研究了纳米SiO2粒子的用量对粘接剂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剪切,拉伸,非均匀扯离三面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添加纳米SiO2粒子改性后粘接剂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均匀分散到环氧树脂粘接剂中,可使环氧粘接剂力学性能指标大幅提高,但当纳米SiO2粒子用量过多时,易相互聚集成团,使其力学性能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制备出纳米NiO/MgO复合氧化物粒子,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仪(EDS)等对产物的物相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单一纳米粒子(NiO、MgO)、纳米NiO+MgO混合粒子及纳米NiO/MgO复合氧化物粒子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NiO/MgO复合氧化物粒子中NiO粒子高度...  相似文献   

7.
对航空航天用纳米碳复合材料及其多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在纳米碳复合材料及其多功能特性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并系统地综述了纳米碳复合材料在多尺度增强、电磁屏蔽、智能驱动、隔热、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后展望了纳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8.
航天用传热强化工质导热系数和粘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航天器热控系统用的某型液体传热工质中添加铜纳米粒子,研制一种新型航天用传热冷却工质-纳米流体。分别运用瞬态热线法和NXE-1型粘度计测定了不同纳米粒子体积份额配比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和粘度,分析了纳米粒子体积份额、温度等因素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和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显著增加了液体的导热系数和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粒子强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特性"的介绍1前言近年来,为减轻金属构件的重量、改善材料的刚度、耐磨性和尺寸稳定性等,都在致力于多种粒子和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但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不仅受到成本昂贵的制约,还受到其难于进行切削...  相似文献   

10.
纳米NiO/CNTs和Co3O4/CNTs对AP及HTPB/AP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N iO/CNTs、Co3O4/CNTs复合粒子,应用TEM、SEM、XRD、EDS、BET等方法对产物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DSC研究了纳米N iO、Co3O4、CNTs等单一粒子及纳米N iO/CNTs、Co3O4/CNTs复合粒子对AP及HTPB/AP推进剂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纳米N iO/CNTs、Co3O4/CNTs复合粒子结晶好、包覆均匀、比表面积大。纳米N iO、Co3O4、CNTs等单一粒子和纳米N iO/CNTs、Co3O4/CNTs复合粒子均能使AP及HTPB/AP推进剂热分解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表观分解热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相比而言,纳米复合粒子的催化性能均优于其相应单一组分,表现出良好的正协同作用。复合粒子中以Co3O4/CNTs复合粒子的催化效果最为显著,使AP和HTPB推进剂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了153.06℃和60.0℃,使总表观分解热分别增加了1 163 J/g和920 J/g。  相似文献   

11.
以生石灰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粒子,用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纳米碳酸钙粒子,考察纳米碳酸钙粒子的加入对环氧树脂胶粘剂剪切强度的影响,并分析纳米碳酸钙粒子提高胶粘剂剪切强度的原因。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粒子提高了环氧树脂胶粘剂体系的剪切强度,表面处理对于缓解纳米粒子的团聚作用效果显著,水煮后纳米碳酸钙环氧树脂胶粘剂剪切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纳米Ni、Ni-P、Ni-B粒子制备及催化AP热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化学镀镍方法,制备了纯度较高的纳米Ni、Ni-P及Ni-B粒子。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ray射线衍射(XRD)方法对纳米粒子的物相、组织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并通过TG-DTA热分析实验,研究了制备的纳米粒子对AP热分解过程的催化影响。结果表明,纳米Ni粒子为面心立方晶体,呈现球形且平均粒径为60 nm左右;纳米Ni-P、Ni-B粒子为非晶合金,粒子呈现松散的聚集状态,形状不规则,粒径分布分别为10~80 nm和30~50 nm。制备的纳米粒子对AP低温和高温热分解反应均有促进作用,对高温分解的催化效果更明显,而Ni-B粒子的催化效果最为显著。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i或Ni-P粒子,能将AP的高温热分解峰温分别降低53℃或80℃左右;而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Ni-B粒子,能将AP的高温热分解峰提前125℃左右,与其在321.68℃的低温热分解峰重合,并使得整体热分解在368.33℃时就完全结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杂化方法分别制备了SiC、SiO2和Al2 O3 3种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酚醛树脂中,与酚醛树脂形成“海-岛”结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纳米粒子杂化酚醛树脂的降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Kissinger法对杂化酚醛树脂热分解活化能进行计算,发现纳米粒子能够降低树脂第1阶段的热...  相似文献   

14.
石墨颗粒增韧SiO2基复合材料韧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空热压烧结制成了石墨颗粒(Cp)增韧SiO2陶瓷基复合材料,对其组织结构、力学行为和增韧机制进行了研究。由于石墨粒子具有明显诱导SiO2玻璃基体晶化的作用,SiO2引入体积含量10%和Cp后,在基体强度水平仅轻微下降的同时,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明显降低,断裂韧和断裂应变显著提高,且宏观上表现出明显的伪塑性。片状石墨粒子的桥接、拔出、尤其是诱导裂纹偏转和诱发微裂纹,是材料及韧化显现伪塑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定量分析了粒子增强体复合材料的粘弹性力学性能。首先,依据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理论与Laplace变换理论,在Tan提出的粘弹性模型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改进的粒子增强体复合材料的三维线粘弹性模型,克服了Tan的模型只能刻画界面脱湿的缺点;其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实现了粒子增强体复合材料在常应变率下粘弹性本构关系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程序可用于定量化分析多种情况下粘弹性问题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不同粒径、温度、常应变率及粒子体积分数等参数,并得出粒径大的固体颗粒与粒子体积分数高的复合材料都容易发生界面脱湿。  相似文献   

16.
航天用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强  宣益民  姜军  徐济万 《宇航学报》2005,26(4):391-394,414
研究航天用纳米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测量了不同粒子体积份额的航天用纳米流体雷诺数500~4000范围内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详细讨论了雷诺数和纳米粒子体积份额对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分析了航天用纳米流体的强化传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粒子增大了液体的管内对流换热系数,增加了液体的传热效果,粒子的体积份额是影响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之一,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粒子体积份额的增加而增大。与原液体工质相比,航天用纳米流体的流动阻力系数稍有增大,纳米流体的流动阻力系数不随纳米粒子的体积份额而变化。与航天用纳米流体对流换热系数的增加相比,纳米流体流动阻力系数增大的程度极小,验证了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应用于航天器热控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cPP/nano-TiO2复合材料在通常剪切应力下的流变性能.用热重对复合材料的降解温度进行了测定,发现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降解温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cPP/nano-TiO2复合材料在通常剪切应力下的流变性能。用热重对复合材料的降解温度进行了测定,发现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降解温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对热解炭基、热解炭-树脂炭基C/C复合材料进行了1 500、1 800、2 100、2 500℃高温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及未进行热处理的2种C/C复合材料纳米尺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仪,检测了其微米尺度孔隙缺陷。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微米尺度C/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增加,材料中裂纹型孔隙缺陷在热处理过程中,没有沿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区域扩展,而是沿裂纹的宽度方向变化;纳米尺度C/C复合材料炭结构向理想微晶结构转变,缺陷逐渐减少,其变化趋势和微米尺度孔隙率的变化很相似。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纳米尺度1-d002与微米尺度孔隙率呈线性关系趋势,并据此获得了用微米尺度孔隙率变化表征C/C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综述了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聚合物基结构复合材料、聚合物基隔热烧蚀复合材料、C/C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也涉及了纳米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