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AP热分解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DSC、TGA和热裂解-MS、TG—FTIR、热裂解原位-FTIR研究技术,研究了GAP热分解全过程。气相中检出N2、NH3,HCN、H2CCO、CO、CO2、C2H4、HCHO,凝聚相中首先-N3分解生成亚胺中间产物。实验获得了GAP的热反应动力学参数并且提出了可能的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CO2)是大气中最典型的温室气体,大气中CO2浓度持续增加是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温度升高导致自然环境恶劣,各类自然灾害频发,极端天气数量增加,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准确监测CO2的排放,了解CO2源和汇的分布,是遏制大气CO2浓度升高、减缓全球变暖的前提条件。因此,准确获取全球范围内高精度时空分辨率的CO2观测数据十分必要。卫星遥感可以有效观测CO2的全球分布,获取大范围高精度数据。本文旨在对目前用于大气CO2探测的卫星载荷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包括基于被动遥感CO2的卫星现状和数据产品、基于主动遥感CO2的卫星的研制情况和目前的主要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3.
星载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全球大气CO2柱浓度和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在一套激光雷达中集成了2种探测体制,采用1 572 nm积分路径激光差分吸收方法测量全球CO2柱浓度,采用532 nm高光谱探测(HSRL)方法测量气溶胶和云的垂直廓线,均为国际首次在星载平台成功验证,是国际首个星载CO2探测激光雷达和国际首个高光谱气溶胶探测激光雷达。在国际已发射的星载激光雷达中,ACDL激光雷达是探测体制最全、波长最多、能量最高、频率最稳和精度最准的激光雷达,实现了创新跨越。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轨连续工作,首次获得了全天时精度优于1 ppm的全球CO2柱浓度、精度优于20%的气溶胶廓线等遥感数据。本文介绍了ACDL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系统参数以及相关的定标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CO2浓缩控制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电化学去极化 CO2 浓缩技术 (EDC)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综述了 EDC的控制技术进展和主要控制方法 ,并探讨了该技术方法作为载人航天飞行时座舱空气中 CO2 的浓缩和去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首颗生态环境领域大气环境监测专用卫星。卫星搭载了5台有效载荷,可实现CO2主动激光探测和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被动结合探测,以及对气态污染物、云和气溶胶、水环境、自然生态等要素大范围、全天时综合监测,为生态环境遥感监管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从卫星载荷特点及数据获取能力出发,分析了其在生态环境行业的应用能力,并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监测3个方面,结合在轨测试情况对卫星的应用能力进行详细阐述,可为开展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遥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气环境监测卫星(DQ-1)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科研卫星,其运行于705 km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装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高精度偏振扫描仪(POSP)、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及宽幅成像光谱仪(WSI)等5台遥感仪器,通过主动激光与被动高光谱、多光谱、多角度、偏振等手段结合,实现对大气CO2、细颗粒物、污染气体、云和气溶胶等要素,以及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等进行大范围、连续、动态、全天时的综合监测;卫星CO2柱浓度探测精度优于1 ppm,为国际最高。卫星入轨后各分系统工作正常,在轨测试结果均满足要求,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作物估产、农业灾害等应对能力,推动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领域遥感应用。本文概述了DQ-1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总结了卫星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创新点,介绍了卫星系统在轨测试情况,并对卫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何志桥  裘建平  宋爽  陈建孟 《宇航学报》2007,28(6):1774-1778
为有效转化航天器座舱内宇航员产生的CO2为燃料CO,研究了KOH/甲醇电解液中Pb-Ag合金电极上CO2电化学还原的循环伏安及电解行为。在常温且压力为0.7MPa时,生成CO的最大法拉第效率为47.3%,而常压且温度为263K时的CO最大生成法拉第效率为24.6%,此外,表观反应动力学可被很好地拟合为j0=0.125PC0 O.2299T-2155.6exp(-2000/T)。该电化学还原过程为长期载人航天飞行时减少舱内CO2提供了一项潜在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星载激光雷达是高精度测量全球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垂直廓线的重要手段,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大气探测激光雷达(ACDL)在国际首次采用激光积分路径差分吸收技术测量全球CO2柱浓度,采用532 nm高光谱探测技术测量气溶胶和云的廓线。星载激光雷达载荷研制期间,同步研制一套主要功能一致的机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校飞样机,并开展机载飞行试验,获取了大量飞行试验及其对比数据,提供了机载平台真实的数据源,对于优化ACDL激光雷达系统参数和研究星载数据反演算法至关重要。最后在机载飞行平台下,验证了优于1 ppm的CO2柱浓度测量精度和优于15%的气溶胶测量精度。未来利用该机载样机可以进一步开展星地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原子氧侵蚀地面模拟设备中对Kapton和利用反应溅射制备的Al2O3涂层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并采用XPS和SEM等分析手段对暴露前后试样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pton试样遭受了严重的侵蚀,质量损失较大;Al2O3涂层质量变化很小,对基体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作用。XPS分析结果表明,Kapton的羰基与原子氧作用时形成CO2,随后CO2气体脱附。反应溅射的Al2O3涂层是富Al的,初始暴露时由于氧化反应而质量有少许增加,随时间延长,涂层变得完全符合化学计量。  相似文献   

10.
运用激光技术检测有毒化合物的CO2激光光声自动检测器,能够自动适时监测空气中低于100μg/L的多种有毒化合物。在航天技术领域。可用于检测混合物中浓度低于5μg/L并含有其它干扰气体的肼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进入火星大气的高温真实气体效应与气动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火星和地球大气分子热力学和化学行为的差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研究探测器进入过程高超声速流动的分子振动激发、离解反应及热力学和化学非平衡等真实气体效应,获得不同气体模型条件下的高超声速气动加热规律,探究引起地火差异的根本原因。分析认为,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稀薄气体效应明显;激波层内发生CO 2气体为主的大规模离解,在极高温环境下O 2和CO也将离解;沿进入轨道的高超声速流动基本处于化学非平衡但热力学平衡状态;激波层内能量储存和分配模式因分子振动激发和化学反应而改变,分子振动激发会增强气动加热量,但均介于化学反应模型的完全非催化和完全催化壁结果之间;相同来流条件下CO 2介质高超声速气动加热强于空气介质,但真实的火星进入热载荷因大气稀薄而弱于地球再入环境。相关研究为我国未来火星探测器热防护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用T-Jump/FTIR联用技术,在高纯氮气气氛、不同压力、不同裂解温度和1 000 K/s的快速升温速率条件下,研究了CL-20的快速热裂解过程。用快速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实时跟踪分析分解产物的种类和浓度变化,考察了实验温度和压力对CL-20快速热裂解气相产物N2O/NO2和NO/NO2比值的影响。结果证实,CL-20的分解首先是从N—NO2键的断裂开始,生成NO和其他较稳定的气体产物(如CO、CO2和H2O等),这种N—N键断裂的反应因压力和温度增大而加速,气态NO2生成后又与凝聚相和其他活性还原性气体产物(如CH2O)发生二次反应,经中间产物而产生N2O。  相似文献   

13.
董文平  邓一兵  傅岚  陈善广 《宇航学报》2004,25(4):370-374,381
研究了载人飞船环控生保系统主要故障模型及飞控对策,根据系统工作原理建立了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故障模型,如舱体泄漏、气源消耗过量和CO2净化失效等,应用该类模型对飞行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判断或预测故障,同时给出飞控对策。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首次载人飞行。  相似文献   

14.
在石化厂内,伴随着生产过程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类的危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SO_2、H_2S和NO_2等有毒气体,对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在石油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需求。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设置安全报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某石化公司的监控技术及应用,以期为石化厂以及石化装置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从航天遥感技术应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求得发展、航天遥感核心领导层的建设是航天遥感技术发展的关键、应用技术的推广是航天遥感技术发展的基础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航天遥感技术如何发展,行业间的航天遥感力量如何组织协调,航天遥感技术如何尽快实现实用化、产业化的战略性问题,以推动我国航天遥感技术的持续发展,最后对航天遥感的发展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Mg粉/CO2点火燃烧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的点火实验装置对Mg粉/CO2的点火燃烧性能开展了实验研究.通过记录的实验现象验证了Mg 粉/CO2组合作为推进剂的可行性的同时,由测量到的不同粒径的Mg粉在CO2中的点火温度,对点火燃烧性能作出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得到了中等粒径的Mg粒子在CO2中的点火温度约为960 K,且随着粒径的增大,点火温度会逐渐升...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推进剂药条低温下燃速测试要求,建立了燃烧室的传热模型,通过对比燃烧室各种制冷方法及其特点,证明液态CO2压力调节制冷是最佳制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初步设计了粉末火箭发动机,并以Mg粉作为燃料、CO2作为氧化剂进行了点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利用空气与Mg粉的燃烧放热可成功引燃Mg粉/CO2,且在关闭空气后达到自持燃烧;燃烧室壁面沉积较多,主要以MgO为主,还有一部分未燃烧的Mg;通过该试验验证了Mg粉/CO2粉末火箭发动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期以来 ,GPS技术已在我国的测绘、地质、航空、航天、海洋、交通、航道、石油、水利、渔业、农业和信息等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世纪初期的 GPS现代化 ,将加速 GPS技术在我国更多领域的应用开拓。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通信、遥感和电子消费产品的不断融合 ,又将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在此情况下 ,许多行业和高等院校的广大读者 ,急需一本 GPS技术的参考书。科学出版社应广大读者之所需 ,于2 0 0 3年 8月出版了 1 6开本 40 0余页的《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一书 (共 9章 52节 )。该书是刘基余教…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技术,采用1.57μm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DFB LD)作为光源,应用二次谐波检测技术,实现了CO气体的浓度检测,与中红外CO气体检测系统相比,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