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共和党国会前议员吉姆·布莱登斯坦就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后,为美国的载人航天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目标。刚刚明确要在2024年送人重返月球,NASA又表示还要向火星进发,目标是在2033年把人送到这颗红色的星球。在国会一场听证会上,NASA局长称为实现那一目标,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其他工作需要加速进行,月球是火星飞行的试验场。布莱登斯坦把近月空间站建设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并主张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载人深空探测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能在他乡寻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被视为人生一件大喜事。那么,假如这个"他乡"的距离更远呢,远到不是在地球,而是在其他星球上呢?那也许就不只是惊喜,而是狂喜了吧。这种在别的星球寻找到"亲人"的概率虽然很小,但也确实出现过,绝无仅有的一次是在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期间。  相似文献   

3.
让我们设想一下未来 ,或许在2020年会有一艘由多国宇航员组成的机组驾驶的宇宙飞船 ,将开始它的第一次星际旅行,它的目标就是火星。或许这一设想还无法提交给国际科学委员会 ,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这颗“红色星球”。目前探测火星的工作即将开始 ,而且将持续到2015年左右。在载人火星飞行的方案实施以前 ,将会发射一系列不载人的自动火星探测器 ,那就是福博斯太空飞行器。我们会在火星上找到什么数百年来 ,人们一直认为在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科幻小说的作者们就火星人和他们构成的社会写下了许多离奇古怪的故事。甚至一些科学家们都…  相似文献   

4.
太空温室     
对于未来的载人航天来说,在太空中种植植物将是一种生存的手段。不仅是因为在无法从地球上获得食物的时候,植物可以提供食物,而且植物还可以产生可供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同时,照料植物也是航天员在漫长无聊太空的旅程中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对于维持航天员良好心理状态至关重要。总而言之,植物和人类将最终生活在一起,维持着航天员在太空和其他星球上的生活。那时,在太空或其他星球上的人类栖息地可以脱离它们的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5.
地球正在日益变暖,遭遇同样情况的还有火星、冥王星和太阳系的其他星球。这一现象促使很多科学家推测,太阳活动的变化导致了这些星球温度的上升。但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言论具有误导性,制造了一种错误的印象——地球正在经历的全球范同内的升温似乎是一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器     
人类进入太空乘坐的是载人航天器。40多年来,载人航天器从最初的乘坐1人环绕地球飞行1圈,发展到多人长期在太空飞行,人在太空持续飞行时间长达1年以上;载人航天器的建立从在地面建造、一次发射入轨,发展到将部件送入太空在太空组建;载人航天器的规模从最初的不足2吨、长度不足3米、容积只有几立方米,发展到4百多吨、长达100多米、容积1千多立方米;人类在太空的活动,从躺在座椅上一动不动,发展到进行广泛学科的科学技术实验;人类进入太空的范围,从环绕地球运行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多次十多人登上另一个星球——月球。载人航天器发展至今日,按用途可分为五大类:用于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试验性载人航天器、用于太空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器的载人航天器、用于在太空短期或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器、用于飞往其它星球的载人航天器。  相似文献   

7.
庞之浩 《太空探索》2012,(12):28-33
空间探测器的问世使人类可以近距离探测地外星球,甚至就地考察、取样返回、载人登陆,从而获得了大量有用信息:进一步揭示地球、生命乃至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变;掌握太阳系内一些重要地外星球上的生命、地质、气候、重力、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随着空间应用需求的日益加大、载人航天等主要空间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空间军事活动的需要,探测月球必然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首选目标,也是人类探测太空并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前哨站与中转站。  相似文献   

9.
武苑 《国际太空》1999,(11):18-23
尽管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早已问世,成为目前最先进的载人航天运输器;虽然在轨道上长期运行的载人空间站技术日趋成熟,向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方向发展,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掩盖最早的载人航天器——宇宙飞船的夺目光芒,至今也不能完全取代这一载人航天“鼻祖”的重要位置,它现在仍活跃在天地往返的第一线。1 大同小异种类多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世界航天第1人,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此举不仅使加加林名扬四海,载人宇宙飞船也因此蜚声全球,使人类拥有第一种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10.
载人火星探测的行星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保护是影响载人火星探索任务的重要问题之一。载人探测的行星保护包括3个方面,即防止来源于地球的微生物污染目标星球的正向污染防护、防止外来生物对地球的潜在危害的逆向污染防护,以及确保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国际宇航界已经开始针对载人火星探测的行星保护制定政策法规和开展技术研讨。本文介绍了行星保护的定义和法理依据,简要回顾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阿波罗登月”中的行星保护措施,并对未来载人火星探测中的主要污染物、污染途径以及污染防护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商业载人运输项目的最新进度安排,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载人龙飞船修改后的不载人试飞日期是明年1月。这艘飞船本来可以在12月份发射,安排到1月份是为了顺应空间站上的对接机会。新进度把"载人龙"的载人试飞改到明年6月。美国宇航局还修改了波音CST-100星际线飞船两次试飞的进度。  相似文献   

12.
孙文德 《飞碟探索》2013,(11):30-30
每当你看到来自太空的画面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为什么与这些镜头相伴的,总是人类制作的美妙音乐,而不是来自太空的“同期声”呢?这是因为,迄今为止人类还从来没有真正捕捉到过任何来自其他星球的声音。在英国温彻斯特附近的阿斯特里姆天文馆里,当人们看到太空的画面时,同时也能听到与视觉相匹配的神秘的声音,此时你会感觉眼前的图像“活”了起来。而实际上,你所听到的只是根据对太空的想象模拟出来的声音。科学家通过对声波进行物理学处理,来尽可能地反映其他星球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飞向恒星     
张生 《飞碟探索》2009,(10):1-2
飞向星球的想法引人注目,催生出了数不清的文学作品,从罗马诗歌到20世纪的流行音乐对此都有体现。飞向星球这一观念在小说家、诗人和作词家的脑中根深蒂固,我们也很容易理解那是对高不可攀的东西的文化速记。  相似文献   

14.
宋河 《国际太空》2003,(1):F003-F003
□□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0日00:40,我国神舟-4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神舟-4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全系统参加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是人类在20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之一。但是这一时期的载人航天活动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除了美国进行了几次“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以外,其他载人航天活动主要是在近地空间。21世纪人类将深入到太阳系,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探测、开发和利用,使空间造福于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也将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阶段。21世纪的载人航天活动将会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其中5项内容最有意义,这就是用无人探测器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先驱探测,为以后的载人探测奠定基础;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然后正式使用;对月球、…  相似文献   

16.
在很长时间里,天文学家都认为月球是一颗没有大气、异常干燥的无水星球。2009年9月,印度“月球飞船1”号探测器项目的科学家发表研究报告,公布了有关月球南北两极的土壤中存在水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已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预计20121年8月抵达红色星球——火星。这辆火星车重1吨,将成为在另一颗星球上登陆的体积最大同时也最为复杂的先人探测器。  相似文献   

18.
<正>2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通过官网发布消息说,联合国外空司与该办公室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合作第一批项目完成初选,共有18个项目建议书通过初选审查。下一步,项目申请团队将在中方技术支持下,开展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联合国外空司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第二天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山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董俊廷 《太空探索》2005,(11):18-19
美国航宇局计划在2020年之前让航天员重返月球,再次对月球表面进行探索。表面上看起来,这跟过去的登月计划有重复的地方,但从根本上来讲是不同的。这次,航宇局计划在月球停留,建立月球考察点,以及为将来登陆火星和其他星球做一些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