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卷积码/Viterbi 译码用于 PCM/FM 非相干检测体制时编码增益下降和接收系统门限增高的问题。文中指出,在这种传输体制下,2dB 的译码软判决增益几乎全部损失;由于卷积编码使信道的码传输率提高,FM 非相干检测的门限随之增高,但这一般并不影响接收机的实际最小输入信号值,即不影响信道的实际性能。还讨论了火箭遥测信道单独使用 R—S 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两种改进的基于软判决导向的最小平方均衡法。一种采用横向结构,另一种采用格式结构。这两种均衡算法的判决误差形式不同于一般的判决误差形式,它们的表达式是一种更为复杂的连续函数形式。通过计算机仿真,我们发现,采用横向结构的这种改进算法无论对于最小相位还是非最小相位信道的均衡均有较好的性能,而采用格形结构的这种改进算法的性能在非最小相位信道下的性能反而不如传统的格形算法。  相似文献   

3.
卫星信道中APSK星座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新  雷菁  雍玲 《上海航天》2006,23(5):33-37
为通过高阶调制信号增加卫星信道的容量,在给出幅度相移键控(APSK)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最小欧氏距离最大化和平均互信息最大的原则对APSK星座进行优化。给出了APSK最小欧氏距离和不同星座普遍适用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最小欧氏距离和信道容量仅与相对半径有关而与相对相位无关。信噪比相同时不同APSK星座的信道容量差别很小,卫星信道中星座的优化可考虑功率利用率为主。  相似文献   

4.
针对星地高速遥感传输信道中客观存在的码间串扰、信道不确定性等情况,提出采用双模式自适应盲均衡方法,综合了CMA(Constant Modulus Agorithm,恒模算法)均衡器的高稳健性以及LMS(Least Mean Square,最小均方算法)均衡器的高精度等优势。方法在均衡初期,利用CMA均衡器实现快速收敛;在MSE(Mean Square Error,均方误差)较小时切换为LMS均衡器,完成高精度收敛,实现了星地高速传输信道失真信号的快速高精度校正。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对非合作星间目标信号的捕获跟踪,提出了一种基于单通道单脉冲跟踪技术的非合作目标中频角跟踪接收机软硬件设计方案。硬件平台设计方案结合了FPGA与DSP在算法处理上的优势,涵盖高速ADC设计、系统时钟设计等。针对非合作星间目标信号的特征,提出了不同调制体制、不同码速率的非合作宽带数据传输信号的检测识别、角误差信号提取与分离方案,涵盖数字预处理、数字信道化、信道判决、信号检测估计、角误差信号提取等处理环节。系统捕获跟踪试验结果表明该非合作目标角跟踪接收机可以完成对多种调制体制(BPSK、QPSK、SQPSK等载波相位调制)、不同码速率(1kbps~300Mbps)的非合作宽带数据传输信号的角误差信号提取与分离,载频估计精度优于100kHz,码速率估计精度优于100kbps。本系统可实现对非合作目标信号的有效跟踪,为开展非合作目标角跟踪接收机的工程化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信数据会改变最小频移键控-线性调频(MSK-LFM)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的模糊函数,影响回波的相参积累性能和雷达的弱目标检测性能。分析了MSK-LFM一体化信号的脉冲压缩处理过程,提出了通过设置每个脉冲传输不同数量的通信数据,即通信数据长度不同,来提高检测概率;同时分析了MSK-LFM信号的相参积累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同一距离门的目标,不同脉冲间的相位改变只由多普勒频率引起;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MSK-LFM信号在非理想情况下通信数据长度相同或不同时的检测概率进行了比较,同时与相同条件下直接序列chirp扩频(DS-CSS)一体化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MSK-LFM信号在非理想情况下通信数据长度不同时的检测概率优于通信数据长度相同时的检测概率,同时也优于DS-CSS信号的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7.
赵旦峰  周相超  付芳 《宇航学报》2013,34(5):699-705
深空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信号衰减严重的特点,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深空通信系统中LDPC编码系统载波同步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具有较低复杂度的码辅助载波同步算法。分析了载波同步误差对译码性能的影响,基于最大似然准则推导了载波相位的迭代同步算法,算法利用LDPC译码器输出的软判决信息来辅助载波相位的估计,将译码器与载波同步器进行联合迭代,从而得到接近最大似然估计性能的载波相位估计,同时对载波相位进行迭代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算法能够有效纠正载波偏差,并能够以较低的系统复杂度获得近似理想同步的LDPC码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GSM公共控制信道的帧结构以及FCCH和SCH脉冲结构,介绍了一种捕获FCCH信道并进行频偏估计的算法。根据FCCH调制信号在相位上的特点,使用文章介绍的算法可以检测到FCCH的起始位置,而且能够根据该算法得到信号的频率偏移值,消去频偏对需要解调的SCH脉冲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分层空时码的V-BLAST算法结构,分析了该算法在非相关准静态瑞利衰落信道下使用QPSK调制方式与不同天线配置的误比特性能。将其结果与相同信道条件下的最大似然检测算法、简化的V—BLAST算法与两种结合最大似然检测的V—BLAST改进译码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QPSK信号调制解调旋转方向不一致而导致的通信异常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及理论推导,得出当QPSK信号调制解调双方旋转方向不一致时,解调器译码输出的I Q支路数据与调制前的I Q支路数据彼此互换。基于此结论,对现有FPGA软件解相位模糊及译码算法进行了扩展及优化,使得解调器可兼容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旋转方向的QPSK调制信号的解调译码,从而提高了解调器的自适应性,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系统的实时性,数字信道化接收机要求具有实时分析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设计实现了一种新的高速数字并行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对输入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检测出雷达信号与干扰信号,并输出其相关参数信息。构建的FPGA+DSP处理系统的结构灵活,开发周期较短,易于维护和扩展,并适于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OFDM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而频率偏移会使OFDM的子载波失去正交性,同时给系统带来ICI,引起系统性能严重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文章提出利用全相位FFT来解决频偏问题。全相位FFT利用自身的频谱分析功能来实现对信号相位和振幅的判决。经理论证明它的相位误差得到减少,且由频偏引起的泄漏远小于基于FFT的OFDM系统,同时振幅和频率通过全相位校正可以得到弥补;该技术还可以降低信道噪声对系统的影响。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该系统的性能是高于传统OFDM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路遥  王青  董朝阳 《宇航学报》2014,35(3):331-339
针对一个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研究了其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最小相位特征,通过输出重定义的方法使非最小相位系统的不稳定零动态变为渐近稳定。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控制器,实现对速度信号和航迹角信号的稳定跟踪,同时采用切换控制方法消除系统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稳定性分析结果证明系统具有公共李雅普诺夫函数,且所有状态量均能收敛到原点附近的一个小邻域内。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有效跟踪参考轨迹,且在给定的有界连续不规则变化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范围内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一种测量任意线性系统的总相位的方法──双频法,从通常测量值即相位主值计算出总相位。应用此方法实现了单脉冲单通道自跟踪天馈系统的和、差信道的相位匹配;根据这个方法,提出了一种潜在的测速、测距雷达以及微波干涉仪测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相位编码信号的相位估计容易受噪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将自适应阈值消噪技术与小波变换结合起来的新方法.首先利用连续小波变换计算信号的小波谱,再对小波谱进行自适应阈值消噪处理,进而提取小波谱脊线,得到相位编码信号的脉内调制信息.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胡婧  谢智东  范乐昊  田湘 《宇航学报》2014,35(12):1444-1449
针对卫星信号监测中监视频带宽、背景噪声非平坦造成的信号漏检和误检的问题,结合卫星通信信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频谱校正的新方法。该方法将接收的频谱信号视为一维灰度图像,通过改进的形态学滤波检测法,估算出信号中非平坦的背景噪声基底,利用估计的噪声基底完成对原频谱信号的修正,可提高信号检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信号带宽对传统形态学滤波中结构元素长度选择的影响,计算量小,能高效地实现非平坦频谱信号的底噪校正。  相似文献   

17.
刘冬  郑伟  王岗  郭媛媛 《空间电子技术》2018,15(4):38-40,88
文章针对载波相位测量在高精度测量、定位领域中,由于导航信号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的非理性因素导致的测量误差问题进行研究。根据载波相位测量原理及导航信号天线的收、发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因导航信号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倾角的不一致性而导致的载波相位测量中相位缠绕的产生,以及相位缠绕对载波相位测量、定位精度的影响,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载波相位测量中相位缠绕引入的测量误差最大可达厘米量级。计算结果表明,相位缠绕对高精度载波相位测量引入的测量误差不可忽略。在实际的载波相位测量应用中,尽量提高导航信号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的倾角的一致性,以减小相位缠绕对载波相位测量引入的测量误差,进而获得高精度载波相位测量值。  相似文献   

18.
与射频通信相比,空间激光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保密性能强、终端功耗低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当前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技术挑战,如大气湍流导致空间激光通信的信道情况十分复杂,复杂的信道会引发信号光强度起伏剧烈,信标光跟踪与瞄准困难,接收端的信号光场波前畸变严重等。为了提升空间激光通信在复杂信道环境中的性能,学者们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多项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在空间激光通信的诸多方面表现出了优越的信息处理能力。对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空间激光通信信号处理与检测,信标光捕获与跟踪以及波前畸变探测与校正等方面的应用做一全面梳理,并对用于空间激光通信的深度学习技术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刘亚欢  田宇  李国通 《宇航学报》2010,31(6):1558-1562
针对卫星导航应用中多路径问题,解卷积算法被提出用来补偿多径信号造成的定位误差。该算法估计出信道的冲激响应,采用信道均衡的方法补偿多径信号造成的定位误差。算法的噪声性能取决于相关峰的形状,仿真表明解卷积算法能够很好的估计信道的冲激响应,估计的噪声性能和理论推导一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态数字信道化接收机子信道判别的问题,研究了子信道中能量值之间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多级差分的自适应双门限信道检测算法。该算法设置了3道门槛来最终确定信号的存在。针对每个信道,首先根据多级差分算法求得的峰值自适应得到门限1;然后根据底噪估计算法自适应得到门限2;各个信道中每个时刻的能量值要大于其当前时刻的门限1和门限2,才认为这个时刻子信道有信号存在。最后再根据信号存在时长的特点,判定连续多个时刻检测到信号存在才认为这些时刻有信号存在。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检测性能较好,不受不同子信道之间噪底差异的影响;并且算法简单,运算复杂度低,易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