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9年3月10日0时28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第300次发射。近半个世纪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历经了最初的艰苦创业、走向世界,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圆梦奔月,  相似文献   

2.
<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那时起,长征火箭家族不断有新成员加入,运载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2019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星6C卫星,完成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0次发射,树起了  相似文献   

3.
长征 《太空探索》2011,(2):14-15
2010年12月1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36次发射,也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生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发射。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甲火箭巍巍屹立,在直冲云霄之前,它细细回味着一辈辈铸箭人的殷殷期盼,回味着从"1"到"100"的如歌岁月……这一刻,对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刻,该院再  相似文献   

4.
国内动态     
<正>长征十一火箭成功发射试验十九号卫星3月15日,试验十九号卫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试验十九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5.
<正>300次从2014年12月11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二十五号,到2019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星6C通信卫星,4年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它的第三个100次发射,发射频度从年均15~20次提升至16~37次,位列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9月20日上午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该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  相似文献   

7.
<正>9月20日7点01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0次发射。在经过980余秒的飞行以后,长征六号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作为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快速发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火箭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秘密武器"助精准入轨从起飞到精确入轨,长征六号运  相似文献   

8.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32-33
太空长征,叩问苍穹;百次飞行,航天丰碑。 2007年6月1日,我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地把鑫诺三号通信卫星送上太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100次发射,谱写了中国太空长征的壮丽史诗。 从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向太空迈出第一步,57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创造了整整100次飞行的光辉纪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发展四个系列12种型号,共把80多颗国产卫星、28颗外国卫星、4艘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送上太空邀游。在100次发射中,有过7次失败,但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已连续58次发射成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00次发射,把我国航天事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展现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产生了巨大作用和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17日,长征-3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我国第3颗"北斗"(英文名COMPASS,中文音译名BeiDou)导航卫星,卫星于1月22日定点在160°(E)、轨道倾角1.8°的赤道上空。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这次发射是我国2010年的首次航天发射,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22次飞行,还是全球2010年的首次航天发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4月11日11:27,我国海洋-1B(HY-1B)卫星由长征-2C火箭从太原发射升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6次飞行.  相似文献   

11.
宗河 《国际太空》2005,(6):17-17
2005年4月12日,亚太星-6卫星由长征-3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4次飞行,也是我国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连续第42次获得成功,还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首次恢复进行的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动态我国成功发射通信广播卫星中星-2E8月6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2E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星-2E通信广播卫星可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和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广播、电视和宽带多媒体传输服务。此次发射是继8月4日长征六号"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后,中国航天在不到30小时内成功实施的又一次航天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83次发射。  相似文献   

13.
<正>不经意间,2014年悄然谢幕,2015年闪亮登场。2014岁末,国内外航天分别有件大事值得回味,一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火箭")发射达到200次,二是美国新一代飞船"猎户座"发射试验成功。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26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火箭的第200次发射。第200次发射本身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发射,但长征火箭累积达到200次背后传递的信息则耐人寻味。首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2004,(11):4-7
9月27日,我国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20颗返回卫星送入太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80次发射,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38次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4,(1):4-5
<正>遥感卫星19号发射成功2013年11月20日11点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19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4次发射。遥感卫星19号和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均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杭文)  相似文献   

16.
<正>6月5日12时0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发射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5颗商业卫星,卫星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本次试验中,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是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首次实现"航天+海工"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高擎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5km,远地点50930km,轨道倾角31°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成功发射(连续61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18.
<正>3月30日,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这次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团队匠心独运,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直接将卫星送入了工作轨道,比以往节省了好几天的时间。这种发射中高轨航天器的新模式,实现了和美俄航天强国同步。从1970年第一次发射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有13种型号投入使  相似文献   

19.
法国强烈要求美国帮忙,制止把一颗具有美国和法国元部件的卫星运到中国来发射。反对用一枚长征运载火箭发射阿拉伯卫星的理由是中国向阿拉伯财团提供不正当的价格和其它条款。据欧洲和美国的官员说,中国拟以2500万美元价格于1991年用长征运载火箭发射阿拉伯卫星-1C,这个报价大约是欧洲或美国竞争者的报价的一半。此外,据一位法国工业界人士说,中国还同意承担为适合长征运载火箭发射而对阿拉伯卫星进行修改所需的费用,这部分费用按西方公司成本费用计算需要300至7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正>9月29日12点21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托举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一箭三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负责抓总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1次飞行。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由中科院抓总研制,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