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满足飞行器发射平台不水平倾角的高精度测量以及与外部工控系统SSI实时通讯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SSI串行通讯的高精度吸附式水平测量仪。本文详细阐述了水平测量仪的基本原理、机械结构组成、硬件电路原理以及SSI通讯接口的方案设计。经试验验证,该产品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角精度误差优于10″(3σ),工作性能稳定性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发射平台、三轴转台、大理石平板等使用基准面的倾角测量领域,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TXZ—1凸轮自动测量仪可用于自动测量大斜率、大升程的高精度凸轮,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和测量效率高等特点,在生产使用中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某特种装置发射参数测量仪为研究对象,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先进的电子测量技术及V isual Basic语言编程方法,研究对某装置发射不同武器时的膛压、出管速度、最大加速度、发射延迟时间和发射时间等参数进行迅速、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论述了某装置发射参数测量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各功能单元的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飞机静力、疲劳、铁鸟及风洞等强度试验中大量使用由LXI EX1629应变测量仪组成的大型应变测量系统通道数多校准项目多,采用手动校准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并容易出错等问题。利用标准仪器通信接口和被校设备的LXI标准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嵌入式设备高可靠性及快速通讯方式,在VEE Pro软件开发平台上,设计开发出一套应变测量仪自动校准系统,实现了应变量测量仪和应变量放大器多路同步快速自动校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校准及打印输出三个主模块。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有效、精度高。该校准系统在飞机研发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信号源相位噪声的测量是一种重要的精密电信号的测量,它分为时域测量和频域测量两大类。某些毫秒级以上的频率变化,只有时域测量才能实现。可以用通用数字频率计和单板微机相结合的办法,构成时域相位噪声测量仪,以满足雷达、通讯和航天技术对信号源的频率稳定度的严格要求。为此,提出探讨这种测量仪的组成方案、测量原理及其误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新型高精密长度测量仪。使用一个光学自动聚焦头和一个无齿隙机械传动机构,其分辨力可达0.1μm;在40mm 测量范围内,其绝对准确度优于1μm。由于具有自动聚焦特性,它还能在线识别表面倾角和表面曲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运载火箭水平和垂直对接高精度、高效率的装配需求,提出采用大尺寸非合作目标三维形貌测量仪辅助对接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测量运载火箭部段点云数据,拟合火箭对接面的形貌,反馈给对接执行机构调整位姿参数。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对接装配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12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地表水和海洋地形”(SWOT)卫星,开启了陆海统筹和地表水高分辨率三维观测新纪元。该卫星综合当前测高卫星的技术基础,在载荷设备、测高技术功能和测高精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同时将实现更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结合,在内陆河流湖泊三维测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将持续扩展海洋高度测量数据。本文评述了SWOT任务目标以及系统构成,分析了应用前景,对国内相关卫星规划和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太空新航线     
正"猎鹰"9一级船上着陆再次失利1月17日,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了美法合作的海洋测高卫星"贾森"3。这次发射还再次进行了火箭第一级海上浮动平台着陆尝试,但未能成功。"贾森"3卫星由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采用"海神"平台建造,发射质量约510千克,拟部署到1380×1328千米、倾角66.05度的轨道,设计寿命5年。该卫星测量的数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太空》1999,(9):26-28
前苏联卫星名称:人造地球卫星-1(Спутник-1)发射日期:1957年10月4日运载火箭:SL-1卫星重量:836kg轨道高度:2285km/9461km轨道倾角:65°轨道周期:9617min发射目的:测量大气密度,研究电离层2 美国卫星名称:探险者-1(Explorer-1)发射日期:1958年1月31日运载火箭:丘辟特-C卫星重量:1397kg轨道高度:3604km/25314km轨道倾角:3334°轨道周期:1148min发射目的:测量宇宙线、微流星及卫星本体温度3…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箭载测量系统数据传输由点到点的电缆完成,存在布线复杂、占用空间大、质量大、通信速率低等方面的不足,为此提出将新一代总线AFDX应用于箭载测量系统的设计思路。介绍了新一代基于以太网的总线技术AFDX,研究、比较了其技术特点和关键技术,并对基于AFDX的箭载测量系统数据综合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设计,为设计更高可靠性、更快通信速率、更强灵活性的箭载测量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两飞行器间无线数据链通信区域建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两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正常通信,需建立一套通信区域的计算模型.基于空地无线数据链通信,从其实现正常通信的条件出发,考虑通信链路中的发射机、接收机、收发天线、传输空间及地球曲率、飞行器姿态角以及飞行器的空间位置关系等因素,分析研究了飞行器间无线数据链通信区域,建立了两飞行器间无线数据链通信区域的数学模型,包括天线、飞行高度、两飞行器空间位置关系、通信区域模型等.该模型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为分析建立在无线数据链通信方式基础上的空地无线传输系统通信区域提供了参考,也适用于飞船、卫星等其它空空、空地无线数据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3.
偏中心定位对弹射过程中飞机姿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载飞机弹射起飞时,由于航母运动等因素的影响,飞机往往无法与弹射轨道对中.针对这种情况,在考虑航母运动以及起落架缓冲和轮胎弹性的基础上,建立六自由度偏中心定位弹射起飞数学模型,研究了在航母典型运动状态下不同初始偏心距离对弹射起飞过程中飞机姿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偏心距离对飞机的偏航运动影响最大,偏航运动的幅度随初始偏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弹射滑跑过程中,飞机的偏航运动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弹射杆所承受的侧向弯矩随初始偏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为舰载飞机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火箭测量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未来电子测量与数据获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简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该技术应用于火箭测量系统的技术难点,其中针对环境适应性和通信协议两个关键点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理论建模,为构建一个可靠高效的箭上无线数据获取方式提供了论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鸽子飞行时常采用变频率和变振幅模式来操控翅膀扑动与扭转以达到高效飞行的目的。为了给研究扑翼机控制和分配算法提供通用的设计验证平台,建立包含3个控制输入自由度的仿鸽扑翼机动力学模型,并开展开闭环模型有效性验证。考虑机翼运动惯性力和力矩,基于Kane方程建立仿鸽扑翼机的纵向多刚体非线性模型。选择升降舵偏转角、机翼扑动角振幅和机翼扭转角振幅作为控制输入,定义机翼定周期扑动的操纵机制,估算面向控制模型所需的气动导数和操纵导数,建立面向控制的仿鸽扑翼机线性时变周期系统模型。基于Floquet理论对线性时变周期系统模型进行动稳定性分析,结果与开环时域仿真一致。从闭环角度对模型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验证,仿真表明,所建模型能有效反映仿鸽扑翼机时变周期动力学特性,并能支撑控制分配方法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6.
航空飞行器通过翼尖铰接机构复合飞行时的气动耦合效应,会造成飞机产生不同于其单独飞行时的动力学特性,出现复合飞行安全问题。为研究翼尖铰接复合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使用Newton-Euler方法和Robberson-Wittenburg方法建立了双机组成的翼尖铰接复合飞行器多刚体系统整体和内部的7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组。在气动准定常假设下建立双机复合系统非耦合气动力表达式,基于CFD方法开展复合飞行器系统的三维实体建模和非结构网格划分工作,获取复合飞行器系统的气动力数据。搭建动力学仿真平台,开展准配平方案和全配平方案下的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准配平方案下飞行器无法持续稳定飞行,而全配平方案下复合飞行器系统各运动参数在仿真时间内始终趋于稳定。在全配平方案下,使用小扰动假设的非解耦线性化方法重新整理7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组,研究复合飞行器系统运动模态的特征值中出现的2个发散新模态,根据对应的特征向量发现2个发散模态分别由相对滚转角度和角速度主导,同时也比较分析了其他运动模态相比单机飞行时的特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复杂环境下舰载机弹射起飞环境因素建模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舰载机弹射起飞过程复杂,受到甲板运动、舰首气流、地面效应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构建甲板运动模型、甲板风模型和地面效应模型,描述了弹射起飞过程中复杂的外部环境,并视为附加项加入到常规飞机方程中,建立了舰载机弹射起飞模型.研究表明:地面效应不利于舰载机弹射起飞;甲板风与舰首气流可抑制航迹下沉;舰面运动对舰载机离舰后下沉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高精度光电自准直仪对飞行器在野外长时间热待机状态的方位姿态变化进行监测,采用基于经纬仪和标杆仪的基准边修正方法进行数据修正。飞行器的不同部位固定温度传感器,通过工业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所有数据分析得出飞行器方位姿态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为飞行器发射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时分双工协议的单载波频带靶机测控系统,在机载和地面站均只配备一套数传电台的情况下,实现全双工通信。详细介绍了时分双工(TDD)协议的帧结构、帧同步和通信实现,并以某型靶机为例分析和计算测控通信的需求和性能,经性能计算和分析表明,该通信协议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20.
自调平台通过光电传感器敏感基座二维姿态的变化,根据基座姿态角的变化量,通过执行器件对框架进行回调,使工作台面处于水平状态。自调平台能够为动基座下的测量仪器提供水平基准,为这类测量仪器在动基座环境下的正常使用提供了可能,例如经纬仪类仪器在船上的应用。通过对自调平台调平过程的分析发现,在调平过程中,基座上被测目标与调平工作面之间存在一定的方位偏转,该偏转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属于测量误差。分析出影响方位偏转量的各个参数,并分别对各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使用自调平台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