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易林 《航天》2014,(1):F0002-F0002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怀抱“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3,(6):F0002-F0002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6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15日,  相似文献   

3.
正一月球探索现状1中国月球探测进展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截止2018年底,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试验器、"嫦娥"四号5个探测器(不含"鹊桥"中继星),顺利完成了无人探月三步走的"绕月"和"落月"任务。  相似文献   

4.
伍愿 《中国航天》2007,(11):8-11
在绕月探测工程的五大系统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因为它是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它将走近月球直接获取大量有价值信息,其能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出。"嫦娥"四号是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4颗绕月探测卫星,主要任务是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嫦娥"四号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又称月球车)两部分组成,计划于2018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相似文献   

6.
雪松 《航天员》2014,(1):36-38
“嫦娥”的三大科学任务 嫦娥三号探测器将进行三大科学任务,可以简单的用六个字来概括:测月、观地和巡天,其中,测月是嫦娥三号科学探测任务的重点。嫦娥三号的首要任务是对月球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进行探测,通过加深对着陆区月球地形和地质构造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推测这片区域是何时以及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星际 《航天员》2009,(1):60-63
2008年,无疑是个航天大年,在这一年,印度所进行的探月活动是仅次于中国的神七出舱活动的大事件:2008年10月22日,也就是在中国“嫦娥一号”完成全月图的拍摄后,印度将一颗名为“月船一号”的探测器发射升空,随后在2008年11月14日晚,“月船一号”释放了一颗月球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10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继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之后,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行者,又踏上了奔月的征程。在嫦娥二号任务中,中国航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运行的步伐铿锵临近,集千宠于一身、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和希望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即将离别地球,飞向距离我们38万千米外的月球,在绕月轨道上展开为期1年左右的对月探测活动。当然,这次“嫦娥”一号的出访并不是单兵作战,它将与身后的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一起组成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既分工又合作地共同完成地球总部赋予的绕月探测任务,让这个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从此在世人的心目中不再遥远、神秘!  相似文献   

10.
紫晓 《航天》2010,(3):16-19
2010年1月11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绕月探测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众所周知,我国“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绕月探测工程是这三步走的第一步,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则是绕月探测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12.
文野 《航天员》2010,(5):12-16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8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18年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活动首次公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截至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已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任务。自2013年12月15日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到2016年  相似文献   

14.
雨水 《航天》2014,(10):62-63
2013年12月2日,携带“玉兔”号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面,“玉兔”号驶上月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探测器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为此国内相关单位制发了各种纪念邮品,它们见证和记载了这段辉煌的历史。现将个人收集的邮品分为发射篇、测控篇、落月篇、巡视篇介绍如下,希望读者喜欢。  相似文献   

15.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真空热试验的初步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月球环境条件、设计月球探测器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以及绕月飞行的"阿波罗"服务舱(service module)真空热试验的外热流模拟情况,对中国"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真空热试验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6.
索阿娣 《中国航天》2010,(10):11-12
<正>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探月工程和嫦娥二号卫星的有关情况。答:中国的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计划在2020年前依次完成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无人采  相似文献   

17.
易林 《航天》2009,(9):10-13
继载人航天、嫦娥工程之后,在不久的将来,首个中国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将在更遥远的火星上空出现,中国将展开自己的火星探测活动。2009年10月,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搭载在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上,由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8.
举世瞩目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探月成功,不但使中国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月后,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沃尔夫(Frank Wolf)便于2013年12月19日致信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美国总统下令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美国的伙伴国家合作,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1日,中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成功踏上奔月之旅。这是中国继美国、前苏联、欧盟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成功探月的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4,(1):4-7
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一阵阵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出,打破了月城西昌宁静的夜空。有中国航天“大力士”美誉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托举着嫦娥三号探测器奔向太空。中国探月工程“落月”探测任务的大幕,时隔3年后再次激动人心地开启。火箭飞行约19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三号被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火箭使命出色完成。随后,嫦娥三号成功展开太阳帆板,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中的探测器和运载火箭两大核心系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