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FAA、JAA和CAAC对湿和污染跑道运行的相关规章入手,给出了湿和污染等跑道的定义,详细分析了影响污染跑道着陆性能的因素,强调了在到达时进行着陆距离评估的重要性,并以空客A319为例进行了污染跑道着陆性能的分析,最后给出了湿和污染跑道着陆运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实际工作出发设计一种跑道安全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跑道动态,为跑道入侵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灵活可靠的解决方案。这是当前空管系统的需求,对于减少跑道入侵引起的事故和提高航班运行安全性也有重要意义。该系统能够为空中交通管制员提供跑道入侵告警,并且提供相应的实时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3.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理论容量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首都机场的运行模式,推导建立了双跑道系统容量评估的理论数学模型.基于2003年春运期间的统计数据,使用该模型对首都机场双跑道系统的容量进行了评估.对独立进近和独立离场模式以及相关进近和独立离场模式下的两套理论容量曲线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南航空》2010,(1):16-16,18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指挥部消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新航站楼扩建工程将于今年竣工运行。届时这个中国西部首个双跑道机场航站楼面积将达18万平方米.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加上“开进”机场的轨道线路与高速公路,西部交通枢纽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5.
基于到达流特性的跑道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有机场的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前航空运输的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场的运行能力,增加其跑道容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跑道容量的具体定义以及影响跑道容量的诸多因素,其中连续着陆飞机之间间隔的数量和间隔的大小是影响跑道容量的最大因素。假定机场到达流特性是韦布尔分布或正态分布,采用T型系统推导跑道容量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各到达流分布计算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模型计算的某机场跑道容量基本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6.
考虑尾流影响的侧向双跑道机场的跑道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侧向跑道由于能够灵活面对强侧风的影响从而提高机场的效率,在我国大型机场的规划设计中逐渐推广。但是目前国内外在侧向跑道容量模型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侧向跑道的跑道容量模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侧向双跑道系统,考虑了一组侧向跑道上航空器之间的尾流影响,通过计算尾流消散时间给出了侧向跑道航空器的放行条件,同时利用时序图得出在侧向双跑道系统中连续进场航空器间插入离场航空器的条件,从而构建出侧向双跑道系统的跑道容量理论计算模型;最后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跑道为算例,计算出尾流影响下侧向双跑道系统的小时容量,并给出航班起降架次表,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侧向跑道机场的跑道容量理论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民航机坪保障设备(包括航班保障车辆和廊桥等)运行安全及效率,设计了一种主要以数据采集终端机、数据服务器主机与无线Mesh主干传输网络组成,满足C/S架构的民航机坪保障设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充分结合机坪生产活动区域相对固定,电源供给稳定,线缆敷设不便且保障设备多为低速移动目标等特点设计,较传统的GPRS通信,Zigbee自组网,工业Wlan网络架构的数据采集方案有更强的信号稳定性、业务处理能力和网络覆盖范围。在山东烟台机场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布置灵活,成本低,运行稳定,能够很好地满足机场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定义了跑道入侵区,对主体和目标设定了七种运行状态,为了判定入侵是否发生和防止假告警,给出了判据标准。根据设定的运行状态和判据标准建立了运行状态判据矩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跑道入侵区和运行状态判据矩阵的跑道入侵检测算法流程。该算法对跑道入侵的典型场景能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包络的两个基本模型,然后以北京新机场"3+1"、"4+0"跑道构型作为算例,分析构型对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跑道的运行效率不仅与跑道构型本身有很大关系,也受运行条件的制约。对于不一样的跑道构型,当运行参数保持一致时,其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即使跑道构型相同,运行模式的差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国内外近距平行跑道尾流间隔研究方法现状,剖析了国内近距平行跑道运行模式相关概念。针对尾流流场的研究手段,对理论模型计算、数值模拟以及雷达实测这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依据探测设备的不同,综述国外两大动态尾流间隔缩减系统的特征及实际运行效果,并对近距平行跑道尾流间隔研究方法作展望。  相似文献   

11.
在比较现有平行跑道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延误油耗优化原则的跑道选择策略。同时根据航班时刻表及起降间隔标准,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油耗优化原则的跑道选择和排序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混合运行方式下跑道的运行效率,减少了航空器的滑行时间和等待时间,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未来空间综合电子系统总线网络发展需求,本文在介绍现有星载电子系统体系架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环境应用的高速高可靠实时网络总线架构。对网络协议架构、网络拓扑、工作原理及网络关键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技术10 Gb/s的传输带宽、亚微秒时钟同步精度、多通道冗余传输机制能够满足未来空间环境应用需求,为未来空间电子系统网络架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航空器尾流间隔是影响跑道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机场增容的需求一直在增加。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欧洲航空安全导航组织(EUROCONTROL)试行并且逐步推广了尾流再分类(RECAT)标准,其对跑道的吞吐量以及运行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ICAO、CAAC、FAA以及EUROCONTROL的尾流间隔标准以及RECAT的优势,分析我国现行尾流间隔的不足之处,对空管的运行安全、机场容量和运行效率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种制约近距平行跑道运行容量的因素,并对比单跑道容量评估方法,针对不同运行模式提出了容量评估思路。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运行方式提出具体的调整适用方法,为近距跑道的优化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CAAC于2009年下发的关于湿和污染跑道运行的咨询通告,明确了湿和污染跑道的相关定义,分析湿和污染跑道对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影响,并从航空公司飞行机组的角度,阐述运行所需的计算评估方法,总结藉以应对不利因素的飞行技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民航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预防跑道侵入成为机场安全运行的重点工作内容。本文面向跑道侵入这一困扰国际民航界的机场运行安全课题展开研究,提出一套能适合国内机场实际情况的跑道侵入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与创见性,设计思路对提升跑道运行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的发展,空中交通管制与航空公司运控等航空业务对航空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频谱利用率、航空通信网容量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基于甚高频的航空通信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受限于标准体制、技术壁垒等因素,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运行需求。L波段数字航空通信(L-band digital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L-DACS)数据链技术作为新一代航空通信系统的预选方案,是有效解决频谱资源饱和难题、满足高速率传输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L-DACS数据链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通信系统现阶段的技术标准,分析了L-DACS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建议,为面向航空宽带通信L-DACS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根据航空发达国家经验,运用尾涡效应的知识研究如何提高近距平行跑道机场容量的问题。章介绍了现行的做法即为防止尾涡相遇采用的程序,论述了在近距平行跑道运行中靠近地面的尾流现象,基于涡流放应确定的减小平行跑道间距限度的标准,介绍了改进后的进近程序,这种程序能有效地提高机场的容量。  相似文献   

19.
有关跑道入侵事故的调查显示,29%的跑道入侵是管制员运行失误造成的,而情境意识丧失是空中交通管制员运行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了跑道入侵中管制员情境意识丧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管制员情境意识保持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下发了咨询通告《航空承运人湿跑道和污染跑道运行管理规定》(AC-121-FS-2009-33)。咨询通告给出了干、湿和污染跑道的定义并明确了相应的起飞着陆性能要求,强调了进行到达时着陆距离评估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法规对CJ1在湿和污染跑道的起飞性能和着陆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