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地从神舟7号载人飞船出舱活动,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重大关键技术,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使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神舟七号飞船满载3名航天员飞行乘员组发射升空,乘员组中的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身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他们中的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工程》2012,(5):69-69
据Nasaspaceflight网站2012年8月20日消息,“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航天员Gennady Padalka和Yuri Malenchenko,于莫斯科时间当日19点38分开始出舱作业,21日1点28分返回太空舱。这是他们今年实施的第二次太空行走,在此之前,Padalka和Malenchenko分别拥有8次和4次太空行走经验。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漏水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在太空尤其是在执行出舱活动时,漏水可真不是小事,它可能使航天员有“窒息”的生命危险。不久前,意大利航天员卢卡·帕米塔诺(Luca Parmitano)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就因“头盔”漏水不得不提前终止任务。之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忆了那次太空历险经历,与我们一起分享他是如何度过这次惊险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宣布,神舟-7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于今年10月择机实施,担负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飞行乘组已经确定,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担任候补。任务实施期间,将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穿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其中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按照飞行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6.
吴国兴 《航天》2009,(1):32-35
出舱活动使用的工具 40航天员出舱活动使用的工具有何特殊之处?分为几种类型? 航天员出舱主要是为了进行设备维修、保养、检查和安装,因此他们像地球上的检修和安装工人一样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由于出舱活动用的工具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使用,因此这种工具与地面上使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从1965年至1988年,前苏联共进行了25次出舱活动,22名航天员进行了49人次出舱活动,累积出舱时间为164h。前苏联专家在这期间获得了出舱活动医学保障的丰富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们得出了有关出舱活动医学保障的一些一般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第一次出舱活动是在1965年“上升-2”飞船飞行中由俄罗斯航天员列昂诺夫进行的。1969年1月俄罗斯人第二次出舱,两名乘员从“联盟-5”转移到“联盟-4”飞船中。第一次出舱活动仅持续了12min,第二次出舱活动增加到37min。稍后,在1977~1986年间,俄罗斯从“礼炮-6”和“礼炮-7”空间站的飞行中取得了大量的出舱活动经验。在实现这些长期航天飞行计划中,  相似文献   

9.
从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首次出舱以来,航天员出舱活动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这40年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65至1980年为第一阶段,即试验阶段;1981至2010年为第二阶段,即成熟阶段;2010年以后出舱活动将继续发展和提高,并进入出舱活动发展的第三阶段,即提高阶段。文章对出舱活动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概述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航天短讯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1):116-117
我国将首次发射环境卫星;我国神舟七号飞船2008年发射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嫦娥”备份星拟2009年发射;NASA计划2011年发射新的月球探测器;欧盟首艘自动运输飞船将于2008年2月发射。  相似文献   

11.
《卫星应用》2012,(4):4-8
浩瀚无垠星空,中华神舟翱翔——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已成功发射了9艘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4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1992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年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基础技术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20年不懈探索,在党中央坚  相似文献   

12.
神舟飞船出舱活动故障模式和对策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出舱活动任务及程序安排,以确保航天员安全和提高出舱活动任务可靠性为原则,提出了飞行事件时域、空域分析与出舱活动故障树分析(FTA)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结果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完成了我国出舱活动飞行任务故障模式与对策。所设计的多种出舱活动故障模式与对策,覆盖了出舱活动飞行任务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经出舱活动飞行试验验证,故障模式设计及对策设计合理,有力保证了神舟七号飞船出舱活动的圆满成功,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亚特兰蒂斯”号STS-122飞行任务中,欧洲航天局航天员汉斯·施勒格尔因健康问题无法执行出舱活动,改由NASA航天员来执行,且出舱活动日期也被迫向后推迟一天。本文简述了该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对出舱活动航天员的健康情况和医保实施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俄美舱外航天服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航天员在和平号空间站上穿着的出舱活动航天服,与美国航天员在航天飞机上穿着的出舱活动航天服尽管在外观上很相似,但性能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两国的航天服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航天服工作压力不同美国航天服的工作压力为29.647干帕,俄罗斯航天服的工作压力为  相似文献   

15.
读者问:我们知道,航天员太空行走不容易.跟地面上的行走不只是空间环境上的不同。但航天员到底如何太空行走?与地面行走有着怎样的不同?还有,太空行走.有什么样的危险?若是遇险.航天员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航天机器人     
引言 目前的航天飞行中计划了大量的出舱活动,如国际空间站和哈勃望远镜,这些出舱活动大部分都是维修工作。舱外活动工作量很大,同时还伴随着相当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王玫 《中国航天》2009,(3):15-18
拥有梦想的人将永远记住这个永载史册的时刻——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短短5年时间内,中国载人航天完成了从1人1天到多人多天,再到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大跨越,中国航天又飞升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器出舱活动期间氧气分压控制是保证航天员安全和完成出舱任务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出舱过程中引起氧气分压变化的因素分析,进行了出舱活动低压情况下的氧气分压安全限的试验验证研究,建立了出舱活动氧气分压变化趋势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出舱活动阶段舱压和氧气分压的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双子星”飞船。出舱活动航天服:196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花费21万美元研制“双子星”航天服。双予星G4C型为出舱活动航天服,由美国航天员穿着完成了首次出舱活动。这种型号服装的特点是手套有一定改进,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有所提高。另外该型航天服还能与“双子星”航天员机动装置匹配。  相似文献   

20.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上升2号飞船载着宇航员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升空飞行。当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的气闸舱,飘入茫茫太空进行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世界欢声雀跃,盛赞这一航天奇迹。但谁都不知道,在这次开天辟地的太空行走中却发生了一幕惊心动魄的险情。 仓促的地面试验 前苏联科学家在设计第二代飞船时,增加了一座可以伸缩的气闸舱,供宇航员出舱活动。宇航员先从主舱进入气闸舱,关上主舱的舱门,然后将气闸舱的气压降至舱外太空的水平,再将气闸舱的舱门打开,便可飘向太空了。气闸舱是筒状,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