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在太空能呆多久 ?医学专家对宇航员进行了大量的身体检查和测试,他们从人体主要的三大生理系统 (神经的前庭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肌肉和骨骼系统 )在太空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生理反应中得出结论认为,人在太空连续逗留的时间最好在 90天~ 120天之间,这样返回地球后,经过一定的恢复时期,还可以再次上天。如果在太空呆的时间过长,将造成后遗症,且终生不能恢复正常。从医学的观点看,这是不允许的。   医学家们发现,人体三大系统中,只有心血管系统能承受太空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不受太空时间长短的影响。而另外两大生理系统要想经受…  相似文献   

2.
1961年4月12日,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进入太空,围绕地球运行108分钟,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但是在过去50年间,人类在太空探索过程中创下了很多其他世界纪录。下面是其中一些,它们包括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人和在太空连续作业时间最长的人。  相似文献   

3.
最新消息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 奋进号航天飞机5月19日美东部时间6∶30顺利升空,进行为期10天的太空旅行。5月20日航天员在太空成功地施放了一个巨大的“降落伞”——充气天线。天线直径约15m,很象一个平底银盘,一端连接着“斯巴达”卫星,一端连接着圆盘边缘...  相似文献   

4.
<正>在太空探索初期,人类能否进入太空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话题。其中一种理论认为,以人类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长时间的过载、太空失重以及其他情况。而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遨游太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就,除了人类孜孜不倦的努力之外,还要感谢世界第一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们。  相似文献   

5.
网上太空游     
渺茫的天际一直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地方。如今离人类近了,但离我们依然很远。下面我们只好做一次网上太空旅游吧。1.NovacSpaceTravel为了让大家知道太空旅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到提供太空游的旅行社看看。NovacSpaceTravel是一家提供体验无重力旅游和搭乘喷射机旅游的网站。蒂托当初的太空旅游,其实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确定了行程。Novac重点推出的轨道太空旅行是一个给有钱的人提供预订位置的网站。一个太空旅游网站可以成为一个认识太空旅游的教学点。在这个网站中,太空游就好像我们普通旅游一样,有行程安排介绍。预定在200…  相似文献   

6.
2013年4月5日,美国著名的太空新闻网站Space.com发表一篇报道,标题是“十大太空武器排名”。虽然媒体上关于太空武器的报道很多,但这篇报道非同寻常:第一,它首次公开将小行星作为太空武器;第二,它在太空武器排名中将小行星武器排名第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它发表在一个特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小号 《国际太空》2005,(6):20-20
他们于4月17日进入“国际空间站”,其中克里卡廖夫曾在太空累积飞行624天,完成这次任务后将使他在太空的工作时间累积超过800天,成为在太空累积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员。他们将为航天飞机复飞后与空间站对接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2001年4月28日,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成为第一个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游客,商业太空旅游自此开启。迄今为止,全球共有7人进行过太空旅行。随着私人资本大力挺进太空事业,太空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亚轨道飞行器因其具有飞行高度、技术难度和飞行费用较轨道飞行器低等特点,因此,近些年,许多私营公司开始瞄准亚轨道商业太空旅游市场,对亚轨道飞行器进行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太空环境对人的生存虽然十分不利.但是人类毕竟已经进入了太空,正如前面介绍过的,人类在太空呆的时间最长的一次.达到了连续生活了438天。  相似文献   

10.
腾月  思飞 《太空探索》2012,(6):41-43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太空观光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乘坐太空电梯。然而,要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计划却十分不易。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尽管如此,日本一家公司还是迎难而上,准备在40年内建成太空电梯,每次可搭乘30名乘客升到距离地球3.6万千米的太空中。  相似文献   

11.
多次延迟发射的“华卫”2号遥测卫星终于在5月21日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场成功发射,6月4日下传第一张影像,再度为台湾太空计划立下一个里程碑。表面上,“华卫”2号升空扩大了台湾太空科学研究领域与能力,不过台面下“华卫”2号也是台湾太空计划跨入军事应用的重要一步,换言之,“华卫”2号已再度为台湾攻占一个太空新高地。  相似文献   

12.
晨初 《太空探索》2004,(8):16-17
最近多家媒体和网站都刊登了两条类似的新闻.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一是有20吨太空蔬菜开始在北京上市了.这些太空蔬菜的个头都是属于“巨无霸”型的,8月份产量可达400吨。其二是不久前在大兴举办的西挨节,打起了“太空西瓜”的牌子。一时间“太空育种”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太空育种,太空新品又是如何培育的?这些太空种子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对人类有无不安全因素?这些问题也随之成为广大老百姓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就勾画出了太空互联网的蓝图,但至今为止,业界还没有给太空互联网一个统一、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太空互联网是将地面互联网概念向空间的延伸。通过卫星、气球、无人机等在天空中飞行的设备作为传输媒介,按照高效利用、综合集成的原则,将太空中不同轨道的各种卫星、星座及高空飞行器进行有机连接,形成一个与地面具有良好互联互通性能的大型复杂网络,并提供与地面互联网类似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4.
漫步太空     
1965年3月18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2”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中,离开座舱用一根绳索系在飞船上,到太空飘飞了十多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人。1983年4月7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太空飞行期间,两名宇航员在太空自由自在地飘行了5个小时。这是人类首次不系绳索自由地在太空行走。宇航员为何能在太空行走呢?原来,宇航员从飞船或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时,除了要穿上特制的宇航服外,还要背上机动飞行器。有了它,宇航员才能在太空自由“行走”。机动飞行器…  相似文献   

15.
太空中的“天使”不久前,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了一组天空中的奇妙镜头。在其中一组传回地球的照片中,有一些活生生的生命体出现在镜头前。天文学家们本来认为,是那架价值1.5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出了毛病,所以才拍到这些很不寻常的影像。不过当他们把资料输入电脑进行分析、整理后,才发现那些影像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最初科学家们还以为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天体,但是后来他们却发现那些光都是具有生命的人形物体,而并非是什么天体。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影像,早在1985年7月,就被飞行在太空中的前苏…  相似文献   

16.
有一篇科幻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场热闹的婚礼正在进行,牧师问男主角:"你愿意娶这个女人为妻吗?"男主角慌忙回答"谁有跳伞用的太空服?"这是逃婚男人故事的太空版.现在,这样的故事很可能就会真实地发生了.日本一家公司从2008年7月1日起开始接受太空婚礼的预定,新人首次上太空的时间定在2011年.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04,(1):23-25
中国的太空食品已经研制了许多年,在生物学,操作和工程方面对太空食品的要求与美国和俄罗斯太空食品相近,也分为食谱食品、储备食品和救生食品。在飞行期间,用食谱食品,一日3餐,储备食品用于某种原因需要延长飞行时间食用。救生食品则用于未返回至着陆地,等待救援期间食品。  相似文献   

18.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2):34-35
太空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没有氧气,有着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和极端的温度环境,并且存在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造成的威胁等等。因此,当人类进入太空,就需要具有特殊功能的航天服装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刘璐 《国际太空》2023,(4):39-41
<正>2022年9月1日,英国国防部发布第一版联合学说出版物《太空力量》(JDP 0-40),这是英国军方重点关注太空领域的重要理论出版物。该文件从军事背景下明确了太空是英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获得军事行动优势的重要保障,是整体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文件从“发展独立的太空力量理论”这一英国太空领域运维原则出发,全面阐述了太空领域的现状,指出太空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复杂而又充满批判性和争议性,从广义上阐述了英国军方在保护太空安全,免受外国太空威胁方面的地位作用。同时,在太空政治方面,论述了太空外交、国际合作以及遵守国内法和国际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85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始进行“水星计划”,这是美国第一个载人太空计划,在美国太空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实台湾地区世也有“水星计划”,只不过美国的“水星计划”是探索外层空间的奥秘,而台湾地区的“水星计划”则是组建海洋战斗力,即由海军执行的“海狮”、“海豹”两艘潜艇接收计划,也是海军建构潜艇兵力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