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发射过程中,随着电容器组放电电压、电容量以及电枢初始位置的变化,弹丸出口速度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为获得其中的规律,建立了单级感应线圈炮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电容器组放电电压、电容量以及电枢初始位置对弹丸出口速度及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增加弹丸出口速度几乎呈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电磁加载系统放电回路原理进行分析,研究了系统控制参数对电磁力应力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减小放电回路电阻可保证设备在最大电容量和极限放电电压时放大器输出的应力波幅值足够大;增大放电回路线圈匝数,电磁力应力波的幅值升高,同时脉冲宽度变宽,选择电磁加载设备线圈匝数时应综合考虑应力波幅值和脉宽;放电回路电容量主要影响电磁力脉冲宽度,对电磁力幅值影响较小;电容充电电压主要影响电磁力幅值的大小,在放电回路其他参数一定时,可以通过改变电容充电电压来实现电磁加载设备输出应力波幅值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的热效应,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DBDPA)安装在一个小型量热风洞中,采用微秒级脉冲等离子体电源驱动DBDPA产生放电等离子体。分别应用Lissajous图形分析方法和量热学原理获得了DBDPA的放电功率特性和热功率特性。结果表明:①脉冲介质阻挡放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热功率和热效率均随着激励电压峰-峰值和激励频率的升高而逐渐增大;②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放电功率和热功率与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之间均存在幂函数关系,即脉冲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的放电功率正比于激励电压峰-峰值的1.75次方,正比于激励频率的1次方,其热功率正比于激励电压峰-峰值的5.0次方,正比于激励频率的1.5次方;③在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这两个参数中,优先选择提高激励电压峰-峰值更有利于提高热效率,也可更快地提升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热功率中气体加热功率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低电压电磁铆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高压电磁铆接存在的问题和采用电解电容器进行低压电磁铆接的可行性。通过试验 ,获得了合理的低压电磁铆接电压、电流频率和电容量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刘祺  杨磊  张益齐  付春雨  赵絮  黄玉平  郑再平 《推进技术》2020,41(12):2874-2880
通过开展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ulsed Plasma Thruster, PPT)放电试验,结合理论计算与分析,研究了放电室构型参数对推力器性能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推进剂烧蚀表面附近电极间距的增大使放电电流的峰值降低;增大电极高宽比使电感梯度提高,并使电磁冲量得到提升。考虑到放电电流集中在推进剂表面附近,电流峰值主要受到放电室上游电极间距的影响,因此,采用在放电室下游增大电极扩张角的方法使电极高宽比增大,通过这种空间上的分离,能够解决增大电流峰值与提高电感梯度之间的矛盾,实现推力器电磁冲量的综合提升。相比于常规PPT所使用的矩形推进剂构型,V形的推进剂构型可有效提升推力器的气动冲量。  相似文献   

6.
吕毅  张伟  赵慧 《航空工程进展》2017,8(3):268-276
国内对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刚刚起步,需要对其加筋壁板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地研究.通过改变蒙皮厚度、筋条间距、筋条几何参数等设计8种构型的试验件,进行压缩稳定性试验;考虑侧边边界条件及蒙皮有效宽度的影响,对两种常用的压缩屈曲载荷工程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筋条面积下,筋条惯性矩提高屈曲载荷增大,加筋壁板的破坏载荷主要取决于壁板的横截面积;蒙皮厚度和筋条间距对屈曲载荷的影响大于对破坏载荷的影响;对于薄蒙皮,当侧边简支且蒙皮有效宽度b=D-b2/2时,计算值与试验值最为接近;对于厚蒙皮,当侧边简支且蒙皮有效宽度b=D时,计算值与试验值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电脉冲除冰(EIDI)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电脉冲除冰(EIDI)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分解为四个过程,进而分析其工作原理.以冲击摆锤试验和Bernhart-Schrag模型为例,介绍了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通过蒙皮表面加速度、应变、振动位移等参数,分析了由脉冲力所产生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利用蒙皮表面的应变程度,给出了一种除冰预测准则.总结了包括飞行试验、疲劳试验以及电磁干扰试验在内的工程应用试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对EIDI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放电间隙电压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工具(电极丝)和工件之间的放电电压是对放电加工过程进行实时检测的重要参数.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定量研究了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放电间隙电压量的变化特性与加工中峰值电流、工件厚度及切割方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为准确检测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状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电磁铆接的放电回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电容直接对线圈进行放电;另一种是电容对脉冲变压器放电,然后脉冲变压器作用于线圈.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提高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点火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采用理论计算和地面试验的方法,设计了一款可应用于立方体纳卫星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能量为2.6J的电源处理单元,其放电点火电路是基于LC振荡电路,且对放电点火电路的性能、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和整个电源处理单元的稳定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振荡放电点火电路中,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较小,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可靠性;该放电点火电路在输入电压800V时,点火电流的峰值可达到100A~150A,这种大电流放电有助于清除火花塞表面的积碳。  相似文献   

11.
电脉冲除冰系统是保障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的一种机械除冰系统,它具有高效节能、稳定性好、通用性强等优点。国外研究机构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针对电脉冲除冰系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效果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了简单翼型前缘结构以及 NACA2414、NACA2428、NACA2407等多种 NACA 翼型前缘结构的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除冰率的系统除冰效果评判准则。基于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仿真,分别研究了不同幅值脉冲力作用下,脉冲力作用位置、翼型几何形状以及脉冲力作用序列对系统除冰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为达到相同除冰效果,采用对称双脉冲作用所需的幅值明显小于单脉冲作用;相同工况下,相对厚度较小的翼型前缘除冰效果较好,且同一翼型的下翼面的除冰效果略好于上翼面的除冰效果;通过适当调整脉冲触发顺序,可以达到或接近通过单纯增加脉冲载荷所达到的除冰效果。本文通过仿真计算,提炼了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效果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指出了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优化方向,为机翼电脉冲除冰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脉冲除冰系统除冰激励的简化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英  朱春玲  白天 《航空学报》2012,33(8):1384-1393
首先建立了电脉冲除冰系统的电路模型,求解了有无二极管条件下的理论脉冲电流曲线,通过分析计算电流与实验电流,提出了将正弦半波电流函数用于电磁场分析以简化研究除冰激励的观点,同时求解了不同电流方式下的电磁压力分布,再用结构动力学分析了不同压力载荷下实验铝板的响应位移。其次通过比较铝板中心位移实验值与动力学求解的响应位移值,其有效的吻合程度验证了用正弦半波函数电流简化电脉冲除冰激励分析的可行性。最后,在利用正弦半波电流函数简化分析脉冲激励的基础上,研究了电流大小、电频率、铝板厚度、铝板弹性模量、铝板密度以及铝板长宽比对最大响应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响应位移随电流增大而增大,随铝板厚度、弹性模量与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电频率的改变而改变,但几乎不受铝板长宽比的影响;在研究电频率时得出,可将电频率与系统结构固有频率以1:1的比例设计,此关系式是电脉冲除冰系统电路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电脉冲除冰系统的除冰实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搭建了电脉冲除冰实验台,完成了脉冲放电500V时的除冰实验,获得了三次除冰激励后的除冰效果.同时,为数值模拟除冰过程,求解了除冰动力即铝板在涡流场作用下的脉冲压力分布,建立了冰-铝板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ANSYS单元生死技术瞬态非线性分析了冰层的失效单元,比较了Labeas冰层失效准则与第一强度理论分析冰层失效的效果.结果表明:加载除冰激励后,利用第一强度理论数值仿真去除冰层范围的结果更符合本次除冰实验.   相似文献   

14.
电脉冲除冰(EIDI)系统电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电脉冲除冰(EIDI)系统电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针对几种常见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以Bernhart-Schrag模型为例,重点阐述了电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等效模型的建立以及状态方程的求解,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针对由环状平绕线圈及金属平板构成的EIDI简化系统,Bernhart-Schrag模型可以预测通电线...  相似文献   

15.
A possibility of enhanc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capacitance ignition system by realizing the batch mode of discharge impulse generation is substantiated.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 a problem is solved to study the 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discharge units as a spark discharger and a spark plug and peculiarities of discharge formation in them; the batch mode is simulated with proper account for the influence of discharge-recurrence rate upon dynamics of electric strength recovery in the discharge units. A possibility of optimizing the capacitance ignition system parameters is theoretically evaluated to provide the maximum possible quantity of discharge impulse packet energy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their peak capacity at the specified values of supply source power, discharge-recurrence rate, and total voltage of the entire igni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6.
Compared with a copper wire electrode, molybdenum wire with a poor conductor is usually used as the electrode in high speed wire-cut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HSWEDM), so the resistance of an ultra-fine wire cannot be ignor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ultra-fine wire and the conventional diameter wire, the continuous discharge waveform of two kinds of wire electrodes was compa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multichannel discharge phenomenon in the...  相似文献   

17.
高频冲击局部放电(PD)测试可以有效的检测电机绝缘系统的绝缘状态。根据传感器的不同,电机绝缘系统在高频冲击下PD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高频电流传感器法和超高频天线法。试验表明:在高频冲击电压下,PD主要发生在冲击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在同一放电电压下,上升沿和下降沿的PD幅值较大;在风力发电机定子绝缘系统鉴别试验中,随着老化试验的进行,线圈的PD起始电压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鉴别试验,可以确定绝缘系统的冲击电压绝缘等级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